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2009湖北百强企业发展报告

企业培训师观点:2009湖北百强企业发展报告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为了加快培育市场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湖北企业,省企业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和省统计局、湖北日报社联合进行了湖北省百强企业排序分析。在首次进行湖北百强企业排序中,我们借鉴了国际上和中国企业500强排序的做法,以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为主要指标,并考虑了净利润、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从业人数、海外收入共8项指标。由于国内金融企业、电信企业以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形式在各省设立营运机构且数量较多,我们参照多数省百强排序的做法,没有将金融和电信企业纳入湖北百强企业排序中。通过数据汇总分析和典型企业调查,撰写了如下企业发展报告。

  一、企业发展报告对2009湖北百强企业现状分析

  1.企业发展报告对规模分析

  百强企业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附表所示,2008年,湖北最大的企业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其销售收入达1527亿元;第2至第10位的企业及其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分别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1237亿)、湖北省电力公司(393.5亿)、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325.2亿)、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295.6亿)、武汉铁路局(288亿)、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63.2亿)、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29.3亿)、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212.8亿)、华中电网有限公司(206亿)。位列第100位的企业是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其销售收入为14.2亿元。湖北百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达9331亿元,总资产达到12223.8亿,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达到5205亿(与之对比,2008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1330亿),企业发展报告说明百强企业在湖北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2008年,湖北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有2家,过百亿元的企业有22家,过50亿元的企业有33家。

  百强企业规模分布不均衡。第1位的东风汽车和第2位武汉钢铁销售收入都超过千亿元,而第3位的湖北省电力公司营业收入为393.5亿元,不足前两位的四分之一;第100位的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仅14.2亿元,不足第1位的1%。首位度极高,500-1000亿元的企业层次欠缺。在全国各省的百强企业中,我省的规模分布差距是全国最大的省份之一。

  百强企业在全国的地位相对滞后。在2009中国企业500强中,湖北企业有11家进入中国500强,在全国居第12位,在中部6省中次于河南和山西居第3位。湖北制造业企业有7家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居全国第19位,在中部6省次于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居第5位。湖北服务业企业有24家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居全国第9位,居中部6省第一位。可见,在全国经济大格局中,湖北服务业大企业地位略领先于湖北经济总体地位,而全部大企业地位滞后于湖北经济的地位,尤以制造业大企业的地位明显落后。

  企业发展报告分析与东部发达省市有很大差距。百强企业的规模差距反映了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沿海省市的差距。如表四所示,我省百强企业在平均规模、入门企业的规模上都明显低于上海、江苏、天津、山东、广东、浙江等省市的百强企业。这些省市百强企业的平均规模分别比湖北高出143.8%、139.6%、93.9%、93.4%、72.2%、52.9%。
2.企业发展报告对效益分析

  百强企业社会效益巨大。纳税是企业对社会的直接贡献。2008年,湖北百强企业纳税总额达759亿元(含百强企业分支机构在省外纳税),相当于全省财政总收入的56.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户均纳税达7.6亿元。百强企业中纳税总额过百亿元的有3家(东风汽车、湖北中烟、武钢),纳税总额在100亿至10亿的有4家(三峡总公司、江汉油田、省电力公司、武汉铁路局),纳税额在10亿元至1亿元的有52家。就业是企业对社会的另一个直接贡献。2008年,湖北百强企业的员工总数为104万人,相当于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5%。就业的贡献率较低,说明我省百强企业以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员工总数过10万人的有2家(东风汽车、武钢),10万至1万人的有24家(其中有8家为建筑企业、4家民营企业)。

  湖北百强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与中国500强相当。2008年,湖北百强企业的净利润总额为376.5亿元,其中净利润50亿以上的企业3家(三峡总公司、东风汽车、武钢),50亿至10亿的企业4家(湖北中烟、湖北宜化、江汉油田、长航集团),10亿至1亿元的企业47家。另有7家亏损企业,亏损额总计49.4亿元,7家企业未申报利润。2008年,湖北百强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为3.1%(中国500强企业为1.6%),净资产利润率为7.2%(中国500强企业为8.9%)。中国企业500强包括银行和电信,其特点是总资产巨大,总资产收益率低但净资产收益率高,而湖北百强企业不包括金融业和电信。综合考虑,湖北百强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应与中国500强企业平均水平相当。从企业来看,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最高,达66%,有10家百强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0%以上;石化、火电企业亏损。

