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国企业发展:企业家的痛苦与狂喜(一)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国企业发展:企业家的痛苦与狂喜(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没有哪一位企业家在日常生活的二十四小时总是企业家,他所获得的重大的、恒久的成就常常出自难得的灵感闪现的一瞬间。当然,有时候灭顶的灾难也是在一瞬间出现。这些瞬间成了商业史上最动人的时刻。

  历史极短的中国企业发展为我们积累这样的细节提供了可能。很多时候,正是那些时刻改变了企业家的命运甚至商业发展的方向。

  要说明的是,有的时候,关键时刻是企业家主动制造的,比如他对自己的挑战(虽然他当时可能并不完全知道这挑战对自己的意义);而有的时候,他完全是被动的,事先毫无察觉,比如机会或灾难。

  脱颖而出前的瞬间

  1985年,36岁的张瑞敏命令工人把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砸掉。面面相觑的工人和迟迟不能落下的铁锤没有改变张瑞敏的决心。

  1985年,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发展家庭来说,冰箱还是一件奢侈品,这一决定的震撼力之大可想而知。决定砸掉冰箱的那一刻,张瑞敏想的是:如果我们继续卖这种次品,中国企业发展倒闭的日子就不远了。为此他必须承受铁锤对自己的心脏的打击。

  海尔集团在那堆废铁上成长起来。

  后来的万丰奥特董事长陈爱莲以张瑞敏为师,创业之初也曾把一批不合格产品长期摆放在车间前的空地上:“这是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他们看着会像我一样心疼。”

  一个“野蛮”的决定促生了日后中国企业发展的范本。

  10年后的一个春节,深圳的某家酒店里,一个年轻人在二两白酒一包花生米的陪伴下,开始写下后来受到中小中国企业发展广泛欢迎的“管家婆”财务软件的第一行。这是他长久犹豫后做出的决定。他叫邝宁,任我行软件公司的创始人。

  邝宁犹豫的已经不是要不要砸掉冰箱。在当时被要求“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的中国,创业成为最动人的词语。如果说张瑞敏改变的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未来,邝宁要改变的则是自己的未来。

  这个年轻人曾经在深圳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回到成都开了一家卖电脑硬盘的商店。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发现那些原来远不如自己的人已经开始以千万来计算收入。

  邝宁独自写了一年,然后又与一位同事合作写了半年。这期间,他得到的否定比鼓励多得多,否定有时甚至来自自己的父亲。“我知道我写的东西有用,这就够了。”

  多年后,回顾那段经历,邝宁说:“你做一件事,永远都有人说你不行,而且人数不少。但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但是,此时的张钢尚未处身自己的关键时刻:他只是像一个普通的饭店老板一样看到了饭店能够继续开下去的保证。

  紧接着,一些朋友要求加入这个仿佛新兴的行业,张钢同意了。陌生人找上门来,包括倒钢材的,到包头要账未果的,甚至卖瓜子的。张钢没有扫大家的兴,只是要收加盟费。不吃独食的态度是埋在张钢饭馆中的发动机的按钮。对于即将到来的机会,他可能察觉未深,但是他按下按钮的姿态很自然。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准备,那么可以说,张钢为这关键时刻准备的时间已经足够长。

  深思熟虑的关键时刻

  当中国的一批企业家为产权问题所纠缠、以致频频出事时,万科的董事长王石正在登山。他的姿态甚至让自己都感到得意:“一个企业家这么轻松,为什么中国企业发展还能做得这么好?”

  1988年,深圳市企业与王石商量明晰万科的产权。商量的结果是国家占六成,王石占四成。王石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因为他事先想到就是自己占一成也已经很不错了。随后,王石决定这四成股份由公司全员持股。

  1988年,王石仔细地打量着这个突然而至的暴富的机会。他让自己的表弟从老家拿来家谱,翻看一遍后,他没有发现自己的祖上有哪一个人富裕过。他从自己熟读的一些描写暴发户的小说中得出结论:暴发者的下场普遍不好。具体到中国企业发展社会,王石说长久以来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暴富者容易成为眼中钉。王石强调自己不是在开玩笑:“我确实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翻看了家谱。”

  王石庆幸当时的深圳市企业很开明,能够主动与企业讨论产权方面的事宜。即使不是如此,按照王石的人生态度,他在日后也一定不会为此大费脑筋。

  在一个远未规范的商业环境中既得到利益又能取得好名声,这看起来很难。王石做到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