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企业“生命曲线图”全解:近五成企业“寿命”不到五年

企业“生命曲线图”全解:近五成企业“寿命”不到五年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我国企业年龄结构如何?成立后第几年开始进入危险期?什么样的企业最长寿?……工商总局30日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为我们绘制了一份企业“生命曲线图”,从中可以看出国内企业的生存周期及其主要特点。

总体来讲,国内企业比较年轻化。现有企业中,1岁以内、1到2岁、2到3岁的企业均占到企业总数的10%以上。截至2012年底,我国实有企业1322.54万户。其中,生存时间5年以下的企业652.7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49.4%;5到10年的435.24万户,占32.9%;10年以上的234.52万户,占17.7%。而近年来,我国企业“死亡率”不断下降,从2008年的9.3%降到2012年的6.1%。

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发现,该报告显示了我国近半数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垄断性行业企业普遍“长寿”,民营资本集中行业企业相对“短命”。这份独特的企业生命图也勾勒出中国经济的市场图景。专家表示,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强烈反差更显示出打破行政垄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中,企业成立后3-7年为退市高发期,即企业生存的“瓶颈期”。截至2012年底,我国实有企业1322.54万户。其中,生存时间五年以下的企业占总量的49.4%。从2000年以来新设立企业退出市场情况来看,企业当期平均死亡率呈倒U形分布:成立当年平均死亡率为1.6%,第二年为6.3%,第三年最高,为9.5%,之后维持在8%以上高位。但一旦度过了“七年之痒”,死亡率就会低至8%以下并不断下降,标志着企业已度过瓶颈期。

应该来说,3-7年一般是企业刚刚过了初创期进入艰难期,这时一些企业的知名度不够高、市场还不稳定、技术不够成熟,面临着资金、人才缺乏的问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企业管理都非常脆弱,很容易遭遇死亡的命运。

死亡企业平均寿命被看做最能反映企业生存状况的指标。报告指出,2008-2012年全国累计退出市场的企业达394.22万户,平均寿命为6.09年。其中,从产业来看,最近五年第二产业退出市场企业平均寿命为6.70年,高于总体水平0.61年,为三产中平均寿命最长的产业;第三产业退出市场企业平均寿命为5.93年,低于总体水平0.16年;第一产业退出市场企业平均寿命为5.19年,低于总体水平0.90年,寿命最短。

众所周知,第二产业多为制造类企业,需要工厂、设备等,入行门槛较高,相关企业资本也相对雄厚,抗击风险能力更强。一产和三产入行门槛较低,死亡概率就会很大,而且,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弱,市场不够成熟,这也是相关企业寿命较短的原因。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金融两大行业的企业平均寿命最长,都超过了八年。尤其是能源、金融等在我国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的行业,企业的寿命最长。当然金融等垄断行业死亡率低是必然的,因为有国家资本作为后盾,资本门槛较高,一切运作是在国家指控范围内,自然盆满钵满。

也有一类企业普遍短命,那就是中国绝不部分的民营企业,其中,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两个行业的企业平均寿命最短,均不到五年,生存危险期都在1-2年之内,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的生存危险期也都在一年之内。

民资聚集的行业寿命普遍较短一是因为越是开放的行业,市场竞争越激烈,行业利润越低;二是民资集中的市场缺乏政府保护,民营企业在招商、融资等方面能力较弱,死亡率就较高。

经过调查,中国民营企业寿命仅3.7年,而美国企业为8.2年,日本企业为12.5年。大部分国家都对国有和民营企业待遇没有明显区别,如德国和美国,几乎所有的市场领域都向民资开放,这就给民营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建议政府应为民营经济在传统垄断领域内参与竞争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彻底打破阻碍民资发展的“弹簧门”。而民营企业也应该不断进行制度化和流程化的业绩管理,突破自身人才瓶颈,通过企业培训、员工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组织执行力,加快企业发展,这样才不至于落于人后,健康持续发展。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