  3.企业发展报告对行业分析

  与中国500强企业相比,湖北百强企业中制造业略显滞后,建筑业和商业优势明显。湖北百强企业中,有制造业企业55家,占55%,另有电力生产企业5家,采掘业企业1家(见表六),工业企业占百强企业的61%。与中国500强相比较,中国5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58.6%,工业企业占中国500强的比重为65%,制造业和工业企业的比重均高于湖北,反映我省工业化进程与全国相比略显滞后。我省制造业企业仅有7家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在全国居第19位、中部地区居第5位也说明了这一点。湖北百强企业中有建筑企业16家,占16%,而中国500强中建筑企业仅占6.4%,这反映了湖北是一个建筑业大省。

  湖北百强企业中有服务业企业23家,占23%,略低于中国500强中服务业企业26.8%的比重,但考虑到湖北百强企业不含金融和通信业,服务类企业的实际比重应与中国500强相当。湖北百强企业中有10家商业类企业,其中有6家零售类商业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0家商业类公司全部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企业发展报告这凸现了武汉九省通衢和中部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

  与我省其它产业相比,制造业在湖北百强企业中占有突出地位。百强企业中工业企业的比重达61%,这反映了我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占有重要地位。如表六所示,制造业55家企业占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纳税总额、从业人数的比重分别高达58%、56%、68%、50%,而所占的资产总额、净资产仅为42%、41%,说明制造业企业以较少的资源创造了较多的产出和就业岗位,在百强企业中占有突出地位,也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制造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达4.1%和9.86%,高于百强企业的平均水平,但净资产收益率低于房地产、建筑业和商业企业。
4.企业发展报告对地区分布分析

  百强企业高度集中于武汉市,部分市、县零星分布。如表七所示,百强企业有63家集中于武汉市。按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纳税总额、从业人数、海外收入计算,武汉市的集中度高达76%、63%、67%、58%、76%、78%、80%。这集中地反映了武汉市为我省经济中心的现实,特别是服务业中的百强企业全部集中在武汉市,分布于其他市、县的百强企业主要是工业企业(制造业、电力、采掘业)和少量的建筑业企业。除武汉市之外,宜昌、黄石各有10家、9家百强企业,是我省百强企业的次集中地;襄樊、荆门、荆州、黄冈、随州、孝感、潜江各有5家至1家百强企业;其他市、州无百强企业分布。这一分布状况基本反映了我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做大做强企业的现状。尤其值得突出的是,一批县、市的县域经济和企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果,一批县域企业进入湖北百强企业。如大冶有3家企业进入百强;枝江、京山各有两家企业进入百强;监利、石首、麻城、武穴、谷城、汉川、兴山、钟祥各有1家企业进入百强。

  5.企业发展报告对企业性质分析

  央企所占比重较高,地方企业所占比重过低。如表八所示,湖北百强企业中仅有本地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26家,本地民营企业21家,本地企业在家数上仅47家,不到百强企业家数的一半;但有央企或央企的在鄂子公司34家,外资或其在鄂子公司12家,外省资本在鄂子公司7家。本地企业在质量上则更低:47家本地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纳税总额、研发费用、从业人数分别仅占百强企业的20.1%、19.2%、20.1%、14.2%、9.8%、12.3%、24.9%,均不足25%。这说明湖北在做大做强本地企业上任务艰巨,还需付出加倍的努力。中央企业或央企子公司、外资或其子公司、外省资本在鄂子公司在湖北百强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发展报告一方面说明湖北多年来在服务央企、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凸现了本地企业发展的不够。

  中央企业在湖北百强企业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34家央企在销售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纳税总额、研发费用、从业人数几项指标占全部百强企业的比重分别高达71.9%、71.8%、74.5%、77.9%、86.1%、82.6%、65.9%,主要指标均超过三分之二。可见,央企对湖北百强企业的总体质量乃至整个经济的总体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34家央企中,有23家为大型央企的在鄂子公司。这是我省百强企业在规模上高于中部地区其他省,而在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排名却不及部分中部省份的主要原因:因为央企子公司在我省的比重高于其他中部省份,但在申报中国企业500强时,在鄂的子公司都会纳入母公司并表申报。

