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数字颠覆者崛起

培训讲师谈管理:数字颠覆者崛起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2014年的6大信息技术趋势

  商业即数字。这是我们去年对未来技术趋势发展的展望。去年我们曾预言,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你的公司终将化身为数字公司;今年,新的技术趋势将让数字化变革的程度大大加深,也许我们会看到工业公司化身为定制服务公司,快消品公司转型为O2O电商,能源公司转行销售信息。如果说过去一年是众多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起步之年,那么在今年,我们有望见证一些数字颠覆者的崛起,借助技术的力量,它们会发现新产品、新业务、甚至新的竞争领域。


  传统巨头的数字转型将是新的亮点。过去10年,互联网公司引领了数字变革,Twitter、YouTube、TripAdvisor
和Airbnb的异军突起让传统公司的高管坐卧难安。但随着物联网、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的整合将逐步成为现实。凭借丰富的经验、雄厚的实力和严谨的业务流程,传统公司终将自己的线下实力带到互联网上。凭借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模糊,它们将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曾经的数字革命跟随者也许将转身成为颠覆市场的数字化先锋。


  每年埃森哲技术研究院的技术展望团队,都会发布未来3到5年内可能对商业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趋势。今年我们继续采取众包的方式,从埃森哲的顾问、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处征集技术趋势观点与评论。我们搜集到的观点与实例数量从2000多个增长到3000多个,参与到评选和收集的技术专家人数超过850名。根据商业研究机构的最新项目报告、学术研究、风险投资流向、IT分析人士关注的技术趋势,以及行业会议的关键主题,我们对这些观点进行了认真筛选。最后,我们与内部专家合作,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这些新的趋势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标准:


  ·对公司影响巨大


  ·技术变革影响的范围广,发展速度快


  ·影响范围超过任何一个单独行业


  ·有多种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能在12个月内采取相关行动


  ·不受限于任意一家供应商或独立“产品”技术


  最终我们总结出2014年的6大信息技术趋势,它们与2013年发布的7大趋势相互呼应(见边栏《技术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这些新的技术趋势将迅速出现在绝大多数公司C级管理者的备忘录中。  


趋势一: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趋势一: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机器人,我们体验周边世界的方式正快速变化。随着各种器物、装置和设备的智能化,现实世界正逐步网络化。这不是简单的“物”联网,而是一种新型的智能互联层。在它的帮助下,数字辅助设备将深深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实体世界的洞察力和控制力将大大增强。


  我们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汇点称为“边缘”,任何决策,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商业运营都可以依靠个人的“边缘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企业的“边缘能力”或“边缘系统”(例如远程传感器)来辅助完成。正是由于这些设备和技术,虚拟和现实世界的边界正不断模糊。这将给公司带来全新的机遇,尤其是传统企业,它们可以借助边缘系统,为客户带来综合线上线下的全新体验。要抓住这些机遇,公司需要重新思考消费者的体验方式以及自身的运营模式。


  营造全新客户体验


  在营造新型客户体验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数造自我”运动。例如耐克的FuelBand,阿迪达斯的miCoach和Fitbit这样的可穿戴设备让用户实时掌握自身身体状况和运用表现,让他们更迅速、更安全地突破身体极限。


  边界技术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运动员或个人。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所采用的Osakidetza公共健康系统,该系统利用微软视频游戏主机上应用的Kinect动作感应套件,为多种慢性病患者提供远程理疗服务。通过Kinect捕捉的患者数据,理疗医生可以掌握更详细的患者病情,并随时掌握患者的康复进度。


  除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消费电子设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也将变得更加智能。在美国旧金山,所有的停车码表实现了智能互联。驾驶者可以看到一张数码图,显示不同地段的停车难度。在停车入位后,当停车时间即将耗尽时,智能码表会自动向车主的手机发送通知,车主可以用手机进行“虚拟投币”,延长停车时间。


  上述案例有何共通之处?这些边缘设备都增强了用户在实体世界的体验,加强了他们获取的信息和行动能力。此外,消费者接触的智能设备越多,
他们就越期待在其他产品和服务中获得类似的体验。这为未来的颠覆者创造了广阔的机会窗口。


