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李书福: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

李书福: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文化和沃尔沃的企业文化是如何融合的?包括在管理层面的一些问题。
李书福: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永久的工作。企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相互的文化认同是一种非常柔软的、极其柔性的工作。既有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认同,也有心理学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各种学科交叉。
当前的中国文化和美国、欧洲的文化是有很多不同的。大致而言,美国和欧洲相互之间的认同比例就比较高,但就中国来讲,东南西北区域不同,对中国文化也存在不同的理解。那么这个全球型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财力、物力来研究。在我的理想中,全球型的企业文化一定是没有国家背景,没有民族背景,也就是说是一个跨国界跨民族跨人种、跨越信仰、跨越不同的成长背景的人人平等、人人相互尊重和认同一个共同的企业价值,形成一个大家都能认同的企业文化。
中国经济时报:收购沃尔沃品牌以来,对于吉利品牌的提升有多大?
李书福:沃尔沃品牌对于吉利而言能够起到多大帮助这个还不知道,沃尔沃主要是在产品的品质、员工的职业素养以及企业的管理上,还有就是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给吉利带来提升,能够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一种价值。但是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虽然是两兄弟的关系,但还是两个人,这不是通过简单的收购或者某种简单的形式就能够互相影响的。
中国经济时报:现在帆船这项运动在中国不是特别普及,沃尔沃搞这项赛事在客户认同度方面效果如何?
李书福:这个问题非常好,这很直接地联系到它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就类似于有些汽车公司在做F1方程式比赛的道理,两者是差不多的。通过这种比赛来体现企业的一种精神、价值主张,其实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公益活动。
沃尔沃举行帆船赛有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来在欧洲以及整个西方非常受欢迎,每一次比赛有二三十亿的电视观众,所以它已经是沃尔沃从事的海上运动中最大型的公益事业,也已经成为沃尔沃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同时也是沃尔沃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安全、低调的内涵。这和所追求的企业价值主张是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这个比赛还相当于一个形象代言活动,好比某些企业请明星一样。而作为沃尔沃来说,我们不是花钱去请哪个人来代言,而是通过体育赛事来表现自身的追求,来表现自身的价值主张,因此它相当于品牌代言,通过品牌代言来体现沃尔沃产品的研发、技术的保障、员工整个素养的提高,把用户的价值需求通过沃尔沃的研发、管理、人才、技术、品质、市场、成本、服务等等各方面工作,来达到用户对于沃尔沃价值需求方面的心理满足,所以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帆船赛,而是整个沃尔沃企业的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时报:未来沃尔沃的产品会向哪个方向拓展?品牌策略如何?
李书福:沃尔沃是一个全球性的企业,在世界各国都有分支机构,它是一个百年老店,员工来自全世界各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完全是要通过各个地区文化的互相影响,使员工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企业要走的方向。
未来沃尔沃肯定会更加豪华,因为一年之前就已经说了一定是更加豪华,更加高档,更加全球化。沃尔沃在1959年所体现出来的行业地位,今天我们仍在努力,在产品中重新体现回归自我、尊享人生等等理念。我们必须要付诸行动,通过沃尔沃全体员工的努力,它必将重新回到1959年的辉煌。
中国经济时报:吉利如何建立全球型企业文化?
李书福:我们要思考的是一个全人类的企业文化,虽然听起来这个话是很宏观的东西,但是我认为,人类在世界上生存不思考这个问题,是没有价值的。那么我现在考虑的全球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企业发展,但是这种进步将有利于人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将有利于推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的形成,这个做起来不容易。所以我们讨论的并不是具体的东西。如何实现这些看起来浪漫的理想,我今天在这个地方就不展开讲了。
中国经济时报:沃尔沃在新能源方面的计划如何?
李书福:现在一讲起新能源就是电动汽车,我觉得能源其实是多样化的,包括沃尔沃办帆船赛,帆船没有能源,用的就是风,用人类的精神去挑战极限并和自然和谐相处,不污染环境,不消耗能源。沃尔沃要实现的是什么呢?是零伤亡,零排放。
我还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实现零能耗,不过电动车不是零能耗,电动汽车是要用电的,电可以用太阳能发电,也可以用风力发电,这样当然也可以实现零能耗,但是现在还是没有实现充足供给,还是很有限的。这个理想也很遥远,但事实上我们是追求这些东西的。
对于电动汽车的研究,沃尔沃绝对走在最前面,无论是安全指标、能耗指标还是各方面的指标,都是走在最前面的,我们也正在努力将这些指标商业化,未来我们会上C30电动车,希望媒体关注。

相关推荐:

企业文化策划

杭州企业管理咨询

组织管理软件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