  6.企业发展报告对研发能力分析

  总体研发投入偏低。2008年,湖北百强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14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3%,与中国500强的比例(1.34%)相当,远低于世界500强3%的比例。百强企业中仅50家填报了研发费用,低于中国500强中431家的比例。142.6亿的研发费用中,81.3%为制造业企业支出,15.8%为建筑业企业支出。建筑业研发投入较高是我省建筑业技术实力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重要保证。湖北百强企业中,仅有三江航天工业集团的研发支出超过10%,另有3家企业的研发支出超过5%。共有28家企业的研发支出超过营业收入的1%。东风汽车和武钢集团的研发费用均超过30亿,宜化集团和三江航天集团的研发费用超过7亿元,21家企业的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总体来看,我省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偏低。

  7.企业发展报告对国际化经营能力分析

  国际化经营能力偏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化经营能力是衡量一个大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008年,湖北百强企业共创造海外收入399.8亿元。按地区看,高度集中于武汉市;按行业看,主要由制造业(58%)、海外运输(24%)、建筑业(14%)、国外石油开采(5%)四个行业的少数几家创造。如武钢海外收入132亿元、长航集团海外收入94亿元、冠捷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56亿元、葛洲坝集团海外收入22亿元、江汉油田和新冶钢的海外收入各18亿元。在中国500强中和沿海地区百强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外贸外经企业在我省没有一家进入湖北百强企业。总体来看,湖北百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偏低。
二、企业发展报告对2009湖北百强企业发展特点分析

  百强企业是我省企业界的龙头骨干,是我省科学发展的先行者、经济建设的生力军、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2009年虽然是我省百强企业排序的第一年,从企业发展报告来看,百强企业在改革、创新、品牌和民营化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特点。

  1.从企业发展报告看到:改革重组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作为老工业基地,湖北民营企业家较多,计划经济痕迹较重,企业包袱较重。一批过去的困难企业经过改革、重组,浴火重生,凤凰涅盘,重新焕发了生机,进入了湖北百强企业甚至中国500强企业。武钢和武烟的调整重组是湖北企业改革的两面旗帜。武钢中西南发展战略谋篇布局分别为:2005年4月,鄂钢成为武钢旗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控股子公司,鄂钢实现利润增长十倍以上;2005年12月,武钢与柳钢联合重组,着手建设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项目;2007年8月,武钢战略重组昆钢股份。武钢的做法与国家钢铁产业政策不谋而合。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是在原来省内18家中小卷烟厂的基础上重组改制而成。改制前的18家卷烟厂都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整个湖北烟草工业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下等水平,靠专卖垄断的保护而生存。改制后,湖北中烟工业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抢抓全国烟草行业改制的机遇,一跃成为全国六强。“黄鹤楼”和“红金龙”品牌不仅稳住了省内市场,而且在全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目前超过40%的销售收入来自省外市场,成为了全国知名烟草品牌,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三环集团通过改革重组处于困境中的省汽车集团,有效整合了内部资源,将“包袱”变成了“财富”,销售收入、利税由2004年的36亿元、1.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82亿元、3.9亿元,进入了中国制造业500强。

  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2000年对原京山县国有粮食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以来,通过“三步走”的战略,先后以市场化手段整合县内粮食加工企业、周边县市粮食加工企业、省内粮食加工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在全国粮食加工企业中排名第五。众多我省企业快速成长的案例分析表明,改革重组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2.企业发展报告看到: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致胜之道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深入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研发和创新取得竞争优势正逐渐成为我省百强企业成长的致胜之道。东风汽车公司狠抓新产品开发,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全车系历史性实现了“零库存”。宜化集团由一家年产一万吨合成氨的小氮肥厂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磷酸一铵生产厂家、华中地区最大的氯碱生产企业,正是得益于宜化长期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持之以恒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湖北中烟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培植技术领域的相对领先优势来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围绕“降焦减害”,把健康送给消费者,建设了黄鹤楼科技园,首创了提取天然香精,改变了过去香精香料主要依赖进口、采取化学合成的历史,既可将化学合成香精的副作用降至最低,又可改善喉部舒适性。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有力地提升湖北中烟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了湖北中烟的较快发展。

  九州通医药集团是我省最大的民营企业,能够在全国上万家医药商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医药流通企业前三强,民营企业第一,靠的也是创新。进入21世纪以来,客户的需求逐渐从少批次、少品规、大批量向多批次、多品规、少批量转变,传统的物流模式已不适应需求的变化。从2001年起,九州通开始探索现代物流,与国际先进的物流集成商进行合作,2003年开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九州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升了物流的效率和能力。在健全的营销网络和现代化的医药物流中心的支撑下,九州通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大大领先于国内同行,主要管理指标可媲美国际一流的医药物流企业,被誉为中国医药界的“九州通模式”。企业发展报告湖北百强企业中快速发展企业的经验证明,研发和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快速成长的核心推动力。
3.企业发展报告看到:质量品牌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之石

