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解决生产企业管理问题的7项措施

企业培训师观点:解决生产企业管理问题的7项措施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管理,即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生产企业管理,则是围绕市场、人、效率和效益这三个中心所进行的管理,最终促使企业战略得以顺利实施。而生产企业管理制度则是企业进行基础管理的重要工具。

  部分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生产企业,即使在获得ISO9000认证的情况下,在生产企业管理制度的运行上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较为典型的例如:

  1.企业领导层的轻视,对于生产企业管理制度,仅仅理解为追求一种荣誉或广告效应,其作用就是对于企业的宣传有辅助作用,对于实际管理并无帮助,导致从上至下缺少科学管理的意识。

  2.过于依赖经验式管理,缺少制度化、程序化,导致“例外”、“急件”、催工、催短缺物资等特殊情况较多,各级领导层的变动,很容易导致整个部门管理秩序推倒重来。

  3.缺乏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或是在制度上照搬照抄情况较多,在实际运用中难以落实,无法对采购的种类、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和审核。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缺少规划,在仓库发料、库存管理、多余物资回收等方面缺少控制,造成内部资源浪费。

  4.关键工序的识别,以及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监控不足,导致产生不可纠正的不合格品,并造成资源浪费。部分生产场所达不到特殊工序所需的环境要求。5.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图纸等规范性文件未与生产同步,实际指导作用不强,在生产过程中经验式操作、口头指导、口头传达现象较多,出现问题时导致责任推诿。

  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因各企业的特殊性而存在很多种表现形式,以上几点也仅仅是对常见问题的举例。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不难,重点在于是否能够有效运行。根据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特点,在管理制度有效运行的推动工作上,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经理人的重视和推动。

  尤其在中小企业中,其负责人或主要经理人所掌握的职权几乎是绝对的,经理人重视与否,直接决定该生产企业管理制度能否有效运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主要经理人必须明确企业想要实现的质量目标,确定质量方针,以此去规划各级经理人的管理职责。同时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表率来带动部属实现各级管理职责,以此推动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2.强调管理制度文件化的必要性,即尽量减少依赖经验进行管理情况。

  很多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经理人,比较注重于实干,忽视文件化管理制度。尽管部分生产企业经理人在不依靠文件化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规范管理,但作为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实现长期规范管理必须将制度文件化。因为对于企业来说,人员流动、硬件变更、形势变化不可避免,明确的管理制度为应对不可预计的变化提供基本方法,同时也是减少特例的有效方式。

  3.制度的建立必须以人为本。

  企业的管理最终是对员工的管理,即对人而设,必须考虑人性化因素。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员工的创造性是产品不断创新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考虑给与员工适宜的创造空间。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各岗位特点,要防止太过严格、动则处罚的制度,以防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当然,同样要防止制度缺少针对性,职责不清,导致制度反而成为推脱责任的挡箭牌的情况出现。

  4.建立和完善供应商评价体系与管理制度。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产品质量,因此源头控制非常重要。科学的供方管理制度,既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又能实现优势互补、节约资源、提升生产率。在具体评价体系建立上,可以从供方管理制度、技术水平、经营能力、硬件设施等方面衡量。在完成对外供方控制的基础上,在内部物流、仓库管理等制度上也需同时跟进。

  5.注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识别,加强过程控制。

  生产企业完成产品制造的基础是生产工艺的合理实现,工艺是产品制造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工艺的关键则是其中的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例如焊接、热处理、油漆等人力无法完全控制的加工工序,或是涉及产品关键尺寸或关键性能的工序。此类工序出现问题,往往直接导致产品产生不可弥补的不合格项,甚至直接报废。因此,企业应当在制度中明确工艺中的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以及有一套能够实现有效、连续监控的方法。

  6.合理的资源配置。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生产成本的降低,依赖于所用的生产工艺或先进设备。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需要较大的投入用于维持或改进生产工艺及设备装置。为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资金资源的配置上应当制定科学的生产企业管理制度,克服片面强调眼前经济效益的倾向,必要时制定专款专用的管理制度,加大跟踪监控。同时要注重“软”、“硬”两方面投入的平衡,在保证设备、设施等基础投入的同时,也要注重人员教育培训、技术研究的投入。

  7.科学合理开展绩效评估。

  即在工资之外,根据工作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一项基础工作。但在绩效评估的指标项目、计算方法、目标值设定、责任部门、评估频率、未达绩效考核指标结果的处理等具体内容上,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来设定。

  上述讨论仅仅是对常见问题的举例及建议,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劣,无法以量化的方式简单衡量,最重要的是适合企业自身。并且生产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变化、人员变动等多种因素,需要不断完善、更新,以推动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