  传统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要满足客户的新需求,传统公司应积极探索新技术,改进自身的经营模式。面对电商的威胁,有远见的实体零售商正不断尝试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在网上享受不到的独特体验。例如,英国特易购公司在所有旗下450家加油站设置了面部识别广告牌,可以根据顾客的购买记录提供独一无二的营销内容。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同样影响着许多传统产业。Kiva的机器人系统大大提高了库存管理效率。用更少的雇员和更短的时间,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库存指令。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Kiva公司。在战争中活跃异常的无人机技术则被用于农林产业。携带红外线相机的无人机可以清楚地发现作物缺水的区域。


  那些停滞不前的传统公司将遭到颠覆者的挑战。我们预计颠覆将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有远见的传统公司通过新技术不断改进运营效率。第二阶段,公司打造自己的边缘系统,大大提高用户体验,颠覆行业中的传统巨头;第三阶段,凭借雄厚的实体资产,公司进入其他产业甚至定义新的市场。例如通用汽车与拼车初创公司RelayRiders的合作就让租车公司如临大敌;AT&T则进军家庭安保市场,它提供的服务可以让用户随时控制家里的装置,包括电灯、门锁和报警器。


  无论是高科技初创公司还是传统企业,边界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商机。只有那些用数字技术撬动自身实体资产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获益者。


趋势二:众包打造无界企业

  趋势二:众包打造无界企业


  组织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手段,加强员工间的沟通与协作。为了在不同部门、地区间架起协作的桥梁,视频会议、即时通信工具以及社交网络等技术已成为跨国公司的标配。我们骤然发现,目前一大部分的商业协作都是通过数字通道完成的。这预示着一种新的可能性——无边界企业。想象一下,你的员工不再受办公室的四壁所限,他们遍布世界各地,来自各行各业,具备五花八门的技能和经验。通过众包技术平台,这些“编外员工”解决了公司内部无法应对的难题。目前的众包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领域。


  市场营销。有远见的企业不再仅仅视消费者为产品购买者,它们将消费者转化为最强大的营销团队。随着社区和竞赛等众包方式的流行,这种趋势将更进一步,消费者不但可影响公司的营销方式,更能成为公司营销战略的制定者。


  零食品牌乐事(lay’s)充分借助了消费者的创意。自2008年起,乐事在15个国家展开了新口味薯片发明大赛。在美国,该项比赛的口号是“创造自己的新口味”(Do
us a
flavor)。活动收集了400万个新口味提案,顶尖主厨组成的评审团最终评选出获胜的新口味:“起司大蒜面包味”。这种新口味薯片已经在美国多个地区上市。沃尔玛则举办了“自助货架”比赛:顾客通过网络投票决定货架上应出现哪些商品。通过这项比赛,公司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还更清楚地了解到顾客的好恶。


  创新。创新难的问题依旧让高管头疼不已。工程量大和成本高是目前创新最主要的问题。众包技术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天然选择,通过动员社区成员,公司无法解决或无力支持的创新问题可以轻易得到解决。


  最典型的案例是InnoCentive公司,它通过社区和云计算技术公布创新难题,由注册的问题解决者提供方案。方案一经采用,问题解决者即可获得丰厚的奖励。目前,公司已经拥有来自200多个国家的30多万名问题解决者,他们已经解决了超过1500个创新难题。InnoCentive公司发现,那些想出绝妙解决方案的人往往来自其他行业。例如非洲贫困地区供水问题的解决者就是一位来自德国的潜水艇工程师。这充分体现出集智是公司内部研发无法比拟的优势。


  产品开发。产品开发也许是众包应用最广的领域。其中最成功的当属两款开源架构:Hadoop和Linux,前者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计算引擎,后者则是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可以说,在软件开发领域,开源运动的出现不亚于从打孔带到硬盘的进化。


