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垄断企业应回到正确的经济运行轨道上来

垄断企业应回到正确的经济运行轨道上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中国经济的腾飞发端于外国资本、技术与中国庞大的廉价劳动力的结合,正是因为外向型经济的超常规增长,才有近些年的经济成就。在这当中,外资占据了主角的位置(如在2003年,外资企业就占了出口总额的55%),其次,则是通过对外资的模仿学习在对外出口中分得了一杯羹的外向型企业。依靠垄断地位下的政策和资源扶持,同时也得益于多年的资本沉陷,大型央企在满足迅速膨胀的各项需求的同时,也赢得了自身的壮大,由“10年前奄奄一息的病人摇身一变为乔丹式的超级明星”。

然而,这样戏剧性的变化并不来自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未必有多少制度的转换,已经有学者指出,国家注资和资产资本化,促成了这一变化,而在笔者看来,垄断地位所带来的定价权,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一涨再涨的油价、让人垂涎的利差、频繁出台的禁折令……无不显示出,垄断企业的生命来自于刚性的价格。从理论上讲,刚性价格并非没有代价,在垄断产品和服务上付出的高价格,将转换为其他需求的减少;但是,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上升期,刚性的价格在为垄断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其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相对而言却是隐而不显的。这,即是国企的搭车。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外部需求锐减已成定局,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更多地依赖于内需的释放。此时,垄断价格压抑需求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通过刚性价格而实现的分配转移,已遭受到了相当多的非议,而从宏观来看,由此而造成的压抑也是内需持续不振的原因之一。于是,央企的持续壮大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经济的持续发展,可垄断企业本身又在不断损害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我看来,中国经济要想走出潜在的困境,就必须打破这一怪圈,而不是依靠多少个四万亿。

然而,近日来一些央企的扩张却表明,这一情况非但没有被正视,事情似乎正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在内需继续低迷的同时,拥有政策和资源优势的垄断企业正在大批走出国门,或是跨业经营,收购地方国企,甚至在构想产业、金融结合。诚然,在中国经济尚未失速的今天,垄断企业依旧可以通过刚性价格攫取利润,但是,依旧低迷的内需和无可挽回的外需损失已经敲响了警钟,这样的“野蛮生长”无异于用广大消费者本已不鼓的腰包,来为央企巨头们的狂欢买单,其运行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中国经济在内外需求同步低迷下的失速。

依托于市场深化和外向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垄断企业们搭上了便车,可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始终需要正确价格的指引。可是,一旦巨量需求萎缩,即使有着刚性价格的护航,垄断巨头们也难以再重复往日的辉煌。因此,现在不是夸耀央企成绩的时候,反倒是正视央企对经济运行的可能损害的时候,因为,只有回到正确的价格这一市场改革的原初目标,中国经济才可能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