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商业银行下半年的盈利点在那里?

商业银行下半年的盈利点在那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利差反弹成为下半年利润救赎

截至今日,14家上市银行中,已发布半年报的有8家。其中,仅有5家银行实现了利润微幅正增长,其余3家均为负“增长”。其中建行净利润同比下降4.86%,是第一个曝出负增长的四大行;目前为止,降得最猛的属华夏银行,同比下降13.6%。这一现象并不只集中于上市银行。据银监会相关人士此前透露,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45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3%。

利差收窄成为银行利润最大杀手。以工行为例,虽然其上半年贷款增速达到18.9%,但受利差收窄0.75个百分点拖累,净利息收入却下降了11.2%。

分析人士认为,活期存款利率变动不大,中长期贷款回收周期长等均是造成利息收入减少的重要原因。而利息收入一直是银行利润构成的主要部分。

此外,拨备覆盖率的“硬性”提高,也成为吞噬银行利润的重要原因。

中报显示,建行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50.51%,较年初提高了18.93个百分点。而交行和工行的这一指标则分别为123%、138.2%,也均有所提高。除深发展(133%)以外,其他的股份制银行都在150%的监管要求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虽然短期内拨备将导致盈利增速下降,但可提高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会对长期业绩增加形成支持,市场不必过分担忧。

“息差反弹”将在现有规模上扩大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空间,这成为市场对银行业下半年实现盈利保持乐观的首要原因。交通银行研究报告认为,下半年息差见底回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报告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存款重新定价将在三季度提升息差15-20个基点;贷款在资产中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净息差将提高约5个基点;市场利率已经见底;实体经济有效贷款需求增加将提高银行定价能力,同时改善信贷结构。

“由于央行已经开始释放收紧信号,我们的贷款议价能力已有所提高,利率上浮的频率和幅度都有所放大。”某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资本充足率之忧

已发布中报的8家银行当中,除了深发展以外,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南京银行降幅最大,从2008年底的24.12%一路下滑至今年6月末的15.2%,一次性下滑近9个百分点。虽然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三大行的充足率下滑速度没有股份制银行的快,但也分别下滑了0.97个、0.9个、0.19个百分点。

虽然按照目前不低于8%的监管指标,商业银行均达标。但由于资本充足率是审批商业银行新业务、新机构准入及提升监管评级时的一个指标。下半年,银行必须为资本充足率背水一战了。

在核心资本充足率上,8家银行更是全军覆没。这其中,变化最大的仍然是南京银行,从年初的20.68%跌至13.31%。其他银行的跌幅都在1个百分点之内。

“商业银行靠放贷赚钱,如果资本充足率减少,银行的风险就会加大。即使监管部门不要求其提高资本充足率,银行也需要补充资本金,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郭田勇称。

事实上,资本充足率捉襟见肘的情况从今年第一季度就开始显现。

今年第一季度,整个银行业新增信贷4.58万亿元,在第一季度补充了约500亿元资本的情况下,整个银行业的加权资本充足率依然由2008年末的12%下降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末的9.9%。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照此粗略估算,大概1个百分点的资本充足率可支持约2.3万亿元的新增信贷投放。而到7月份,新增贷款又增加了3.15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资本充足率可能因此再度下降了约1.4个百分点。即使考虑到第一季度后补充的约2000亿元资本,整个银行业加权资本充足率可能仍然下降到了9%左右,已逼近监管要求的资本充足率触发比率。

“这意味着当前整个银行业的静态放贷潜力已接近极限;在不补充资本的情况下,未来已无法继续支持像上半年那样大规模的信贷投放。”鲁政委预计。

银行或掀注资潮

“为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配股、增发新股、红利转增资本可能会成为下半年银行业的普遍行为选择。”鲁政委指出。

据记者观察,股份制银行在这方面的举动尤为突出。今年7月份,深发展通过定向增发,补充资本金5.85亿元。此后,招商银行公告称拟在A、H市场上同时配售,再融资不少于150亿元;民生银行也拟增发H股融资不超过30亿美元;浦发银行也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杭州银行日前决定拟定向增发不超过3.5万亿股。如此频繁的增发只为一个原因—-补充资本金。

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资本市场调整不断,这条融资路其实并不好走。

另一个方法是借助债务等筹资补充附属资本,而发行次级债是银行最青睐的补充资本金方式。但近日有传闻称,监管层将要求银行同业互持的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

“如果传闻成真,据保守估计,也将令银行资本充足率在现有水平上下降1个百分点。”鲁政委称,那么,严厉压缩信贷和企业信用债等高风险权重的资产,增持无风险债,就会成为银行未来无可奈何的行为选择,果真如此,明年则可能因此而诱发信贷显著下滑。

通胀将成中间业务盈利推手

上述银行年报中,记者注意到,在净利息收入减少的背景下,非息收入占比得到一定提升。

数据显示,上半年工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8.3%,占总营收比重提高6.6个百分点至21.6%。交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按年增长17.69%,占运营收入的比重也达到14.76%,同比提高2.4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乐观地认为,下半年的通胀形势将成为推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力量。

光大证券银行业研究员金麟认为,通胀的到来,一方面会推高债券收益率;另一方面还能催生理财需求,间接或直接增加银行这两块业务收益。

“人们在货币存在贬值风险的情况下,更倾向于投资到金融产品或房产等上面,这对银行中间收入创收来说,肯定是有益的。”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李明旭分析指出。

然而,与之前相比,商业银行面对的是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措施以及前景不明的资本市场,而这也被业内称为中间业务的两道紧箍咒。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