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物流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虽然只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其在降低企业成本上的突出作用而备受关注,被誉为“第三利润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经济的形成,传统的物流业已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传统的物流业必须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物流产业的升级必须依靠信息化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是目前国际上物流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是物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国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果

  我国已初步实现了物流信息化的物流企业有以下两类:一是已经具备和初步实现了物流信息化的物流企业,包括大型国有物流企业集团,如中运物流、招商局物流等。这些企业原来就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业务网络,信息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信息化建设也有利于企业特色物流能力的提升;二是新兴的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宝供等。这些企业根据我国目前物流设施、设备相对过剩,而资源整合不足的客观现状,将自身定位于物流系统方案的供应商,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挖掘物流高端利润的首要工具。

  2、物流市场上信息化物流服务需求巨大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上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物流企业有大量物流资源闲置,而客户的物流需求得不到满足。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大背景下,物流客户迫切需要物流企业为其提供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在内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并能提供如网上下单、货物在途查询、库存状态查询、管理分析报告服务,甚至希望物流企业能为其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货运总量和周转量不断提升,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

  3、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现在大部分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均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出发,服务于客户对物流信息的需求,运用信息技术构筑竞争优势。据中国信息中心2005年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和趋势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166家物流企业中,78.2%建立了企业网站,还有9.2%准备建立,企业网站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形象宣传的主要工具。

  4、基础信息技术运用广泛

  对于EDI、条形码等趋于成熟的信息技术,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应用已比较熟练,而一些新技术,如RFID、GIS和GPS的应用比例则较低。在信息系统运用方面,运输管理系统和仓储管理系统仍是两项首选的功能模块,其次是ERP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和关系管理。

  二、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总的来说,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服务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远程和决策功能。在中小物流企业中,还是靠传统落后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处理业务的主要手段多是电话加货运单据。另外,物流软件开发不成熟,系统功能不适用、运行不稳定,员工适应性差也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普及。

  1、信息化观念落后,市场需求不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由于多种原因,大部分企业的观念仍旧陈旧,并不清楚企业所需的信息化到底是什么。一方面是意识不到信息化的积极性,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在哪里,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用计算机来武装传统的物流企业就是实现了信息化。于是配备了计算机,但却只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些一般性的事务。另一方面是好高骛远,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希望通过信息化迅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很多物流公司特别是新成立的物流公司的经营理念很先进,对物流信息系统的要求相当高,但是信息软件和配件的市场价格偏高,而绝大部分公司的经济实力有限,大量的财力已经用于购置仓储设备设施和运输车辆,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搞全面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却想一步到位,最终结果要么是开发的信息系统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作用,要么就是不了了之。
2、信息技术运用与管理思想变革脱节

  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管理思想变革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而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盲目上马信息化项目和运用信息技术,不从企业的内部管理上下工夫,结果是收不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良好效果。

  3、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

  据调查,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对一些新技术,如RFID、GIS和GPS的应用比例都比较低。建立信息系统的主要动力是信息发布和提升运营效率,分别占所有接受调查企业的58%和53%;其次是降低运营成本,为40%;而强化供应链管理和改进客户服务的比例都不足30%。这说明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重点是加强企业形象宣传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信息化建设投入不高

  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更趋于理性,但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相比还相差甚远。对已建立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调查显示,投资规模低于50万元的物流企业占所有接受调查企业的53.25%,高于100万元的占34.3%。系统投资规模基本上与企业的规模大小成正比。而在未建立信息系统的企业中,98.2%的企业计划投资规模低于50万元。在系统软件开发方式上,37%的企业选择了购买软件,26.1%的企业采取委托开发的方式,16.8%选择联合开发或自主开发,只有3.4%的企业将软件开发长期外包。

  5、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

  现代物流作业过程环节多而复杂,物流信息量大,还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捕捉的特点,因而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应属于人才密集型企业。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这种既熟悉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又懂得生产管理的专业人才。

