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领导力:中国企业家的自信与不自信

企业培训师观点:领导力:中国企业家的自信与不自信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作为一个商业研究者,我经常尝试着读懂这些企业家的内心。比如说马云,在我关于阿里巴巴公司史的日文版出版时,出版方要求我把序言改动一下,因此我约了他一个访问。其时是2007年,马云虽然答应了约访,但给的时间很短。大概他真的是很忙,因为收购了雅虎中国。不过我万没有想到马云出场后是这个样子的,在整个约访的过程中他始终拎着一根高尔夫球杆,比画着击球,屁股上像长了刺,总也坐不下来。

  不出读者所料,与我的大多数约访不一样的是,这个约访非常准时地结束了。一方面是我当时心中还有意气,马云如此作为,未免让我生气,我见过的企业经营者不算少,不过如此表现的仅此一例。“这个蠢货肯定要吃大苦头,”我暗暗地想。

  但是回过头再琢磨一下,考虑另外一方面,马云其时不正是处于最为风光的好心情时代?在网络交易的所有领域,他的阿里巴巴几乎都处于领先地位上。他的那些表现,只不过是没有见过这种局面的激动而已,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而我所料也并无所差,现在他就是开始为那时候的狂妄吃苦头了。

  如果说国内企业家有自信的话,马云的这种自信,是我见过的最为过度的一种。但显然马云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很自然地把它表现了出来。

  就自信而言,李东生是第二种,今年年中有机会去走访他,谈及TCL国际化失败的案例,李东生对于自己的用人、机会把握和精力分配进行了极度深刻的批评,直言自己没有做到为股东谋取利益最大化尽最大的努力。

  在TCL,没有人不知道李东生是在什么样的代价下获得这种心境的,人们说,他的裤子在那几年里收了好几次腰围,在那段时间家里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他有没有去冲凉,如果是,那就是失眠了一夜。

  不过,他熬过来了。

  在产品、市场、营销之外,我也看到过中国企业家的不自信。

  在宁波,一个老资格,而做到了常青树的企业家说:“企业要获得企业的认同,非常不容易。”

  这个企业家的办法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要想获得国内企业的认同,先要获得国外同行的认同。让老外来讲企业的好话,可能就容易获得地方企业的认同。

  这种方式,也真是只有老资格的企业家才能想得出来。对于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国内业界流传着一句话:离不开、靠不住。在中国这个市场资源主要掌握在企业手里的国家来说,企业家要做事,没有企业的支持不行。你办个工厂就要土地,当前地价这么高,企业不支持,企业租房子和土地,就基本给“地主”打工了;你开办个媒体要牌照,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牌照也不行。其他诸如开个展览会要警察维持秩序、进入市场要品质检验、发生纠纷要企业主持公道,等等,没有一个公司能离开企业玩得转的。但是企业帮公司做了事,回报又归谁呢?所以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亦成了“离不开、靠不住”的状态,这是国内企业家普遍的心态。

  也正是因此,这个老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真是叫绝,因为国外的同行认可,从而引起企业的重视,以一个高姿态来获得企业的支持,从而回避了企业给了企业重视之后,其中的回报归谁的问题。里面的含义也很清楚,作为一个个体,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企业重视和支持,是因为我做的事情由于国外同行的赞誉而引起关注,企业是自愿来支持我的,你自愿来帮我做事,就很难说再向我要回报吧。

  先不说这种方式是否过多地花费了企业的资源,因为获得国外同行的赞誉肯定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且也不会没有成本。但微观上行得通的事情,在宏观上也不一定可取。因为我在接触企业的时候,已经有太多这样的案例,企业家抱怨说与企业的关系实在太难处理。

  而这里的一个大前提是,企业掌握的资源是不是太多了?而且我们要看的是更大的趋势,企业掌握的资源是不是还在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是,那么我们可以判定国内的企业家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从根本上说,国际上对中国所谓的威胁论和崩溃论,都是不了解中国的表现。事实上,中国经济的规模虽大,但总体不强,国内问题很多,所以谈不上威胁。其次,中国经济中有大量贫困人口和愿意努力但无从下手的人,因此只要宏观上足够开明,不断改革,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也谈不上崩溃。

  而关键的指标是,让企业家们,也就是国内在为社会做事的人,变得越来越自信才好。那怕像马云这样盲目自信,至少也是一种性情的表现。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