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别再鼓吹全球化扩张

培训讲师谈管理:别再鼓吹全球化扩张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20世纪90年代,板材和木制品制造商博伊西公司(BoiseCascade)在美国本土市场遭遇寒冬。于是它采取了很多企业在过去25年里采用的战略:走全球化路线,将市场扩张到盛产木材的巴西。然而,这次扩张比博伊西预期得难。监管、政治和文化差异导致冲突不断,高层管理者一次次被召集来解决问题。虽然巴西分公司能勉强盈利,但博伊西领导层认为它不值得总部继续投资,并决定在本土市场寻找促进增长新途径。博伊西在2008年以区区570万美元的价格将巴西分公司出售给当地一家竞争对手公司。

尽管全球化经济被热捧,但很多国际扩张的努力没有得到持续、可观的回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英国华威商学院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勒(Christian Stadler)、巴斯大学的迈克尔·梅耶尔(MichaelMayer)和因斯布鲁克大学管理学院的茱莉亚·豪兹(JuliaHautz)为30个国家的2万家跨国公司分析了它们为期20年的财务成果。研究者发现,曾进行海外扩张的公司在扩张第一年后平均损失了3.4%的资产回报,第5年后损失有所回落,但资产回报率依然为-1%;10年后,他们的资产回报率仅上涨1%。但本土成长的公司从一开始就取得正回报,而且10年后获得的回报是跨国公司的1.4倍。

研究者盘点了两大促使管理者誓要进行全球扩张的推力。首先,媒体总是狂热吹捧诸如通用电气和壳牌这样的大型企业。这些公司最终都进化为跨国公司,于是所有公司都认为,不论自身能力如何,全球化是必然路线。其次,管理者往往低估了公司在本土市场发展的前景。总部位于发达经济体(像美国),或处在经济停滞期国家(像欧洲或日本)的公司更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问题在于,赞美这些全球化榜样容易,模仿起来很难,”斯塔德勒说,“我认为,大多数公司不应将国际化扩张当作发展的必经阶段。像多种经营一样,它也会带来很多挑战。很少公司有相当的规模或管理能力成功实现海外扩张,所以对多数公司而言,本土市场反而更有利可图。”

前沿-年平均资产回报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