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服装业国际品牌管理战略研究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服装业国际品牌管理战略研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浙江省是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第一大省,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该省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为解决劳动力就业、出口创汇作出了很大贡献。

  尽管浙江省的纺织服装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其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如,在浙江的各类服装企业中,规模以下的企业占91%。另外,浙江省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低下,主要表现在技术含量不高,出口贸易遭受两头夹击,加工贸易利润微薄。

  对此,浙江品牌管理战略和运营专家郑文正从民族经济的角度对“贴牌”作了解剖:“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国的服装企业就只能挣很少的一点加工费,而外国企业却获取了巨额的品牌附加值。从长远来讲,‘贴牌生产’将为我国服装业今后的发展制造重大障碍:养肥了可能永远无法超越的强大竞争对手,让中国服装界的‘命脉’始终掌控在国外名牌的手里,让中国服装业始终跟在别人后面走,缺乏发展的后劲。”

  浙江省服装业所处的地位及其面临的问题,使得浙江省服装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目前,学者们对于浙江省服装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做品牌以及如何做品牌上。施敏颖认为,只有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及品牌管理战略等手段来不断提升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获取入世后的利益。项枫认为,宁波的服装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手段建设简单、品牌维护乏力,为此,她提出了多品牌、质量取胜和国际化的品牌管理战略。陈海珍认为,浙江省服装业有出口国家较为集中、企业之间各自为阵、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优势不强等不足,并提出了加强产业合作和企业协作、开发服装新材料和应用新技术、完善和普及服装标准、培养浙江省的国际品牌等对策。王瑾认为,浙江省服装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服装产业、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实施人力资源战略、培养高素质服装人才、实施柔性管理、加速相关产业链的整合、进一步提升集群内部规模效应。不难看出,学者们分别从品牌本身、产品本身以及行业本身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品牌管理战略加以诠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他们没有深入分析何谓品牌、品牌的内涵是什么、品牌又是如何为产品带来高额的附加值、浙江省服装业做品牌是否具备了主观和客观条件、浙江省服装业做品牌具体可行的措施是什么等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重新考察了浙江省服装业的现状,目的是研究浙江省服装企业是否做和如何做品牌的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浙江省服装业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实施品牌管理战略的解决方法;其次,分析浙江省服装企业做品牌所缺少的条件,进而说明浙江省服装企业做品牌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对于实施品牌管理战略途径的若干建议。
  
  二、浙江省服装业品牌管理战略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服装业在过去20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企业家。他们拥有长远的目光,早就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出了一大批全国性的知名品牌。雅戈尔、杉杉、罗蒙、报喜鸟、庄吉、步森等已成为中国服装界最为响亮的名牌;另有一大批二级品牌,如洛兹、太平鸟、美特斯邦威、法派、森马等,它们在全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虽然有两个“最大”,中国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名牌。作为中国服装业出口第一的浙江省,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品牌。

  这里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外部客观条件不足:

  1.国际形象不佳。浙江的服装产品目前在国际上的总体形象还不是很好,大多以“地摊货”、“大路货”的形象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而一个企业的产品跨越国界之后,不管其在本国环境中如何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在外国消费者眼中,该企业的产品仍然来源于所在国。因此,具有该所在国的主要特征。即使中国一些服装已经可以进入精品的行列,但由于外国消费者的偏见,很难卖上高价钱。

  2.缺乏相关行业的支持。服装行业的发展需要服务、电信、面料、辅料、缝纫、物流、法律等相关行业的支持。以面料行业为例,它是服装业的上游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面料业的支持,服装企业若要生产高档服装,就必须使用高级面料。然而,浙江省面料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品结构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批量大交货期长、流通渠道不通畅等。在服装产品求新求变的今天,这样的面料行业显然不能满足服装企业的生产要求。因此,浙江省服装企业不得不大量进口国外高档面料(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仅55%左右),导致成本上升,直接制约了服装业的发展。
3.行业内恶性压价现象普遍。浙江省某些服装企业为了抢订单,不断压低价格:如果你出这个价可以拿到订单,那我就出更低的来抢你的订单。

  4.品牌的法律保护体系不够健全。现行法律框架虽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商标管理体系,但对于商号、商誉的保护相对滞后,并且与国际通行惯例有差距。

  5.缺乏企业鼓励支持。从企业层面上而言,品牌培育缺乏整体规划,往往政出多门,不能形成合力,在品牌管理战略推进过程中存在重评价、轻培育的现象,品牌评价秩序混乱,规则不够合理,程序不够透明,有些推荐工作甚至成为寻租的工具。

  最后,由于政策因素,导致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处于成本上的劣势。

  其次是内部原因。

  1.民营企业资源匮乏,民营企业家思想落后。浙江民营企业大多脱胎于乡镇企业、家庭作坊,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很多企业仍处于封闭式发展状态,企业制度和管理水平滞后于创牌需要,难以有效集聚创建品牌所需的外部资源。

  2.对品牌认识不清,以为做品牌就是打广告。美国PA咨询顾问集团公司常务顾问朱迪斯·巴尼特女士曾指出,品牌化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距离疾跑,中国服装的品牌问题,就出在这里。把创建品牌等同于用钱砸广告的“短距离疾跑”的思想,在浙江服装企业中仍然十分普遍。其实,大量中小企业又不具备打广告公关战的经济实力,品牌建设处在了十分尴尬的局面。

