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企业内部控制是重要的、系统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工具体系,早在20世纪90年代前就受到了我国的学界、管理理论界、企业界和国资管理机构的广泛关注,部分管理意识前瞻的企业还将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元素导入企业管理当中。但是,由于立场、环境、阅历、行业的差异,学界、企业界、国资管理机构等,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理解内部控制、解释内部控制,都会选择性地注意与自己立场相关的事项,由此产生的理解或不全面、或全面,但是浮华,从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的本质。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企业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二是风险意识不强。

  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许多企业缺乏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低下。

  三是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来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且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四是责任不清。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在我国有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这可以从一些事务处理的“踢皮球”现象上看出。然而,出问题的往往是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没法追究责任。

  五是内部控制虚设。

  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及上市公司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营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股份有限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没有设置,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股份有限公司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壳,但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理人的权限与责任。

  二、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关系

  即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关系。在新经济条件下,必须对那种自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内部控制方式,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进行彻底改革。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在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西方国家强调的是法制,我们也在向法制化国家靠拢。但我们也强调“以德治国”。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在新经济下,伦理道德具有极高的价值。企业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纲。二是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文化最鲜明、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减少经理人与被经理人之间的隔膜。这才更有利于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三是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建设。每个人要注意自身行为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空间,大家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机制,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在新经济条件下实现质的飞跃。四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目标)是实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在新经济下,一个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发、自觉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发挥自己的潜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努力实现企业目标。要注意各种关系的协调,力争做到整体和谐、动态优化,达到内部控制“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因此,企业内部组织的高度默契是“无为而治”的前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应当是向“无为而治”迈进。
(二)贯彻两个原则

  即贯彻相互牵制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牵制原则即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的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限制。另外,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升效率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目标。

  (三)走出四个误区

  即走出“控制就是牵制”的误区,确立现代控制观念;走出“控制越紧越好”的误区,防止高度集权、僵化运作、效率低下;走出“放任自流”的误区,防止目标不明、责任不清;走出“控制就是处罚”的误区,防止以处罚代替控制。实践中,突出两大重点。一是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1)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3)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二是建立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1)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着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四)创新四项制度

  即创新资金供给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投资控制制度和分配控制制度。一是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的需要。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都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原有的资金供给制度难以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需要,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必须实现多元化,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二是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那将限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各部门和个人的专业特长。新经济是建立在开发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我们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往往与科技创新、市场价值分析相脱节,单纯追求费用的节省和成本的降低。因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要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要做到产、学、研良性互动。企业应当制定一些规范性、指导性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三是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控制不能按传统的办法进行,而应当更加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更加关注对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方案的评价方面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一些经济指标外,要更加注重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指标的评估,关注投资对员工价值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未来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精神风貌的影响。四是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分配控制制度也应当大胆改革创新。对员工的分配、对创新的分配、对无形资产的分配、对资本的分配、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分配,都应当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新经济的运行,更加有利于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新的分配控制制度应当更加注重有利于新经济的各种创新的价值,应当在科学测评各种资源的附加价值的基础上,控制新增加价值的合理再分配。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