  动员公众资产。大众不但可以为公司提供智力支持,更可贡献实体资产。空中食宿(Airbnb)就利用用户在世界各地的空闲房产,将其出租给旅行暂住的游客。特斯拉汽车则更进一步,它向望眼欲穿的消费者收取5000美元的预定费。这些狂热的粉丝为特斯拉提供了高达1.3亿美元的“无息贷款”。


  要掌握上述优势,公司首先需要一个合作技术平台为众包的基础;其次是严密的计划,否则公司就无法掌控众包的流程和结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悬赏还是竞赛,恰当的激励措施必不可少,否则公司很难激发公众的兴趣和热情。在初始阶段,公司将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持续性、质量控制和员工培训方面。众包依旧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任何公司都无法承担忽视它将带来的代价。


趋势三:打造数据供应链

  趋势三:打造数据供应链


  大数据已成为最热门的商业词汇,但很少有公司能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依据数据制定决策的更是凤毛麟角。其背后原因是在大多数公司中,对数据分析的投资是随机和临时性的,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战略。此外在很多公司中,大部分数据依然停留在客服或IT这样的职能部门,没有供应给组织级别的战略制定者,这造成了“数据孤岛”现象,导致公司无法有效开采数据金矿。要解决这个问题,公司要将数据视为原材料,将信息和决策视为最终产品,打造一条数据供应链。


  数据供应链的第一步是通过API技术或PaaS供应商建立一个通用的数据平台,或者说搭建统一的数据接入层。当所有的数据源全部开放,并接入到统一的可视数据层,数据孤岛将不复存在。组织的任何成员,即便不具备高超的IT技术,都可以通过标准的方式,轻而易举地提取数据用于各种商业活动,例如进行回归分析,市场调查和评估投资风险。


  数据分级加速


  目前的数据处理技术急需提速,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数据都需要永远处于高速运转中。因此,数据分级优先化处理迫在眉睫——有价值、时效性强的数据要加速处理;陈旧和相关性弱数据的处理速度能满足要求即可。


  Facebook在这方面已做出探索。它发现,8%的照片占据了网络82%的流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照片的浏览量会急速下跌。这意味着,照片是公司最热门的数据,但它不需要永远处于高速状态。根据这些发现,Facebook采用了三层数据分级储存法,系统会根据照片时间自动分级。那些新的热门照片储存在第一层,用户几乎可以瞬间提取。而第三层则可存储更多的数据,能耗也较低,但它的处理速度逊于其他层。这种处理方法,不但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更帮助Facebook节省了大笔储存成本。


  新方向:认知计算


  数据供应链就象一条生产实体产品的生产线,信息和决策就是其最终成品。这条生产线上原材料在不断增加,种类也越发多样。终于有一天,原材料将超越机器的产能,整条生产线陷入瘫痪。当你束手无策时,一种新型的机器出现了,它不但能自动升级提高产能,而且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对新材料进行分类处理。这就是认知计算,它将是解决计算能力不足的终极方案。


  传统计算机的功能单一,因为它受限于内置的程序,而认知计算机能从处理过的数据中提取“经验”,并对新的数据进行概括和分类。尽管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掌握大规模的认知计算技术还不现实,但它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实际的方式实现。例如日程安排应用“Tempo”,它可以分析手机上的数据,例如邮件、社交网络和GPS信息等,对用户的日程进行“学习”,从而提供相关的重要信息。


  任何行业都可以从认知计算中获益,因为它彻底解决了数据量和复杂性的问题。在认知计算的帮助下,人们将建立一条智能互动的数据供应链。到那时,从CEO到一线员工的任何问题都可以从数据得到解答。


趋势四:超大规模计算系统的回归

  趋势四:超大规模计算系统的回归


  联合利华、倍耐力轮胎和NBA三个组织间有何共通之处?答案是它们都借助超大规模计算(Hyperscale
Computing)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决策,为公司带来了竞争优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行业和规模,今天的企业都面临类似的数据挑战,而Hyperscale系统将是企业决胜大数据时代的硬件保障。


