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浅谈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企业培训师观点:浅谈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情况,采取特定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审核、分析、确认、评价,并对一般涉税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工作过程,它是税源监控的一项具体措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主要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适用税率及优惠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的审核和检查,目的是提升所得税的综合治理效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作为所得税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税务机关还落实得很不够,有很多值得研究、探讨和规范的地方。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意义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期间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征管,一直沿袭传统的企业自行按期申报,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形成汇算清缴年年查,问题年年有,屡查不止。为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各地在企业所得税征管中积极尝试了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办法,经过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实施企业所得纳税评估,有利于规范企业税收征管。探索和建立规范的所得税评估体系,明确评估工作职责、评估方式、方法和途径,促进企业所得税治理规范化、制度化。

  2、实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能促进所得税规范化治理。纳税评估,可以使税收治理员更能找到治理中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对性的采取加强治理措施,提升对企业所得税的精细化治理水平。

  3、实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能促进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税务部门对所得税税源监控的水平,而税源监控手段是否先进、科学、易行,又直接影响到所得税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纳税评估作为地税基层部门实施税收治理的扫描仪,通过对管辖区域内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进行扫描,能及时发现并弄清疑点,减少偷逃税行为的发生,促进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4、实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可降低税收成本。纳税评估有利于克服资料收集的盲目性,提升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能促使工作做在平时,减少征纳矛盾,提升办事效率。通过纳税评估,可及时发现纳税人申报中的问题,正确区分问题的性质,采取应对的治理措施,对不属于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可以通过约谈的方式提醒纳税人及时纠正,既能保证国家税收应收尽收,又可避免纳税人遭受损失,保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当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熟悉不足,重视不够。目前,一些地方对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内涵、作用熟悉不足,且日常税收工作片面注重税务稽查和征收环节,对评估工作重视不够,导致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实际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或根本未开展,未取得应有成效,更谈不上发挥纳税评估应有的作用。

  2、人员素质与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技能需求不适应。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政策要求高、技术要求精的治理工作,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会计和税收业务知识。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税收政策、财务会计知识把握不全面,对经济形势变化、税源变动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不够,不善于从把握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看表、翻帐、核数的浅层次上,评估工作的监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起步探索阶段,没有建立科学的分级指标体系。现行的所得税纳税评估体系是确定行业内平均值,实际上是企业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只要处于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实际上,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型、销售季节等因素,都对“行业峰值”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单凭评估指标测算很难合理确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还受到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流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结果和开展方向。

  4、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选择不全面。由于地税部门平时侧重于查帐征收企业的所得税纳税评估,对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很少进行评估,且对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除审批后,很少开展对这类企业的评估检查,即使开展也是按部就班,非凡对其享受的资格、对其关联企业转移税负问题没有引起高度关注;对企业注销清算也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净资产和清算所得的评估,导致出具报告中的应缴所得税不实。

  5、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方法、手段不科学。目前,税务机关只求评估户数,不求评估质量,轻率出具评估报告,以致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将评估简单化、程序化、任务化,评估前调查分析不细;评估中习惯就企业提供的数据开展纳税评估,未针对不同行业的评估对象,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评估方法、运用行之有效手段。有的约谈记录只记几行字,有的甚至直接问纳税人有没有偷税。还有一些税务机关没有充分利用税负预警值提供的重要线索开展纳税评估、解剖税负异常原因,而是一味地要求纳税人“自律”,使一部分存在偷逃骗税侥幸心理的纳税人蒙混过关。、所得税纳税评估的信息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全面把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是纳税评估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其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资料不全,相关信息不足。表现为财务不健全,数据不准确,使指标的可信度下降,以此为计算的评估指标,参考价值不高,使评估的质量难以提升。二是税务机关信息来源渠道受限制,信息量不足。从各地运行情况来看,目前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征收、治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信息数据不能共享,国、地税之间缺乏交流,税务部门与银行、工商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不够,许多必要的相关资料没有得到收集和确认,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缺乏统一的“税务数据仓库”。
 三、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思考

  1、要提升对业所得税实行纳税评估的熟悉。一是要正确理解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涵义。二是要充分熟悉纳税评估工作是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大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力度,是提升税收征管水平、促进依法治税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建立一支纳税评估专业队伍,让一批懂所得税政策及财务会计知识的人员,充实到企业所得税治理队伍中来,以此解决制约所得税治理工作的瓶颈问题。

  2、加强培训提升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抓好培训,强化业务是开展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必要环节。由于企业的经济类型形式多样,财政部门订的行业会计细则也较多,而且日新月异,相对应的税收分类政策则更多:如医药企业、供电企业、房地产业等以及股权转让、改组改制、股权投资、债务重组等等。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明显提升纳税评估质量,笔者认为提升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是前提,一是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评估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治理、计算机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培训,努力培养出一批能胜任评估工作的干部队伍。二是狠抓参评人员专项业务知识的评前培训,对各类企业可能实施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和探讨,辅导相关的会计和税收政策,才能使每位参评人员专项业务知识技能和水平得到及时的巩固和提升,才能使参评人员迅速进入角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建立纳税评估典型案例评析制度。要定期召开纳税评估案例分析会,通过典型剖析、行业解剖,把握企业财务治理、税收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并对纳税评估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进行汇总、分析、交流和推广,不断积累行业所得税税源控管的有效方法,以提升税收治理部门的日常税源监控水平,堵塞治理漏洞。

  3、建立科学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纳税评估成效的大小取决于评估指标是否科学合理。笔者认为应以“票流”、“物流”、“资金流”为核心,采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税款形成过程的关键指标,建立三位一体、互相制约、纵横交叉、全面延伸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所谓“票流”,就是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应税收入的所有凭证流向的汇集;所谓“物流”是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应税货物流向的明细;所谓“资金流”,是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的走向。通过建立以三个“流”为方向的指标体系,不仅涵盖企业从生产到销售、从申报到纳税、从财务治理到资产治理各环节的全过程,而且从根本上抓住了税收征收治理的核心环节,堵塞了税收治理的漏洞。

  4、合理选择企业所得税评估对象。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主要是以实行查帐征收和核定所得税率征收的各类纳税人。各级税务机关应当依据计统部门的税收宏观分析数据、所得税治理部门提供的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纳税评估指标及预警值和税收治理员把握的企业实际情况,参照企业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其次是要加强各类所得税减免企业的日常纳税评估,非凡是要开展关联企业转移税负的重点纳税评估检查,在实际工作中,此类问题较突出,尤其是同一法人、同一套财务的关联企业,往往把享受减免税企业的费用列支于非减免税企业,造成非减免税企业利润的虚减。同时对享受再就业企业在年检确认的基础上,更要加强日常评估治理,非凡是人员安置和比例问题,防止虚假再就业企业骗取所得税退税;对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等事项,在评估检查时要审核其是否有资格,是新办企业还是在老设备上的技术改造?再次是要认真落实所得税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评估检查工作,防止因取消审批而疏于治理。

  5、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得税纳税评估要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或人工进行纳税评估。如:通过纳税申报表与其附表、附列资料、财务报表等报表的数据进行逻辑关系分析;与同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与本企业的企业所得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与类似或相近行业进行配比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税收治理员根据把握的实际情况进行经验分析;项目评估、整体评估或分行业评估等等。

  6、依靠科技手段广泛采集各方的信息。在现有征管资料的基础上,要重视企业的会计资料信息,进一步拓宽资料的来源渠道,加强与国税、工商、银行、企业等部门的横向联系,获取最新数据;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和资金投向等信息资料;随时把握企业的经营动态信息,了解结算资金变化情况,实现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全方位监控。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