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培训师观点: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认真学习贯彻这条规定,对于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一)监督职能

  “监督”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监察和督促”。即监督有两层含义,不仅监察,而且具有督促能力。而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并不具有要求机构(或个人)执行某项活动的强制权利,因此无法担负起“督促”的职责。

  (二)鉴证职能

  这是独立审计的重要职能,以独立审计所具有的超然独立性为前提,而内部审计隶属于企业的管理当局,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因此鉴证结果的公正性就要“大打折扣”,而且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内容来看,几乎不涉及鉴证业务。基于这两点考虑,鉴证职能之于内部审计亦很牵强。

  (三)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但为管理服务不等于管理,正如为领导服务而不等于领导,检验为生产服务而不等于生产一样”。而且,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特殊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内审人员不能像一般的管理人员一样参与到直接的、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只是通过检查、评价、咨询等方法,从旁协助经理人解决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因此,管理职能不能是内部审计职能之一。

  (四)服务职能

  服务是一个宽泛、笼统的概念,广义的讲,企业内的各项活动都从不同角度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服务。萧英达等也认为“服务是共性,不是内部审计的特性。”因此,服务应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

  基于以上职能,可以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上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管理层次不断增加,管理人员责任加重,现代内部审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的内部审计只在财务领域展开,主要是监督、鉴证财务责任,目的是查错防弊。上世纪60-80年代,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经营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逐渐兴盛起来,其目的是提升经营效率和实现盈利目标。进入21世纪后,增值型审计应运而生,它主要通过履行确认和咨询,促进企业实现增值。

  我国审计工作开展得比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真正开展审计业务。为适应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而且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虽然,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尚处于国际中等水平,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

  国内外实践表明,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并高效运营,都要有强有力的制衡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委托代理关系中受托责任方的一种控制机制,通过执行监督和评价职能,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已成为公司治理极具价值的资源。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制衡机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要接受企业高层管理的监督与指导,以更好地为改善内部治理服务;向企业高层管理报告有关审计情况并根据要求开展有关内部审计活动,促进和帮助高层管理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进而为减少成本、提升管理绩效提供帮助。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搞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所谓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升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两个重点要求,就是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的关注远远超过企业审计和社会审计。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关注企业是否职责清楚、分工明确,具体业务是否经过授权和批准,对所有经济活动是否有正确的记录,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是否各司其职,又互相协调制约,及时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处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经营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的各种因素;是否建立了自我约束机制,在企业实现微观控制的同时,及时反馈各部门、各环节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董事会或监事会是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审计结果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等。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企业内部审计是保证企业信息,特别是财务会计信息正确披露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管理权限失控,舞弊行为时有发生,给企业虚假财务报告带来较大的操作空间,企业和国家财产受损。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的主要领导。企业主要领导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正确披露,就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与社会中介审计,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就能保证企业财会信息公开公正公允、完整和准确,有效维护国家和广大公众利益。

  三、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审计工作以来,企业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很快建立起来,内部审计工作有了很大发展。除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制度外,各企业内部都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充实了人员。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保证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维护财经法纪,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及企业组织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内部审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障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领导对企业内部审计重视不够

  本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要,担负的历史责任越来越大,应该把企业内部审计摆在一个重要位置,使之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中发挥更大更全面的作用,但有些企业领导,对此并不重视,没有建立适应其工作和发挥作用的体制,尤其是没有配备强有力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计工作面窄,工作单一,手段落后,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使之发挥不了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就能处于独立地位,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相互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同时企业集团内部的职能部门的设置是遵循相互分工、相互制衡原则的,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利益关系,而且内部审计人员也与被审计单位及其人员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利害关系。有的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但其设置的合理性不容乐观,有的搞拉郎配,把审计与纪委或监察等部门合并到一起,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因此,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不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无法防范管理层向董事会隐瞒重要审计信息的可能性,造成重要隐患。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和职能狭窄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恢复内部审计制度以来,由于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从实施财务会计审计开始的,其职能也主要是监督,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相应人员,通过“查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建立约束机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处在财务审计的较低层次。这也难怪,因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是财会人员出身,他们比较熟悉这方面的工作。

  (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发展,是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战略地位的提升,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上一个大的台阶。因为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他们比较熟悉财会业务,但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对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缺乏了解,没有必备的学识和业务能力,也就很难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五)内部审计手段落后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也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必须跟上形势,实现现代化。目前的情况是:大多内部审计人员没有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也缺乏这方面的专家,使企业内部审计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测试阶段,而且一天到晚忙于检查、计算,而不是更高层次的工作,这已严重不适应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四、应加强和改善我国内部审计工作

  根据我国审计工作的现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我国内部审计工作:

  (一)要提升企业领导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企业领导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企业内部审计的关键。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外部权重的制约,使企业领导认识到,必须把企业内部审计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领导要获得职业生涯的稳定发展,就必须依靠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治理工具,以保证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不出重大经济问题,这样就有助于企业领导提升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正确把握,准确定位,自觉组织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说,企业应该在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否则,内部审计工作无法独立地开展工作,势必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要审核企业内部审计章程,提名和审核批准内审机构执行主管,审核年度审计计划,审查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听取内审执行主管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的报告,检查内部审计结果的采用情况。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内部审计主管可以列席董事会等有关会议,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列席有关业务会议,从中了解情况,并根据公司治理需要,随时检查和评价有关活动。内部审计主管可以根据内部章程或董事会的要求,单独向董事会报告审计结果及其情况分析,以及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意见,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独立、有效地开展。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从企业审计角度说,有国家审计法;从社会审计角度看,有注册会计师法,对支持和保证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很健全,现在还没有内部审计法,只有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一系列具体准则,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在要求,特别是《企业内部基本控制规范》的出台,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国家应尽快出台内部审计的有关法规,与其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也应进一步完善。

  (四)提升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目前企业的内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需要。为此,一方面应加强审计机构,充实审计人员。过去有些审计机构是由各财会机构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的,不少是老同志。他们对财会工作很熟悉,但就是缺乏企业经营管理及新技术的全面知识。所以,应注意从各方面抽调年轻同志充实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人员结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内部审计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确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工作方式,以及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等等,同时,还要督促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和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技术已应用企业管理的众多领域,而我们现在内部审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为此,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的培训,充实网络、软件开发专家,以新的方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五)拓宽内部审计领域

  过去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财务会计领域,且是经营审计,现在内部审计领域大大拓宽。它不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而是企业从公司治理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但要考核财务指标,还有非财务指标,不仅是静态的,还要有动态的情况,不仅是经营审计,还要过渡到管理审计,总之,要从防范企业风险的角度,加强对企业内部的审计。这表明,企业内部审计的面更宽了,任务更重了,要求更高了,责任更大了。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要认清形势,努力学习,开拓进取,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公司治理,搞好企业经营管理及评价,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实现企业战略和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