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走进企业员工培训误区

走进企业员工培训误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在企业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人力资源竞争的今天,培训无疑是企业培养高素质员工的重要途径,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部分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缺乏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思想,没有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培训,随意性比较大,收效甚微。笔者总结自己在相关岗位的工作实践,对企业在员工培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简要的探讨。

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1.与企业战略结合不紧,培训缺乏明确定位

不少的企业在组织员工培训时,没有认真分析公司发展战略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缺乏对培训工作的深层次思考,在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以及确定培训内容、形式上没有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那么结果就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表现出来的就是: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培训部门简单地应付了事,习惯性重复性的培训较多;把培训当作员工的福利,经常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一周等,与主业关联度低的培训占相当比例;把培训当作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工作,培训缺乏系统性,无法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达不到真正激励员工的目的,更谈不上将培训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2.强调短期效应,忽略了培训的潜在价值

由于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带来的效益可能要等到很长的时间才会显示出来。因此,许多企业并不会结合长远规划来决定培训内容、形式等,只重视短期利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重解决眼前的问题。不少企业恨不能短短几天的时间,就使自己的员工从素质到精神面貌都发生根本的变化,希望通过短期培训就能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有的企业即便制定了培训的长远规划也会由于资金、人员等因素,或是担心员工的流失而搁浅。

3.过于重视培训成本,对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重视程度不一

培训是一种投资,这已逐渐为大多数企业所认同。既然培训是一种投资,企业经营者就会考虑到培训成本和投资的风险性,对培训投入甚少,且对培训期望比较高,有些企业在经济效益不太好时,就以资金不足为由尽量减少培训或者干脆不培训。为了降低培训的人均成本,培训中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期培训中,各部门、各层次的人员坐在一起听着同样的课程,也就是同一期培训中,受训者有各个部门的员工及各个层次的领导。现实中,大部分企业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重视程度还是不一样的,中高层员工的培训机会往往高于普通员工,普通员工的培训大多被忽视。

4.忽略了员工的需求,缺乏科学的需求分析和过程沟通

在培训的前期准备、策划和选择过程中,很多培训部门是站在企业的立场来选择培训内容,却未把员工个人需求考虑进去,势必造成内容设计与工作任务的脱节。有些单位认为工作最主要,只让那些没什么事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造成了“闲人培训,忙人没时间培训,急需人员不培训”的结果。甚至还有些企业将培训看成是对员工的一种福利,至于员工是否参加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并不重视。以上种种情况造成了员工受训的积极性下降,一些感受不到工作竞争压力的员工就将培训视为离开岗位作短暂休息的难得机会。再者,当培训进入实施阶段时,很少有人过问,没有进行必要的探讨和互动交流,这种“不重视”的做法势必影响到培训的效率。

5.过多地讲究培训形式,削弱了培训的实质意义

当“填鸭式” 的单向教学成为诟病时,培训的形式也处于不断创新之中。为了改善培训效果,有些企业盲目追随潮流,不根据实际需求,照搬国外先进培训模式和方法,造成水土不服,浪费资源,结果也还是差强人意。比如,户外拓展运动与团队培训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培训中说教、枯燥的形象,以其生动、感性特点,无疑增强了培训的效果。但是,如果仅仅以培训的名义去开展户外拓展运动,而不进行任何的理论学习或思想沟通交流,很容易使培训变成了“一日游”。再如,很多企业在培训中引进了评估机制,但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仅仅停留在企业培训过后的一个简单的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脱节,存在培训资源的浪费。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