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唐骏:我最大的优势是管理

唐骏:我最大的优势是管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这一天的唐骏,活脱像一个站在舞台上的美国脱口秀演员,彻底地将自己娱乐化到底。
“这么多CEO们都在听唐骏先生的演讲,我非常感动,我也想对你们说一句话就是你们真的很有品位。”一只脚尖轻轻点地,一只手做托举姿势,唐骏说。
唐骏此番出现在杂志举办的“中国CEO年会”上,台下笑声和掌声不断。但人们很难分清楚,观众们的笑声中有几分是欣赏,几分是嘲笑。
一位观众带着无奈的表情承认,唐骏的勇气和表演欲无人能及。
此时,他的“学历门”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反应,以及强烈的质疑声音并未终结。
“抽身门”事件
“我原本的演讲题目是,上台以后看见现场有些人不耐烦了,所以我临时把内容改了,让大家笑一笑。”在随后的专访中,唐骏告诉。
一周后,唐骏在资本市场上的翻云覆雨却让很多人笑不出来。来自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唐骏已于9月30日从联游网络董事会辞职,并且已经抛空所持有的联游网络股票。
至此,唐骏在一年半时间内,已经成功将一个无成品的公司,借壳上市、成功套现。同时,联游网络由于股价低迷正再次面临退市危机。回忆一周前唐骏公开发表的关于“品位”的话,眼前发生的一切颇值得玩味。
这样一个CEO,这样一个企业缔造者。对自己亲手送到纳斯达克的公司,在深陷退市危局之时,采取的方法是提前抽身离开。
尽管唐骏解释,纯属财务投资。但其做事的手法,再次遭到质疑。有人将这次事件称作是“学历门”事件后的“抽身门”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当初2000万美元的投资并没有收回成本,唐骏用“平进平出”来回应。但有业内人士分析,通过联游网络这个棋子,唐骏帮大华建设套了现。
唐骏的价值?
“品位”就好像是一个企业耀眼的包装纸,包裹住了个人、产品、企业本身。这个被冠以“打工皇帝”头衔的CEO,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直至今日,依旧颇有争议。
唐骏在盛大任职时期,通过并购、上市等一系列资本运作,盛大的扩张和爆发有目共睹。但时至今日,随着网游收入的锐减,新业务亏损依旧,盛大的梦想已经渐行渐远。
今天的新华都,其快速扩张、多元化投资路径和旗下企业上市等手法与盛大资本运作颇有相似之处。自唐骏与陈发树结盟后,从入股青啤、云南白药开始,到2010年初,闪电收购港澳资讯等4家IT公司、入股奔腾,新华都的狩猎似乎都无迹可寻,而人们也渐渐淡忘了这家公司曾经的主业是零售百货业,在中国的企业家们经历了太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失败后,新华都多少显得有些另类。
在中国CEO年会间隙,唐骏告诉记者:“我在新华都的阶段目标已经实现了,首先提升了品牌;其次完成了几家公司的上市运作,还在有剩余资金的时候做了些抄底的投资。比如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等。”
“我最大的优势是管理,最大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在微软很长时间以来,我从技术员做起,从部门负责人到大中华区负责人。我最喜欢的还是管理一家企业。”唐骏补充说,“无论是在盛大还是在新华都,我的优势都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在盛大,我本来以为他们希望我把微软的经验带到盛大,但实际上,他们不用我管理。既然选择了民企,就要定位好自己。”
他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定义是大家共同认准的一个标准。中国企业经过三十年快速发展,但从管理角度来说,跟世界西方有很大的差别。除了需要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的规范,中国CEO更需要通过创新让自己的管理模式得到认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一直会走职业经理人之路,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而对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历史,非常重要。”
边缘化?
从微软到盛大再到新华都,唐骏的角色到底是怎样的?是否如他自己所说那么重要?又是否如网友所言,趋近边缘化?
唐骏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他在新华都主要是关注实体,并参与了一些企业的投资决定,包括青岛啤酒的股权收购和房地产投资抄底的决定等。以后,也将会帮助新华都涉及投资新的企业和行业,比如旅游行业等。
目前,唐骏仍在新华都担任职务,协助陈发树管理多项股权基金。
对于自己在新华都的位置,唐骏自评,“我主要工作是内部协调。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是一样的,美国的CEO是一把手,而中国董事长自己是一把手,CEO其实都是副手,中国民企习惯了老板做决定,"认为我的管理也伟大、我的商业眼光也伟大"。CEO在企业是没有决策权的,只是帮老板做些协调的工作。”
毫无疑问,与此同时,唐骏试图改变点什么,尽管这种努力看上去前景还不那么明朗。比如,今年9月,唐骏在腾讯微博透露,将成立百万元“助人基金”,为助人为乐而反遭索赔者提供支持。他也透露,自己将继续运作此前宣称的要筹拍的商业大片。

相关推荐:

杭州专项活动策划

组织管理系统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