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及运用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及运用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

  有些经理人会说,经过多年管理知识的培训和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自己的企业似乎也能中规中矩的正常运转,但是,笔者认为,对于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中小企业却并不在多数,基本上都以“差不多先生”为标准,可望而不可及。笔者从新建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企业管理制度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及危害

  1、移花接木,生搬硬套。新建企业由于没有管理基础,在建立管理制度时,经理人往往认为制度如同国家法规一样,企业与企业之间有共性,同类企业的制度可以通用,就错误的把同类企业或自己以前老企业中行之有效的制度“打包”照搬到新企业来实施。脱离本土的制度是没有生命力的,加之制度出台的过程一般是个人执笔,会议研究,从上而下进行推行,只代表了少数经理人的意愿,而缺乏群众基础,当企业的员工队伍、生产对象、企业文化、时代背景等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时,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不能自圆其说,只有推倒后重新制定,朝令夕改,往往犯了的企业管理之大忌,所以,这种拿来主义必然导致管理的不适用,应当给予警惕。

  2、消积被动,预见性差。在新建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常常因为管理人员少、机构编制不到位,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下,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式管理现象。这种消极主义会导致管理的不同步,应急式建立规章制度是一种对企业发展不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如果企业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且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此时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来防范、来考核,已悔之晚矣。即便是事后补充相关管理制度进行问责处理,但对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是不公平的。所以,作为经理人在建立健全制度时,应当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其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尽可能避免管理制度的空档和错位。

  3、固步自封,思想保守。制度建设本来是一个不断完善、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但我们许多经理人在制度建立过程中,由于自身管理水平的局限性和思想认识的差异性,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固态化,自以为是、自我满足,听不进去意见的建议,在制订和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时,不能同企业实情、同时代要求、同国家法规等有效地、系统地联系起来,很容易造成管理制度的僵化、错误和冲突,这种保守主义心态,最终必然会导致管理工作的滞后与混乱。

  4、一劳永逸,长期不变。很多新建单位的制度设计者,一旦制度出台后,往往由于诸多原因,不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以一劳永逸的姿态,以保证制度的严肃性为借口,从此,得过且过,不作修订,不加以完善,这种不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坚持以人为本的态度、不尊重科学发展的思想,会渐渐加深经理人与被经理人之间的隔阂,在管理的执行力上会无所适从,因此大打折扣。如,有些企业常常将管理制度汇编成精美的册子,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已不适用的制度都还在其中。其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往往是动态的,需要一个周期性的形成过程,相对稳定一个时期后,再进行修改完善。所以,对于新建企业应当摒弃这种管理工作中的惰性主义,否则会导致管理工作最终走向迷茫,没有希望。

  二、如何走出建立企业管理制度思想上的误区

  1、同行同业,借鉴学习。作为新建企业在借鉴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时,要巧学活用,但绝不等同于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我们要围绕自身企业的实际,学习同行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新理念,经理人要大胆地解放思想,追求管理创新,彻底摒弃陈旧的管理观念,将所学到的、借到的科学管理理念、方法来统一企业员工的认识,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合乎自身企业发展前进的要求,主动参与管理、配合支持管理。

  2、结合自身,不断总结。任何事物的先进与落后与否,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作为经理人,应当清晰的认识到,其他企业管理中最好的东西,放在本企业中运用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要树立管理中的自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在新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初期,就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在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认真审视自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不断总结、完善、修正和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以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3、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新建企业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工作过程中一般是沿着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困难到容易的顺序进行的,所以循序渐进原则也是管理规律的反映。贯彻循序渐进的管理原则,要求做到:一是管理制度设计者要按照管理的系统工程进行编制,不能想当然的让制度缺失和出现空档;二是经理人要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台阶出发,由低向高,由简到繁,通过日积月累,逐步提升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管理制度要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如行政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做到现代企业管理中责、权、利的有效结合。

  4、正确评估,审视自身,走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道路。常言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企业管理也是如此,没有绝对的模式,但有相同的框架,笔者认为,要形成自我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是要对制度有效宣传,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才不致于成为空中楼阁,才有可能得到贯彻和执行;二是对制度执行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既不附合,也不盲从;既不骄傲自大,也不悲观消极,以科学的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它;三是对制度进行适时修改和完善。旧的管理观念一旦进入经理人的潜意识,就容易根深蒂固,一时无法清理干净,所以,因地制宜的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度是一个正常的过程,需要经理人有足够的勇气去自我调整或自我否定。

  5、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责、权、利明晰,因此,作为新建企业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归根到底是执行力问题。笔者在认真调查研究后,将执行力差的问题归结为三大方面的因素:一是领导管理风格决定企业的管理整体水平和效果;二是中层管理队伍的管理艺术和水平决定企业管理的综合实力;三是职工队伍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决定企业管理制度的最终命运。

  总之,只要客观慎重的走出管理上的认识误区,并切实有效的解决好管理执行力的问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运用

  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艺术,而是社会实践”,形象地阐述了管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提到管理,可能大家不约而同会想到的是制度,诚然,任何管理都需要有制度,基本的制度和流程是基础。管理制度化是当今企业力求实现规范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以企业文化凝聚人、以战略愿景激励人是经理人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运用不当,冗繁的规章制度非但不能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反而成为企业的负累,更有甚者成为一纸空文而被束之高阁。对此,笔者认为,要体现制度化管理的效果,应当根据本企业的现状和规模及基本文化导向,在具体操作中还要注意人性化因素。下面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拥有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是非常关键的。要想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就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重视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以对工作、对企业、对社会极其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使制度融入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使其形成自觉、自动和自发工作状态,基层经理人尤其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一线职工中形成一种正气。

  二是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导向。文化应是可以感知的,和谐的文化是基础。记得某研究机构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员工是否决定离职的要素之中,工资仅排在第三位,第一位就是企业文化,第二位是发展空间。和谐的企业文化并不意味着放任员工的俱乐部式管理模式,和谐的文化氛围建立在企业的亲和力、员工凝聚力和富有激励的愿景基础上。

  三是注意制度操作过程中的人性化问题。实践中大家往往把制度人性化错误的理解为充当老好人,而以人性化的名义对管理制度不执行或执行走样,达不到制度管理的目的。其实,制度人性化不但不是不执行管理制度,而是对管理制度最好的执行,沟通是制度操作过程中人性化的核心因素,在使用制度之前,首先要通过沟通核实事实,通过沟通分析原因,进而适用制度。人性化操作的直接目的,是让员工在违反制度被处罚后心服口服,而不影响工作情绪和积极性。人性化管理除了沟通之外,背后还隐藏了管理双方的尊重、对话、交流互动等许多有利于管理进步的要素。

  此外,要重视和正确理解制度评审的作用,脱离实践的制度使员工难以接受而无法有效执行,企业的经营环境或目标发生了变化应当及时对制度进行评审和修订,评审时坚持自下而上和充分沟通的原则,切忌走过场,制度修订后还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和贯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最终实现把有形的制度融入到无形的企业文化中去。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好比企业内部立法,是企业规范运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新建企业来说,管理工作无基础,一切从零开始,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形成一套符合企业实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管理制度,并严格运转,以确保实现企业管理的最终或最高目标。没有制度的管理是空谈、是人治,企业不可能走得多远。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