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生产运作中 企业生产管理改善和远程咨询

企业培训师观点:生产运作中 企业生产管理改善和远程咨询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实际当中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是永远的。所以需要一种容忍缺陷和问题的生产管理运作环境;避免逐个任务的去平衡,而是关注不平衡的后果→在制品(在制品耗用时间);逐步改进,理论目标只是永远的努力方向。 
  
  一、回顾现有的一些方法:

  生产运作中,有两个基本问题:数量和时间。

  处理数量,原理上已经相当完善了

  BOM,用树形结构表示复杂成品中所有零部件之间的隶属和数量关系。加工路线,用来指明零件的加工需要经过那些加工点。加工路线和BOM在一起,配合客户订单就可以确定生产多少和在哪里生产哪些东西。“独立需求”、“相关需求”的概念,则是处理需求性质不同的零部件,把他们混编在一起,以便在一条生产线上能同时生产。

  处理时间,远不如数量处理的明白

  “能力平衡”方式,处理思路是能力与负荷平衡,在规定的时间(能力)里完成确定的任务(负荷)。即逐个将任务“负荷”时间加起来,然后与机器规定的“能力”时间对照,再增减任务量等。在计划里,负荷用的是计划工时。

  可问题是,在离散生产管理中要过多道工序,上、下道工序之间的时间是生产周期(整个生产用时)。它包括了工艺时间(工时)以及等待、换产、检验、运输等时间。而生产周期只有在完工后才知道。工时占生产周期大约只有一成。生产周期的波动后果是:预定的任务没到,机器只好先加工已到了的任务。而一个个计划时间段之间没有留下空隙。这样,规定的时间里完不成确定的任务时,计划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一般,用“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确定的任务”原则编制出的生产计划,能顺利执行的少。

  难点还在于:不确定性的时间问题处理。

  生产计划如果只能说清数量,说不清时间,只能算是瘸子。

  二、输入、输出平衡的思路

  生产中,只要切实做到投入与产出平衡,上述问题就能得到有效抑制。

  实际中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是永远的。所以现实需要容忍缺陷和问题;避免逐个任务的去平衡,而关注不平衡的后果→在制品(在制品耗用时间);逐步改进,理论目标是永远的努力方向。是基本思路,下面简单解释,另文详述。

  若要平衡,先要知道投入与产出的情况,即测量。用流量图可以直观清晰看到生产过程的情况。绿线是投入,红线是产出。折线的垂向线段对应了这天的投入或产出的负荷(小时)。流量图包含了许多有用信息。比如可以直接在图中测算出在制品量、任务顺序交换情况、生产周期、提前期等等,可以清楚的了解在制品与生产周期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可供改进的空间还有多大。

  生产平衡的内在关系仍然可以从流量图中解读出来,矩形代表生产任务,为简单只画了一个。其高度代表计划工时,长度代表生产周期。当输入输出为两条平行直线时,生产任务的平均通过时间最短(可由排序理论证明)。表示产出的红线,也是实际使用的能力。机器的能力有上限。只要不超过上限,能力供应可变,即红线的角度C可以变动。同样,生产周期长度也是波动的,而且工艺时间在生产周期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所以能力供应线在摆动时很少会受到生产周期的限制。可以想象,生产中的问题虽然不断,但因有这种内在的关系,问题只要不闹出圈,生产就能走下去。这是以付出了效率、成本、交期等代价换来的。

  代价的产生是因为生产运作出现了偏差。这是机加的实际情况,灰点线与绿点线夹的面积是投放过量的部分;一系列绿色三角是批量原因造成的,它使得任务平均通过时间加长,造成在制品滞留。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