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如何实现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

企业培训师观点:如何实现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全面进入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激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活跃的生产力,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物质、能源与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人类开始从主要依赖物质和能源的社会步入物质、能源和信息三位一体的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集团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各种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它们支撑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科学研究、网络教育、能源、通信、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信息成为人类社会必须的重要资源。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和重视未来的信息社会,发达国家借助掌握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本国产业结构重组,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一、企业集团信息化现状

  1、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型跨国企业往往是国家经济的支柱,是提升综合国力进入并占领世界市场的重要力量,我国也积极探索和倡导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战略。我国企业集团化发展为以下三个阶段:(1)1979―1986为孕育阶段,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标志,多种形式横向经济联合体,为后来企业集团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和实践基础。其显着特征是:形成了“隶属关系不变,财政体制不变,所有制形式不变”的“三不变”管理运营格局,这时的集团企业一般比较松散,不太规范。(2)1987―1991年为创建阶段,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用较短时间基本完成了第一批55家试点企业集团化的组建工作。(3)1992年以来为发展与完善阶段,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工作全面展开。市场机制对企业集团组建和发展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企业集团的发展速度加快,运作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由于体制、机制、经营运作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集团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具体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集团规模较小,实力不强;不适当的行政干预阻滞了企业集团化进程,法人治理结构尚不规范、完善;企业职能转变滞后;科技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等。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国有大型重点企业户数占全国企业总数比重0.3%左右,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资产总额比重稳定在40%―60%左右。企业规模、效益不断增大,集团化进程加快,经济实力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2、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集团是由多个独立经营的企业构成的企业联合体,是在现代企业制度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是以资产为纽带建立的企业间长期合作关系,是一个企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成员企业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利,但必须服从集团整体利益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个企业集团的市场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集团信息化实现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企业“三改一加强”和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3、企业集团信息化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企业集团基本已建立或已规划覆盖集团的城际网络系统,为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基础硬件平台,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2)组织机构已初步建立

  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要求,多数都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由领导层主管信息化工作,并成立信息化主管部门,一般为兼职部门或直属单位。

  (3)信息化的基础应用有一定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使用及网络技术的推广,OFFICE软件、CAD等工具软件、INTER网及电子邮件已普遍应用,成为每个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应用,有些单位根据自身需要,逐步建立OA系统、ERP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这些均为推广普及信息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开展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营销等活动,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网络系统的支持。信息网络系统已成为企业机体的一部分,企业对信息网络系统依存度不断提升,信息网络系统的瘫痪、信息数据的丢失,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法》的颁布,保护国家秘密和企业集团的商业秘密变得异常重要,而信息网络系统是承载这些秘密的最主要载体,因此保护信息网络系统成为信息化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5)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展开

  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开始对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管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如《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等。

  4、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信息化工作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整体规划与企业集团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不够,信息化在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清楚。

  (2)信息化基础薄弱、投入不足

  企业集团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基础硬件配备基本能满足要求,信息化应用仅限于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阶段,大的应用系统OA系统、ERP系统等也处于起步阶段,投入明显不足。

  (3)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平衡

  由于各地区经济、环境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有些单位根据自己的经营模式,开展信息化系统建设。在有的地区、有的项目上认识不够统一,行动不够快捷,影响顺利推广实施。

  (4)“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在开发和建设信息化项目过程中,自主性较大。不少单位依然对单一系统分别立项开发和建设,而不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和集成性,造成同时建设的项目不能集成,无法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上下级业务部门数据较为畅通,横向相关业务部门之间业务数据却无法连通,严重影响了整体效率,也无法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目前,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信息的利用还停留在简单的采集、录入、存储、传递水平上。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对信息的开发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着信息交流不畅,使用率低的现象。

  (6)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

  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如应对不当,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而现有安全防护措施一般是部署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远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7)人才短缺问题。

  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才特别是一流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领导重视不够,难以吸引和稳住一流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从事信息化工作。