  3.品牌文化缺失,浙江省的服装品牌在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象征建设上做的还不够。如品牌名称较多的是洋化的叫法,款式也大多抄袭国外知名品牌,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在当今的国际服装市场上,独特性才是吸引顾客的最佳方法。对于出口服装产品来说,这种独特就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上。工艺、技术、设备、销售等都可以洋为中用,唯独深藏在服装中的民族特质和精神底蕴是无法移植的,不可丢失。

  4.设计水平不高。创新来源于设计。国外的新产品大量涌入中国,而我国的服装产品则体现出设计陈旧、款式更新速度慢的不足。据专家分析,服装生产的制造技术相对简单,生产工艺成熟,中国服装业在这个环节上与国外名牌的差距并不大,而大部分世界名牌服装都有在华定牌加工的记录。由此可见,制造环节不是品牌管理战略的核心环节。另外,服装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劳动力和其他生产成本不易形成垄断优势,所以,生产成本环节也不是品牌管理战略的核心环节。实际上,服装设计才是服装生产的核心。许多最著名的服装品牌都是以其服装设计师的名字命名的,这也反映了服装设计对于建立服装品牌的重要作用。虽然服装款式极易被模仿和复制,但由于设计精良、细微体贴而建立的良好声誉,却能成为一种无形的市场壁垒,形成垄断优势。
三、浙江省服装企业实施品牌的可行措施

  首先要提升自身形象,提升产品质量。产品的品质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提升品质才能提升附加值。以低价服装为主要出口商品,对于占领市场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选择。

  但是,低档产品的附加值极低,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高品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高质量可以使一个企业突显出它的特色,在提升市场知名度的同时又可以避免与众多的大众水平的服装企业进行激烈而且残酷的竞争。从大众水平提升出来,就意味着可以获得高层次的客户,进而具有国际声望,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只有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以区别于其他服装企业,占领高档次的服装市场,才能和世界知名品牌一争高低。其次是建立品牌创建机制,企业加大支持力度。

  1.完善品牌培育体制。企业应成立品牌培育的协调机构,建立“企业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机制;要接轨国际,建立和完善以驰名商标、商号为核心的品牌培育体系,促使浙江品牌尽快成长为国际品牌;要规范品牌评价认定行为,强化品牌的市场认定机制,建立中介机构认定为主、企业部门协助的品牌认定机制。

  2.完善品牌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目前,浙江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根据现实的需要,有必要结合《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修订、研究并出台《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为开展有关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加强对知名商号、老字号的保护,完善商号权、商标权等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大力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3.营造良好的创品牌环境。要加强对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高端市场的培育,引进和发展一批高水平的品牌服务中介机构。

  第三,要推动行业协会发展,规范行业内秩序。行业协会是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主体地位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他具有协调市场各行业主体的合法利益、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功能,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协会的任务是协助企业做好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为企业最大限度获取利益提供各种服务。企业与行业协会应该是两个具有独立法人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但在现阶段,协会的发展更需要企业去推动,并依靠行业协会的自律、自治实现行业资源的有效配置。面对现在浙江省服装行业管理混乱、无序竞争现象普遍的状况,协会应运用管理职权,着手对服装业进行有效地治理整顿,制定出最低保护价,维护行业内企业的共同利益。

  第四,要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提供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企业和其他相关机构(例如,大学、规则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群体。产业集群不仅包括对竞争非常重要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和其他实体,例如专业化投入品的供应商,还通常向下游扩展到客户,向上游延伸到互补性产品或使用相关技能、技术或公共投入品的互补性产品或公司。例如,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附近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就有一个占地2.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服装生产中心,其中容纳了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服装从业人员近25万人,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支持,紧密配合,其产出的效益决不亚于金融证券等行业。
第五,中西结合,塑造独特品牌文化。浙江省服装企业要尊重自己的文化财富,并抢先用成熟的商业模式操作和开发利用,同时积极领会并吸收外来文化。20世纪末至今,国际时装界刮了多年“东方风”,亚洲各国的民族传统服装元素先后被大师们所采用,光是约翰·加利亚诺一人就分别在1998年到2002年的巴黎时装周上将中国的旗袍、军服、藏族服装以及刺绣、流苏、中国结等反复运用在为迪奥品牌和自己品牌的设计之中。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西方的设计师尚能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风格为灵感源泉,经过自己的包装,创造出眩目多姿的种种时尚来影响中国的服装消费者,我国的设计师更应以自己传统的文化为基础,兼收并蓄海外文化,塑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独特的品牌文化。如2001年10月,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丝绸唐装,引领时尚潮流,在全国各地刮起了中式唐装之风,这不能不说是企业成功运作的一个明证。

  面对这些不足,浙江省服装业应充分利用国际先进要素资源,积极推动块状经济整合重组,在低成本优势基础上逐步建立规模经济、营销网络、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国际优势,建立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此外,浙江省服装企业应联合起来,依托块状经济,尝试由众多企业合作打造区域品牌,通过打造区域品牌形成一种整合力量,产生搭载、辐射和协同效应,形成块状经济与品牌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区域内企业品牌形象,促进浙江块状经济向国际性产业集群转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浙江省是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第一大省,但浙江乃至全国服装企业仍存在生产的服装档次较低、出口创汇能力差、世界性品牌为零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服装业今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创国际品牌的战略,以浙江省服装业为例,具体分析了企业创国际品牌缺少的外部客观条件及企业本身的不足,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即企业、行业、企业互相合作,共同建立品牌创建制度,营造良好的创牌环境。由于品牌的诞生和成长既是企业的微观行为,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企业要创国际品牌,不但需要自身努力,而且需要企业政策支持与相关法律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国服装企业坚持实施品牌管理战略,企业与行业大力支持,并以此构筑新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服装业必能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