  三、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选择

  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分步发展。按照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定要涉及的3个方面———市场、技术和管理,可以将信息化建设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是基础信息化。综合各方面的数据来看,基础信息化需求大约占物流企业信息化的80%,是物流企业最基本的、不能跨越的一步。信息化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为灵敏,从而能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由于解决了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运行效率等问题,尤其是采用了科学的物流成本效益核算办法,使物流成本和效益分摊至各个物流环节。通过系统的分析,为改善物流流程提供数据决策,不断的分析和改善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总体物流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在这一层面上,要实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要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必须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等问题,最后反映在决策水平上,能够为物流企业带来效益。在这一层面上,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都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第二层是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改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一些条件和基础比较好的物流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并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信息系统的作用有二: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管理制度,使其得到规范的贯彻和执行;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主要作用是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点。

  第三个层次,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不断加大,其中物流管理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升供应链的地方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商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是实现互利机制的根本手段,如销售商的库存由供应商的自动补货系统来管理,生产商的生产计划根据销售商的市场预测来安排等等。

  从总体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信息化的第一个层次,即要用少量的投资去解决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目标是建立决策依赖信息、数据的机制,这类需求占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少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已经进入了第二层次,即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这样的企业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和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证和数据基础。此类需求占市场的比重还不大,但增长较快。进入第三层的我国物流企业目前还很少,几乎看不到涉及合作企业之间协同业务的内容。
根据发达国家发展信息化物流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同类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应该是不同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自身实力和核心能力的定位。未来物流企业有两种发展趋势,要么做成物流航母,成为主导行业的特大型、全球性企业,定位于高端综合服务领域,发挥其网络优势、高端技术优势和规模效益优势;要么小型化、个体化,成为依附于物流行业组织或大型物流集团、拥有少量物流资源的物流从业者,定位于低端单一服务领域,发挥其定制化优势、灵活性优势和地域性优势。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这两类物流企业的意义显然不同,前者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同类型的企业展开竞争;而后者则可以把物流信息作为一种服务,通过购买获取来满足企业和客户物流活动的需要。因此,物流企业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寻求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发展路径。

  1、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选择

  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可以选择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联盟共建。物流企业应运用多种环境分析工具深入考察自身所处的物流细分市场,挖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动力。从物流客户对物流信息化需求的目的来看,将提升物流运行质量排在第一位,降低物流费用排在第二位。

  具体来说,客户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企业,而物流企业则可以共享客户的物流资源。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并提升自身收益的目的,应侧重于运输、配送的信息化和外部物流资源的网络化信息共享,以运输的准确率和准时率等作为考核指标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在信息化软件开发方面,可以采取联合开发的方式,也可直接购买。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可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预算,由客户按时传给物流企业。由于双方建立了相互约束和激励的机制,物流企业和物流客户企业均能降低成本,提升收益,达到双赢。

  2、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选择

  大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站在能够与国际物流企业竞争的高度,高投入、高效率地进行全面建设。并通过借鉴先进经验、战略合作、项目引进和集中攻关等多种途径尽快建立一套依托现代信息网络、功能先进、设备完善的企业物流信息体系。

  因此,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选择是:成为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拥有丰富物流资源的大型物流企业将原来的信息技术部门独立出来,成立物流信息系统子公司,并按照市场规则运营。这种模式适合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原来的技术中心被直接推向市场,成了物流企业的利润信息化和外部物流资源的网络化信息共享,以运输的准确率和准时率等作为考核指标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在信息化软件开发方面,可以采取联合开发的方式,也可直接购买。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可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预算,由客户按时传给物流企业。由于双方建立了相互约束和激励的机制,物流企业和物流客户企业均能降低成本,提升收益,达到双赢。

  2、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选择

  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必须站在能够与国际物流企业竞争的高度,高投入、高效率地进行全面建设。并通过借鉴先进经验、战略合作、项目引进和集中攻关等多种途径尽快建立一套依托现代信息网络、功能先进、设备完善的企业物流信息体系。

  因此,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选择是:成为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拥有丰富物流资源的大型物流企业将原来的信息技术部门独立出来,成立物流信息系统子公司,并按照市场规则运营。这种模式适合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原来的技术中心被直接推向市场,成了物流企业的利润中心。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集中人力和技术资源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并按照市场价格向母公司和其他物流企业出售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系统。在此模式下,子公司是专业化的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开发者,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来源,其为母公司量身定做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也更为适用。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