  (8)标准规范缺乏的问题。

  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需要建立一套面向产品研制过程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和规范,它包括基础标准、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与数据传递的标准和规范等。这些基础工作,往往处于刚刚起步和尚未起步的状态。

  二、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领导要高度重视,做好“一把手工程”

  领导要重视,首先要认识到企业集团信息化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大意义上讲,它是企业管理和创新问题。企业集团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集团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即使企业集团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企业集团要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框架、生产流程就会不断重组、再造。今天还是一些创新的成果,明天可能就会成为落后的习惯或势力,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就会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有效克服这些问题,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

  要把信息化做成“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工程”绝不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剩下的事CIO去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把手”首先要树立“信息化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好的事。”的信念;其次要在有限资源下合理地布局,统一规划,分步骤实施,要避免企业集团的资源浪费。最后要做到“资源保障”,尤其是人,首先是自己。信息化的成功绝离不开本单位人的参与,双方的配合尤为关键。对于信息化将会涉及的组织和流程的重组,最终的推动力也是本单位的人。
2、完善信息化组织结构,建立有效的CIO体制

  企业集团是一个跨越地区的大型组织机构,建立完善、合理的决策和管理机构是成功实现整体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前提条件,在综合考虑管理、建设、运行、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形成了综合的信息化应用管理和建设机构。

  根据具体情况成立由集团领导挂帅,各部门参加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信息化领导小组是整个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在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决策、建设、实施、政策、法规、运行、应用开发、维护、发展等等多个环节,相应的职能部门要起到关键的作用,整个系统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与这些关键环节的设置以及工作效果紧密相关。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下级各职能部门的实际管理和决策下,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规划,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最终发挥作用,从而推动该企业集团的快速、稳定发展。

  信息化的成功仅仅有“一把手”挂帅,有领导小组的存在就显得不够了。必须有专职的、参与决策的、有协调权力的信息主管机制,包括信息主管职务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因此,当信息化发展到战略地位时必须考虑信息主管机制建立,信息主管是领导班子成员之一,是一把手推进信息化的主要助手。作用有以下方面:信息主管是信息化的鼓动者;信息主管是组织机构信息化战略制定者;信息主管是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组织者;信息主管是信息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的保障者。

  3、做好整体规划,分步组织实施

  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所以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规划,然后在规划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应用的重点,采取合理的投资和策略,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1)充分调研、确定目标

  企业集团信息化是以核心业务为导向目标,目标解决是内部突出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存在的问题,业务部门需要什么,企业集团内部信息化程度如何,部署了哪些系统,哪些正准备部署等,因为信息化建设要有一定的基础,不可能将以前的系统全部推倒重建,也不可能将以前的系统全部保留。只有将基本情况全部调研清楚,才能确定目标做信息化规划,才能进行信息化建设。

  (2)既着眼于现在,又放眼于未来

  信息化首先从解决企业集团突出问题入手,推进企业集团信息化。企业集团信息化,涉及的内容很多,就多数企业集团的情况来看,在起步阶段不一定要马上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完整系统。企业集团的情况千差万别,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工作切入点,从对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抓住关键环节,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文章,实施重点突破。

  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企业集团信息化,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要把企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务求实效。

  因此在制定信息化规划时,要注意近期目标的一步到位和远期目标的没完没了。信息化的任何目标都只能是阶段性的目标,近期目标要尽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即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中远期目标很难一步到位,一般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虽然信息化是一个没完没了的过程,但也需要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确定一个信息化的远景规划,这样才能使信息化有比较明确的方向。一个组织在完成一定阶段的信息化目标之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新的远景目标,制定新的远景规划。

  (3)切实做好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可以概括为“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两种模型”是指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是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实际上是用户需求的综合反映和规范化表达;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都要体现在数据模型之中。

  4、加强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建立联系通道

  计算机网络是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城际网连接各单位的局域网,要形成覆盖企业集团的基础网络。