  什么是Hyperscale


  Hyperscale是指一种能支持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硬件系统和基础设施,它可以将计算负载迅速从几台服务器分布到上千台服务器上,使组织的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它还提供无限的冗余备份能力,系统内任何一台服务器宕机都不会对计算能力产生影响,这对那些永不停转的商业机器来说至关重要。此外,有了Hyperscale架构,公司可以用普通的商用部件替换企业级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在不牺牲计算能力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和能耗。


  由于这些特性,Hyperscale非常适合谷歌和Facebook这样拥有大量用户和同类数据分析需求的互联网公司。实际上正是这些公司引领了Hyperscale的潮流。在诞生之初,Hyperscale代表着普通公司难以企及的运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只有少数互联网巨头具备这种能力。其中谷歌的计算能力最强,它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微软次之,它也拥有超过100万台服务器。亚马逊和Facbook也各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如果从能耗角度衡量,谷歌全球运营的总能耗约为2.6亿兆瓦,大约相当于1座核电站一季度的发电量。


  Hyperscale的普及


  随着硬件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Hyperscale技术落入凡间,它正逐渐吸引中小型公司的注意。虽然这些公司Hyperscale的规模要远远小于谷歌和Facebook,但它依旧可以帮助企业低成本地提升计算能力。以SAP的HANA为例,有28家公司通过HANA使自己的数据分析速度提高了1万倍,有3家公司的分析速度甚至提高了10万倍。日本电器零售商友都八喜过去对消费者进行分析要用两天时间,如今只需要2秒。现在公司可以在销售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订制的打折券。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它完全改变了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营销战略。


  Hyprescale的应用已不仅限于互联网公司,天然气、石油和汽车等行业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正快速上升。传感器、智能电表和机器人的互联产生了大量有待分析的数据。GE公司在发电厂的燃气涡轮机上设置了上百个传感器。公司软件和分析业务全球总裁比尔·鲁(Bill
Ruh)说道:“我们几乎在涡轮机上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如果这些传感器捕捉的数据能帮我们将发电效率提高1%,我们1年就能节省近60亿美元。”


  车联网是大数据应用的另一条战线。福特、通用和丰田等公司制造的新车型内置了上百个传感器和先进的通信系统,保证车辆随时处于互联状态,这些设备每秒种都会回传大量的待分析数据。宝马公司预计,到2018年,将有1000万辆宝马汽车实现互联,每天接收的数据将超过1TB。通用公司刚刚终止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分析外包服务,在密歇根建立了2座数据中心。因为要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保持优势,通用就必须将分析决策能力移回公司内部。


  无论是Hyperscale还是云计算,无论是外包还是自建,通往大数据的路不止一条。每个公司的业务不同,对数据分析的要求更是多种多样,因此强求统一的解决方案无异于缘木求鱼。要真正驯服大数据,公司需要根据自身业务构建出独特的混合解决方案。


趋势五:企业版App取代商业软件

  趋势五:企业版App取代商业软件


  任何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会察觉,软件开发的趋势正发生巨变。从FlAppyBird到Evernote,这些简单易用的App牢牢地黏住了众多用户。我们发现,人们不再热衷于那些功能复杂全面的软件,小巧精致、简单易用的App正成为新风尚。这种趋势正逐渐影响商业软件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告别复杂笨重的商业软件,转向开发自己的商业App。它们有的面向客户,有的则针对内部流程。这些App的共同特征是简单、易用和机动性强——不但在计算机上使用,也能在智能手机和各种设备上运行。


  构建App生态圈


  无论是普通App还是企业App,其标志之一就是功能的单一性。一款复杂的ERP软件可能包含上百种功能,横跨公司10多个部门。而一款企业App只有一种功能,一款App不可能满足公司的所有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公司需要打造一个App生态圈,为不同流程创造多种不同的App,并通过平台将其有机地编织到一起。


  很多公司已投入实践。Gartner公司预测,到2017年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将建立自己的App商店。东航在2012年就推出了自己的App商店,例如“移动客舱”App,乘务员可以通过它看到乘客的信息,包括乘客的会员卡等级、偏好和投诉信息等,这样公司就可以更好地服务。在飞机维护、自动办公和员工反馈方面,App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提升App开发能力


