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大败局:七个被恶习拖垮的CEO 上

大败局:七个被恶习拖垮的CEO 上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有幸上榜的男女首席执行官都是实至名归,足以跻身这个高贵的俱乐部。他们的许多抉择令人困惑;他们的态度往往令人纠结;他们的傲慢令人瞠目。”
早在8年前,达特茅斯大学教授悉尼·芬克斯坦(Sydney Finkelstein)发表了著作(Why Smart Executives Fail),首次谈及了使企业高管们出现惊人失败的七大恶习。
上个月,我也撰文谈及了这些恶习,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赢得了读者们的强烈共鸣,页面访问量超过200万次,且还在继续增长。
读完那篇文章后,读者们最常提出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哪些首席执行官或其他高管深受这些恶习的困扰?能举出几个典型例子吗?如今,我们该如何识别带有这些恶习的高管——从而避免对他们掌控的公司进行投资呢?
由于我曾师从悉尼教授数年,并多次向他请教,我对他描述的几大恶习颇为熟悉。作为投资者,考虑是否该买入某公司股票时,我会本能地考虑这一问题。
那么,最近有哪些首席执行官是因这七大恶习而归于失败的典型呢?
在此,我为大家揭幕耻辱榜:铸就惊人失败的企业掌门人——七大恶习俱乐部创始会员。有幸上榜的男女首席执行官都是实至名归,足以跻身这个高贵的俱乐部。他们的许多抉择令人困惑;他们的态度往往令人纠结;他们的傲慢令人瞠目。
让我们按顺序介绍七大恶习一一介绍。请记住,最糟糕的首席执行官们最初总是先表现出其中的一种恶习,然后像滚雪球一样愈演愈烈,慢慢地也养成了其他恶习。
恶习1:他们认为自己及其公司掌控着环境
在我上个月发表的文章后面,有些人问道:经芬克斯坦的研究而被指为未来失败原因的一些习惯,难道不是正面积极的吗?比如这第一号习惯,有些人会问:如果企业掌门人觉得自己以及所在的公司能够“支配”竞争对手,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充满自信、渴望突破障碍——就像一支赛前斗志昂扬的橄榄球队——难道不是好事?
唔芬克斯坦的研究显示,所有这七大恶习,如果只是略微沾染上一些,效果其实都是正面的。可是,如果发挥到了极致,负面作用就暴露无遗了。渡过卢比孔河(译注:Rubicon,罗马共和国时代,该河是意大利本土与高卢的分界线,带兵渡过此河会被视为叛变,公元前49年,凯撒冒险渡河夺取了政权,此后“渡过卢比孔河”成为“跨越一定界限,再无退路”的代名词),自信就变成了自欺,那可要不得。最优秀的领导人永远都应对眼下的现实保持清晰的认识,哪怕他们为了组织的未来,正为着实现另一个愿景而努力。
那些受恶习1困扰的首席执行官们患有“米达斯王综合症”,他们觉得自己有点石成金的神力,自认为进入任何行业都能取得成功——而不管自己或其公司在该领域是否有任何经验。他们觉得,自己过去一直都很成功,今后也能延续辉煌——不论行业形势如何。如果某家公司开始过度扩张——通常是进行太多收购,以至于根本无法消化,那么可视为此种恶习的先兆。
相关的名人堂会员包括:思科掌门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及现任惠普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后者的这一恶习是在eBay掌权时暴露的。
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
十年前,钱伯斯是首席执行官里的“天王巨星”,他在CNBC电视台露面会被当成重大事件。商业类媒体追捧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发表的言论,视之为经济走向的晴雨表。
可是,网络股泡沫爆发后,思科不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另一些变化也开始发生。钱伯斯启动了一轮收购狂潮,通过这些收购,他进入了至少三十个不同的“相关市场”。其中代价最为高昂的几次收购,见证了思科进军消费电子行业——这和销售路由器与网络设备大相径庭。思科收购了家用路由器、基于网络的反病毒软件、网络电话软件、有线电视机顶盒及摄像机等业务。去年4月,钱伯斯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承认,由于在消费电子领域进行了太多收购,思科失去了方向感,今后将回归核心业务。
2009年思科收购了数码摄像机公司Flip,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其股价只上涨了30%,而同期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达103%。
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港湾(eBay)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明星,梅格·惠特曼因此名满天下。可在2005年,惠特曼作出了收购Skype的怪异决定,后来曝光的消息表明这宗收购花掉了逾40亿美元。
当时,她说道:“将电子港湾和贝宝(PayPal)这两大一流电子商务服务,与互联网语音通讯领域的领袖相结合,我们将在网络上创造一个极为强大有力的商业环境。”
可事实表明,电子港湾的交易平台与支付业务与语音通话业务根本就没有协同效应。更严重的是,日后电子港湾将Skype卖给一个投资者财团时,他们发现,花了40亿美元巨资买来的软件,竟然连知识产权都不归自己。为了完成这次交易,电子港湾被迫与Skype的创始人达成特殊协议。
从收购Skype之日起到现在,电子港湾股价下跌了15%,同一期间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3%.