  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同时重视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建设,建立网管中心,增强对网络管理、监控等的能力和手段,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5、做好基础应用建设,增强企业实力

  在网络硬件环境的基础之上,大力开展各类网络应用系统的建设是实现企业集团信息化目标的重要环节,实现各类管理、服务、协同等信息应用系统,是对网络硬件投资的最大保护,也是实现内部实力提升、加强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实际工作效率、增强管理、经营水平的重要的措施。

  (1)建设科研、设计领域的应用系统

  建设科研、设计及生产领域的应用系统,提升企业集团科研、设计的速度,提升工作效率,保证质量,促进网络化科研的发展。

  (2)建设管理、决策领域的应用系统

  实现整个集团的管理、决策能力和整体业务飞速发展。

  (3)建设办公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系统

  实现企业集团网络化工作流程、提升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协同办公等现代化工作模式。

  (4)建设生产、管理领域的应用系统

  迅速将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提升企业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5)建设其他应用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通信技术、视频技术、语音技术也都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实现视频会议系统及VOIP的应用,进而实现可视化网络科研及生产协同。
6、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决策能力

  信息化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创造最大效益,为企业集团决策提供支持。

  (1)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合作

  通过信息系统将企业集团的距离无限拉近,不管你是在千里以外,还是近在眼前,我们都可以共享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数据资源。通过数据资源建设,最终可实现异地协同。协同化是当今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可实现企业集团产业的协同,使企业集团能够优化配置资源。应用数字化综合平台,实现信息化集成应用、协同工作和资源的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资源,降低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2)数据整合,盘活信息资产

  由于过去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散建设、投资型建设、采购型建设,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建设水平高、应用水平低,硬件与软件投入比例失调等问题,并直接导致各个部门都建有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彼此之间相互隔绝,形成大量分散异构的信息孤岛。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核心思路便是整合。通过整合,可以将原有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应用系统资源等整合在一个门户平台之上,个性化地提供给每一位使用者。

  (3)进行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数据利用的一个高级阶段。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尽管目前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录入、修改、统计、查询等功能,但无法发现数据中潜存的关联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重要信息,并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促使了数据挖掘的出现。

  7、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做好内部培训工作

  信息化的的规划、建设、管理离不开一流的人才,不但需要一流的CIO,更需要一批有志于信息化的人才,通过各种措施,形成一支统一管理的专门为集团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信息系统的实施使用,不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一项对人的改造工作。每个使用者,不但要学习系统的操作,还不可避免的会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为了推进信息化,一方面要进行细致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信息化理念的宣传,争取各层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加速信息化进程。

  8、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保障信息安全

  目前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成了信息化推进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成立安全管理机构。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与组成,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信息安全日常事务工作,应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建立和健全有关的安全策略、安全目标,结合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建立安全实施细则及安全管理制度,并负责贯彻实施。

  (2)综合利用安全防护技术,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围绕目前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制定并明确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多个层面建立安全策略,制订安全管理保障措施,形成完整的安全事故预防——检测——响应——恢复的系统,使基础网络平台满足安全措施要求,为信息系统打造安全、可靠、高效的基础网络平台。

  (3)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全面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在加强技术方面的安全防护之外,必须意识到,管理安全也是一个尤为突出并需要进一步注意的问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制订有关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限。要在安全保障体系总体规划下,坚持技术与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制订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

  (4)实施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三、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1、提升认识,增强紧迫感。“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企业是国家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总体经营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质量。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企业集团信息化是基础,是核心。因此企业集团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工作重点。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企业集团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企业集团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步实施。

  3、处理好引进、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要考虑六个原则。(1)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2)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3)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4)开放性原则。(5)弹性适应原则。(6)安全可靠性原则等。

  5、搞好试点,逐步推广。在建设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开展企业集团信息化示范工作,其信息化成功经验和模式启迪和引导集团其他企业探索自身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