  对于App开发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然而过去的商业软件往往过于重视功能,忽略了业务部门的使用体验。未来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将不再泾渭分明,要改善App的体验,IT人员要积极参与到业务部门的流程中,而业务人员则提出用户建议,甚至主导App的设计方向。


  除了IT部门本身,公司还可以借助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力量,即所谓的开源平台战略。IT部门可以将系统、工具和流程开放给合作伙伴或用户,邀请他们参与到App的共同开发中。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是最好的先例。目前Facebook上的App数量也已经超过1000万,其四分之一的收入源于这些App。


  在多变的环境下,快速灵活已经成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变幻无常的市场和消费者,笨重的传统软件已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而企业App将赋予公司亟需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它将成为未来优秀企业的标志。


趋势六:锻造企业韧

  趋势六:锻造企业韧性


  随着数字转型不断深入,数字通道正逐渐成为控制公司运营活动的神经系统。另一方面,许多公司都需要在“24×7”的环境下运营,成为永不停转的商业机器。一旦公司的运营暂停,它们将损失惨重。在2013年的“黑色8月”,谷歌服务器宕机;在短短5分钟内全球互联网流量暴跌40%,公司损失了54万美元。随后亚马逊在8月19日和8月26日发生两次宕机,使该公司损失了约700万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IT系统在各种突发情况下保持公司24小时正常运营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将这种能力称之为企业韧性。未来的企业需要在各个方面增强韧性,包括网络安全、软件应用和基础设施等。


  安全最重要


  在所有的风险中,网络安全依旧是CIO最为头疼的问题。2013年,5名男子窃取了至少1.6亿张信用卡信息,造成3亿多美元的经济损失。除了入侵式攻击,近两年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也成逐渐抬头之势。2012年12月,微软宣布破坏全球最大的僵尸网络,其中受控制电脑包括200万台。微软表示,这些僵尸网络每月让必应、谷歌和雅虎等搜索引擎损失了270万美元。这些攻击不但造成了经济损失,更让公司的品牌和商誉受到严重打击。


  除了内部攻击,外部环境尤其是“黑天鹅现象”的威胁也不断增大。2011年10月份,泰国遭受50年最强洪水袭击,丰田、尼康、东芝等日本企业在泰的大部分零部件和组装厂纷纷停产、减产,导致其相关主要工业制成品产能下降,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2011年日本贸易收支出现了24927亿日元的逆差,这是自1980年以来日本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上升。


  技术提高韧性


  一些新技术的出现能保证企业在遭遇突发状况时保持运营。例如DevOps技术,它实际上是英文开发(Development)和运营(Operations)的组合。顾名思义,DevOps解决了软件开发与系统运行之间的鸿沟,在软件系统实时更新的同时,它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DevOps技术不但加强了企业的持续运营能力,更让公司更快、更灵活地创新。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出现让网络设置与路由器等硬件相剥离,实现了网络互连的虚拟化。当网络服务器甚至数据中心或云系统发生崩溃时,SDN技术可自动将运营转移到其他在线设施上。超级飓风桑迪袭击美国东海岸期间,采用SDN技术的CurrenEx是纽约惟一一家不间断运营外汇交易平台。


  部署先进的技术,采购昂贵的硬件绝不是最佳手段。转变心态才是切实提高企业韧性的根本。CIO和其他管理人员要意识到,不间断运营意味着不间断的威胁,无论是来自黑客、软件升级还是飓风。


  10年前,Facebook刚刚诞生;8年前,Twitter还不存在;6年前,大部分人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应接不暇,未来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许仅仅取决于CEO们的想象力和勇气。随着边缘技术的发展,传统行业公司将凭借自己的资源和经验,重新定义与消费者的关系和整个商业模式。我们预计未来10年,传统行业公司将成为新一批数字颠覆者,而那些固步自封的原颠覆者将沦为颠覆对象。


  马可·可信是埃森哲大中华区信息技术服务总裁;刘东是埃森哲北京技术研究院院长;安健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高级编译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