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分析

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分析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众所周知,工业4.0的概念源于德国,简单说就是以互联网为工具,通过服务于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也就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德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之上,而德国是国际上公认制造业第一强国,在工业电气化和自动化上遥遥领先。

反过来看中国的现实情况,虽然有少数行业或企业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整体仍处于第二次工业**的阶段。改革开放了三十多年,我们的制造业整体水平并未提升多少,发展成果更多的是基于劳动人口的红利,而非来自于制造业水平的提高。

虽然互联网在国内普及、发展迅猛,但我们水平低下的制造业显然拉了中国推进工业4.0的后腿。相比互联网+的浅显易懂,工业4.0的含义更加深刻和抽象。

尽管面临的困难重重,我们是个制造大国,然而有些时候光大是不行的。那么制约中国工业4.0发展的都有哪些因素呢?

阻碍一,制造业水平低下

工业4.0是建立在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之上。而我们粗放的工业经济,无论是电气化自动化程度,还是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绝大多数的工厂生产线都难以满足工业4.0的信息化、智能化要求。

因此,切实补好工业基础是第一课。通过政策的引导,借助工业4.0发展的机遇,或可促进中国工业制造水平大幅提升。

阻碍二,软件开发能力不足

工业4.0强调信息通信技术及软件是未来开发和生产的核心技术,未来软件开发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事实也正如此,据预测自2010年起,今后15年内软件在汽车工业开发中的份额将从15%升高到30%。像国产智能手机一味拼硬件拼配置拼低价,最后拼到有市场无利润、损人不利已的地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要扭转这个趋势,除了提高全民的认知意识外,还有赖于市场经济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切实保护,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阻碍三,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工业4.0不是简单地把机器接入互联网,也不是流水生产线简单的智能化,它的根本在于融合系统和理念。在未来工业4.0体系中,随着生产线智能化,熟练工种逐渐减少,能动性岗位增加。人的作用不但不会消弱,反而会在技术专业性发挥更大作用。很难想象一个连没有工程师文化的泰勒制企业,能够理解工业4.0体系中员工的尊严和价值。

富士康的企业管理水平是中国工业制造企业的一个缩影。在国内尚有众多制造企业,其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富士康,面对工业4.0潮流,就像京东、天猫等网上超市迅猛袭来时却茫然不知所措的线下超市一样,它们将来面临的困局可想而知。

生产管理的培训专家黄杰老师的课程,树立中层管理干部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充满信心从事管理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凝聚力、激发中层管理干部的内在潜力,并使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去激发他所领导部门的普通职工的工作潜力。

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尚无大的突破的前提下,如何立足自身优势,避开短板,通过高效资源整合,从竞争中突围,并透过成本良性下降,赢得竞争利润,从而为下一步发展创造机会,则是大家共同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