恶习2:他们与企业密不可分,以至于在其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之间缺乏明确界线
首席执行官们有时会模糊这一界限,分不清对自己个人有益的事情和对公司有益的事情。如果他们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推定这对公司也有好处。可是,在很多情况下,首席执行官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投入过多时间或公司的资金,而无视这对公司本身没有明显好处的事实。他们推定,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肯定也对公司有利——或者至少对公司没有坏处。下面列出的是几个恶名昭彰的例子:
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
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是Research In Motion前联合首席执行官之一,由于该公司股价去年暴跌了70%,他最近黯然离职。股价暴跌的部分原因在于,黑莓手机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一年内就从44%降到了9%。 苹果iPhone于2007年1月推出,回首这段时间的发展,iPhone改变了游戏规则,用户原本只希望有可靠的邮件服务,现在却开始期待其智能手机拥有一流软件和数量无穷无尽的“应用”。RIM反应迟钝,未能迅速调整以满足消费者的这一期望。
可是,在iPhone推出前后,吉姆·贝尔斯利到底在关心什么事情呢?买下一支冰球队。
2006年10月,他先是向匹兹堡企鹅队发出要约,试图以1.85亿美元收购后者;2007年5月(iPhone此时刚刚开始销售),由于收购企鹅队的要求遭拒,贝尔斯利调整了目标,开始追逐纳什维尔食肉者队,可国家冰球联盟(NHL)亲自介入此事,于2008年5月否决了他的收购要约;于是,2009年5月,贝尔斯利再次出资2.125亿美元,尝试收购凤凰城郊狼队,到了同年年底,这一交易再次泡汤。
直到2010年4月,RIM才意识到其智能手机业务无法面对iPhone的竞争(此外,当时谷歌的安卓系统也已异军突起),他们决定收购一家称为QNX的公司,以后者的产品作为新款智能手机系统,可采用该系统的手机迄今尚未发布。如果2006—2009年间,贝尔斯利没有把大多精力都放在自己热衷的冰球运动上,他或许会注意到RIM面临着严重问题,可能导致公司的前途毁于一旦。
奥伯雷·麦克兰德(Aubrey McClendon):
2008年股市崩盘时,切萨皮克能源(Chesapeake Energy)首席执行官奥伯雷·麦克兰德(Aubrey McClendon)面临巨大困境——和许多其他投资者一样,他持有的一些头寸需要追加保证金。也就是说,经纪公司要求他要么支付保证金,要么平仓。结果他追加保证金后还是得平掉不少仓位,还被迫卖出在自己执掌的公司的大量股份,以满足其他地方的保证金要求。
可是,切萨皮克的董事会决定帮助他度过个人经济难关,为其提供一些流动资金。为此,他们先是令他成为2008年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中薪酬最高的首席执行官——部分薪酬以股票形式发放,以弥补他被迫出售的那一部分股票。其次,他们还买下了麦克兰德收藏的一些老地图,为此耗费了1,210万美元。
当时切萨皮克提交的申报文件解释道: “(该公司)有意继续使用这批地图,且认为继续依赖麦克兰德先生免费租赁这些艺术品是不恰当的。”可他们是怎么得出1210万美元为这批地图公允价格的结论的?他们征求了一家第三方经纪公司意见,后者给出了这一估价。可事后人们发现,当初正是这家经纪公司“帮助麦克兰德先生买下了这批地图”。
恶习3:他们自认为无所不知
如我先前所说,自信是件好事,傲慢则不然。
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因而总是觉得自己知道该怎么做的首席执行官们,往往急于采取行动,最后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损害自己及公司的利益。这一恶习完全表现在高估自己的能力,在自己显然没有得出某个问题的答案,甚至根本不理解问题何在时,就胆敢放言知道怎么做。这一恶习的最近一个典型例子是雅虎前女掌门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
罗尔·巴茨:
性格彪悍的巴茨总是相信,自己完全知道如何扭转一家公司的颓势——尽管她此前没有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从业的经验。可是,第一次电话会议过后,媒体立即就喜欢上了她——因为她充满自信。
“雅虎联合创始人、前任首席执行官杨致远素来轻言软语,巴茨与他截然不同,他发表的演讲简短、尖锐,有时还显得好斗。她仅回答了三个问题,其中之一还被她部分批判为‘很多胡话’。她还用了一句较为温和的粗话,要求雅虎获得一些‘喘息空间’”……“她听起来很有决断能力,充分掌控了局势,这正是投资者希望听到的。”苏格兰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罗斯·桑德勒(Ross Sandler)如是说。

相关推荐: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