  湖北百强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绝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是企业长期在质量、创新、营销和信用上投入的结晶。如湖北中烟在老牌卷烟品牌林立的市场中树立了“黄鹤楼”和“红金龙”品牌技术领先、口感好、“降焦减害”的市场地位,“黄鹤楼”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带领产品跻身全国高档烟行列;“红金龙”品牌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规模前三位的卷烟品牌。湖北酒业三强湖北稻花香集团、湖北枝江酒业集团、劲牌有限公司全都拥有自己的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

  在湖北百强企业的55家制造业企业中,不计外资、省外企业和央企在鄂子公司所使用的品牌,共拥有28个中国名牌,占全省中国名牌总数61个的46%;拥有17个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28个中国驰名商标的61%。在制造业之外的其它行业,品牌也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能从新洲的一个乡镇建筑队发展为湖北最大的民营建筑企业,靠的就是企业长期来重视工程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质量奖,“守合同、重信用”所铸就的企业品牌。目前,“新八建”品牌已被授予湖北省著名商标。众多百强企业发展的经验证明,品牌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4.企业发展报告看到:民营经济成为湖北企业的新生力量

  民营经济生命力极为顽强,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省委省企业确立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全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实施“国退民进”改制以来,通过建立新型企业法人制度、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创新市场营销机制,销售收入由2001年的3.5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30亿元,成为全国白酒行业十强。

  2009湖北百强企业中有21家为民营企业(不包括省外民营企业在我省的子公司),在我省百强企业格局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21家民营企业有12家位于大冶、枝江等9个县、市,成为所在县、市的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多数为原民营企业家和集体企业改制而来,但在民营化改制后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是我省县域经济“一主三化”战略的成功典范。21家民营企业中有6家位于武汉市,除九州通医药集团之外,其余5家都来自建筑和房地产领域。在武汉建筑业,出现了一个“新洲现象”,一批出自新洲,从乡镇建筑队起步的民营建筑公司成了我省建筑领域的生力军,并有两家(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分别为新洲第八、第七建筑队)进入了湖北百强企业。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6家以武汉为总部的民营企业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而武汉市之外15家进入湖北百强企业的民营企业全部为制造业企业。其中隐含的产业双向转移的趋势值得关注。

  近两年湖北经济加速发展、提档进位的根本原因,能够在百强企业的发展轨迹中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百强为代表的湖北企业仍然能够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及时调整,避“危”趋“机”,努力把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可以说,是企业和企业家构筑起了湖北振兴崛起的坚实基础。
三、企业发展报告分析2009湖北百强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跳出湖北看湖北,企业发展报告用国际和国内一流企业的标准来衡量,湖北百强企业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问题。

  1.企业发展报告分析做大做强本省制造业企业任务艰巨

  我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仍是最具活力的产业。湖北省和武汉市都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战略重点,但从湖北百强企业的数据来看,这一战略落实的效果不够理想。总体上看,湖北百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发展不够,低于中国500强中制造业企业发展程度,也低于中部5省的发展程度。其中尤以本省制造业企业发展不够最为突出。湖北55家进入百强企业的制造业企业中,有14家中央企业、12家外资企业、6家省外企业在鄂子公司,而本省企业(本省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仅23家,不到总数的一半。这与我省老工业基地的地位不相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武汉市的本地制造业企业少之又少。武汉市进入湖北百强企业的63家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仅26家,不足全省55家制造业百强企业的一半,这与武汉在全省的地位不相称。在这26家制造业企业中,外资企业占10家,中央企业10家,省外企业在汉子公司5家,本省企业仅有三环集团公司一家制造业企业进入湖北百强企业。虽然依靠中央企业、外资发展制造业也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但湖北作为一个内陆大省、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城市,绝不应该轻视本地制造业企业的做大做强。否则,一个以外地企业子公司支撑起来的地区,很难发展与企业总部所在地相伴随的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研发中心,长远来看必将影响竞争力。

