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从凯恩斯的需求理论看中国国有企业改制

企业培训师观点:从凯恩斯的需求理论看中国国有企业改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改制进程加快,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按统筹兼顾、公开竞争、分类推进及配套改革的原则推进国企改革。目前需要尽快制定改制的基本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应当在小型企业“进场交易”问题上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对有长期重大贡献的经营者可以适当奖励股份;要调整政策允许金融支持改制,按统一规则和分级行使出资产权原则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国企改革。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至今仍然是西方各国企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制订经济发展政策的主基调。我国近几年实行的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增加赤字、扩大公共投资、扩大内需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理论的政策主张。十多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推行的民营企业家名为改革实为“改制”政策,造成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的不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因此笔者建议民营企业家改制应慎重,民营企业家改制应调整方向,回到使国有财产保值增值,并保障处于弱势的广大职工权益的轨道上来。

  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综观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主要内涵及政策主张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对于失业问题,凯恩斯认为除传统理论所说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有“不自愿失业”,若不加救治,这类失业将引发自下而上的革命。因此,他改变了传统经济学强调物价稳定的战略目标,而主张把保证“充分就业”、消除经济危机和实现经济增长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其二,对于经济危机及失业根源问题,凯恩斯归结为由“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和货币所决定的“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恰恰取决于“有效需求”。他认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将导致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

  其三,对于如何实现就业均衡的问题,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在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资本主义社会总是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不能达到充分就业。为此,就需要扩大企业机能,对经济进行干预。

  二、民营企业家改制的思想导向及评析

  从扩大自主权和利润留成算起,中国民营企业家改制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史。如何评价这项改革的成效?中国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是,十几年来的民营企业家改制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或者说是失败的。对中国经济学家来说,这种不成功可以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人所共知的事实,并被绝大多数企业官员、企业经理。

  罗先初认为从1990年代初开始,为优化和调整民营企业家改制的产权体制,国家就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兼并、联合、重组、破产、承包、租赁、经理人和职工持股等,推进民营企业家改制。但从民营企业家改制的效果来看,因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问题,所以民营企业家改制的目标还远没有实现。

  这里我们应注意:民营企业家“改革”与“改制”只差一个字,涵义却相反了。按照中央的方针,国企改革的本意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完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将国企搞活、搞好。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本来应当是形成足够有力的国有财产保值增值机制,在这个前提下以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来保障职工权益,减缓改革对原民营企业家职工福利的冲击。

  而“国企改制”,是指我国对民营企业家从产权制度入手进行的改革,是要改掉公有制,实行私有产权制度,将国企搞死,乃至消灭。请看近20年来的流行思潮的关注点:就是单纯强调发展其它所有制成分的企业,企图以此逐步缩小公有制企业的比重而使其消亡。对民营企业家本身,它先是鼓吹“放权让利”,后是大力推进“产权交易”、不同所有制混合经营,最近几年则以“民营企业家退出竞争性领域”和“改制”为旗号,公然将民营企业家改制逐出中国经济活动的舞台,实行少数人掠夺全国人民财富的权贵私有化。

  最初的所谓“放权让利”,将企业的一切大权都让给厂长或经理一个人,不对其资金运作进行任何监督。结果是方便了民营企业家改制的少数经理人员大肆进行在职消费,任意挥霍企业资金,甚至侵吞公有财产,不但造成了先于收入两极分化的消费两极分化,为社会上的财产两极分化提供了土壤,而且使民营企业家改制的财务运作陷入混乱,经营状况越来越坏。许多暴富者由此而掘到所谓的“第一桶金”,而大批的民营企业家改制则因此而衰败。

  由于至今为止我国没有形成有效的国有财产保值增值机制,1990年代以来兴起的民营企业家办“混合所有制企业”和“产权交易”的浪潮,实际上就变成了少数特权人物转移资金以侵吞国有资本的手段。此后掀起了两场运动:“民营企业家退出竞争性领域”等于不准民营企业家改制继续经营,“改制”则更是明目张胆地实行私有化,而且基本上是以向少数特权人物白送国有财产的方式实行权贵私有化,让少数人放手掠夺全国人民的财产。认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中国民营企业家事实上在相当程度上已被个人以各种形式所“占有”。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事实上的占有变成法律上的“所有”。就是十多年来这两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家改制”,不仅将许多民营企业家送上了绝路,而且在一极喂养出了一个有惊人财富的暴富阶层,在另一极断送了大部分民营企业家职工的生路,使他们坠入了贫困的深渊。

  这里笔者无意于更多的评判民营企业家“改革”或改制的是与非,仅想谈谈由此所造成的有效需求的不足问题。

  三、国企改制与内需不足

  有效需求的不足包括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两个方面。

  (一)国企改制造成的投资需求的不足。

  根据凯恩斯理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将导致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主张企业干预经济,通过企业的决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实现充分就业。民营企业家改制政策之一是其“退出竞争性行业”。诚如这一政策主张者所言,民营企业家几十年来一直使用着投资资金的最大部分,且常常带来投资过度和经济过热。但是正因为如此,民营企业家改制就一直构成了投资需求的主要源泉。非国有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当然也热衷于通过银行贷款而造成投资需求,但是由于它们自有资金极为有限,商业化经营后的银行害怕坏账风险而不敢多贷款,因而从资金上限制了它们的投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推行“民营企业家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政策,等于强行下了一道“不要向民营企业家投资”的禁令,只能导致投资需求大幅度减少,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在主流的理论思潮里,由于民营企业家的产权不清晰,认为其必然亏损,进而认为向民营企业家投资会增加国家的金融风险,因此而主张不向民营企业家投资。不说这种论调在理论上是否站得住,就是在实践经验上也并非一定如此。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20年过程中,许多民营企业家改制有良好的业绩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就是在这20多年中完全新建的民营企业家,有许多也经营得极其成功。范例之一就是宝山钢铁公司和大连的华录录像机生产公司。它们的经营成功表明,只要有足够的投资规模和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向民营企业家改制的大规模投资是可以有利可图的。在当前投资资金过剩而投资机会不足的环境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学习宝钢等民营企业家改制的成功经验,加大国家对竞争性行业的投资,解决投资需求不足和下岗就业问题。

  (二)国企改制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

  近十几年的民营企业家改制,使企业的管理层与一般员工之间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加剧,造成两极分化。一方面是,企业管理层少数人掠夺全国人民财富的权贵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入私人腰包;另一方面是由于国企的几千万员工剥离。这种“剥离”,不仅意味着原民营企业家的员工因失去工作和收入而“下岗”,也不仅意味着他们按西方国家的定义陷入失业境地,更主要的是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任何社会保障,落入了被国家和社会完全抛弃的地位——他们往往被迫以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就“买断”了工龄,从此企业就摆脱了向他们提供养老金的义务,这在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使这些被“剥离”的原民营企业家员工在将来可能得不到养老保障。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