  2.企业发展报告分析企业家和国际一流的经营人才十分稀缺

  湖北宜化、湖北中烟、三环集团、九州通药业、武汉中百、枝江酒业等百强企业的中兴和快速发展证明了企业家和一个由经营人才组成的管理团队对企业做大做强的极端重要性。湖北一批传统优势企业的衰落,一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停滞不前也从反面证明了企业家和经营人才的重要性。与沿海发达省市的百强企业相比,我省百强企业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在竞争力上都有很大差距,百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需要国际一流的企业家和经营人才,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和经营人才。

  3.企业发展报告分析全球化经营意识较为淡薄

  我省百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还处于初期阶段,海外收入占百强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仅5%。中国经济已高度融入全球经济,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即使是地处内陆的湖北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地处内陆已不再是抵御外部竞争的有效屏障,也不应当成为内陆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阻力。沿海企业的发展史已证明了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性:它们正是凭借国际化经营,占得信息、管理模式、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先机,进而在与内陆企业的竞争中占得市场先机的。它们的经验证明了国内一流的企业必须是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国际企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国际一流企业必须是国际化经营企业。湖北百强企业应当是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必须强化国际化经营意识。

  4.企业发展报告分析研发与创新意识仍然不足

  湖北百强企业研发和创新意识总体不足,有一半的企业2008年没有专门的研发投入,多数企业营销投入数倍于研发投入。研发与创新意识不足导致我省百强企业集中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偏少,进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及动漫、新媒体等新兴产业的企业几乎空白。
四、企业发展报告对做大做强湖北企业的建议

  按照“十一五”规划和新型工业化规划,我省要发展大产业、大企业、大品牌,主动参与国际市场高层次高水平的竞争。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稳定国内市场、协调区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作用。实现这一战略意图,企业发展报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企业发展报告着力更新发展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浓厚氛围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蓄水池,是群众就业的主渠道。与资源、人才、资本这些硬实力相比,服务、文化、舆论,是影响一个地区企业做大做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只有这些软实力得到提升,才能真正使湖北成为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做得强、活得久的“环境宝地”。在企业层面,应该着力强化优先意识,营造主动高效的服务氛围。继续将省委、省企业服务和扶持大中型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落到实处,对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型企业,政治地位优先,资源配置优先,政策优惠优先,企业服务优先,着眼于高效便捷,大力改进企业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实行一站式、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积极构筑竭诚服务的便捷通道,努力提升行政服务质量,加快建设服务型企业。建议将直通车服务涵盖到湖北所有的百强企业,并适时向其他市场主体延伸。在社会层面,主要是营造亲商重商利商的舆论氛围。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产业第一”,主要是工业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兴省”的道路,扶持一批千亿元产业,培育一批工业“航空母舰”。

  2.企业发展报告着力强化竞争意识,促进企业“抢前争先、弯道超越”

  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省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抢前争先,实现弯道超越。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是优胜劣汰、兼并重组、优化结构的难得机遇。应大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升规模效益,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企业应善于把握发展大势,善于从经济全球化大局来谋划发展,推动国际化经营。目前我省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做大做强为一流企业,必须尽快做好参与国际竞争的准备,努力“走出去”,在海外寻求投资合作,开发原料基地,开拓产品市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和市场竞争。

  3.企业发展报告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

  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源头。一是突破性地发展民营经济。在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家的同时,从放宽政策、改善环境、强化服务入手,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动湖北加快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二是加大“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力度。整合资源,促进信用担保、创业辅导、企业孵化、人才培训、检验检测等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成长工程”向纵深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工程。降低创业门槛,拓宽创业空间。鼓励城乡各类人群投身创业,支持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创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扶持农民大胆创业,倡导高校毕业生开拓创业,推动企业二次创业。

  4.企业发展报告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强力推动结构调整。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支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以百强企业为重要依托,合理配套,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二是节能减排,促进循环发展。积极推动企业集群集约发展。抓好节能项目实施,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实现从生产、服务的源头和全过程能耗的降低及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产品和工艺,推广绿色包装和绿色营销,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关键领域和科技前沿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科研成果与专利技术产业化步伐,力争占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低碳经济等战略产业的制高点。

  5.企业发展报告着力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经营人才,一流的人才可以创造一流的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对员工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特殊要求。应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我省企业最急需的是管理人才、资本营运人才、国际化经营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需要企业、企业通力合作,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引进。目前,经济回升复苏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正是“人才抄底”、引进智力的最好时机。

  相信,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浴火,湖北百强企业这群凤凰必将在科学发展大潮中展翅翱翔,飞得更高、更远……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