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从企业国际化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企业培训师观点:从企业国际化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江泽民同志最近再次强调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认为,中国企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一、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数量是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显示

  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国际贸易、投资和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跨国公司成功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力量。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目前世界有6万家跨国公司控制着50万家海外分支机构。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99%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其中美国27家,日本17家,法国13家,德国11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5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我国大陆仅占6家。

  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企业竞争力上。中国地域广轰,人口众多,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但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凤毛鳞角。1979~1999年,我国累计实际吸引外国直接投资3067亿美元,而同期的海外投资只有63.3亿美元。这一状况与我国经济地位极不相称。1999年9月财富论坛以”中国未来五十年”为主题在上海召开,引起了国内企业界和学者对”中国企业离世界500强有多远”的热烈讨论。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规模、市场占有率、企业增长速度等指标上,更多地表现在企业制度的差距。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与特点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展开的,带有许多过渡性特征。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同日本东京九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开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领域有三块: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海外直接投资。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分为四大类。

  (1)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主要包括中央企业和各级地方企业直属的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可等。这些贸易大公司的优势是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网络,掌握熟练的营销技巧,有灵通的信息系统,稳定的业务渠道,融资便利,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2)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如首钢集团、海尔集团公司、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赛格集团、春兰集团公司、康佳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格兰公集团公司等著名企业。这些大型生产性企业从事跨国一经营的优势是。有外贸经营权;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S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由于它们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而海外经营起步虽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

  (3)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包括中国银行等五大专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公司等。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
(4)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

  到1998年上半年,中国已在16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539家海外企业,投资总额逾90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投资涉及的行业也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面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领域。中国在海外行业的投资规模依次为:贸易(377亿美元)、资源开发(12亿美元)、生产加工(71亿美元)、交通运输(1.1亿美元)、其他(3.9亿美元)。地区分布依次为:港澳地区(35.9亿美元)北美洲(8.9亿美元)、大洋洲(4.5、亿美元)、亚洲(3.7亿美元)、欧洲(32亿美元)、非洲(3.1亿美元)、拉丁美洲(2.5亿美元)。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等等。

  据统计,我国海外企业的平均投资额1993年为SZ万美元,1997年为150万美元。在1997年批准的311家海外投资项目中,中方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25家,且大多数为援外项目。这一状况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海外投资项目的平均投资额(600万美元),也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投资水平相差甚远(450万美元)。

  我国海外投资规模小是受两大因素的直接影响:

  第一,处于跨国经营初期发展阶段。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视企业国际化为一个渐进性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通常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一全国市场一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二是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变,最常见的类型是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直接出口一设立海外销售分部~海外生产。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民营企业家改革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企业内部结构和管理体制都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更缺少海外经营的经验。这一状况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必然是小规模、试探性的。”

  第二,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比较繁琐。企业向境外投资之前,先要接受由外汇管理部门对投资外汇风险、投资回收期计划的审查,审查结论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投资项目合同或其他证明境内投资者应汇出的外汇资金额的文件齐备后,方可向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外汇汇出手续,批准后才能将外汇汇出。另外,企业用境外投资所得的利润再投资也要经过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不少企业采取化整为零,先生存再发展的策略。

  三、促进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构想

  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企业和企业共同努力。

  第一,健全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对企业境外投资实施多头管理。外经贸部是国务院授权的境外投资审批机关,负责制定审批管理制度、颁发批准证书和1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审批;其他企业机构对境外投资审批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或审批权,其中包括国家计委、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各部委、地方人民企业、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等。多头管理带来许多问题,如管理政策不一致,缺乏统一规划,办事效率低,监管力度差等。建议成立一个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计委、外经贸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海外投资的战略规划;统一境外项目审批;对境外企业实施监管等职能。

  第二,加强企业跨国经营的立法,提升法规的透明度。我国有关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且缺乏透明度。各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零散,且不配套,降低了管理效率。境外投资管理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在境外项目的审批、资金筹集、税收制度、外汇管理、财务管理、投资保险制度等方面,应增加法规的透明度。

  第三,在信贷、税收、外汇管理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境外投资项目行业指导目录。对国内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能保证国内紧缺的资源供应、战略资源开发、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明显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应给予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已有分类区别对待的做法,但企业界反映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外汇管理方面,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调度空间。

  第四,加强企业境外投资的统计和信息服务工作。

  在研究中发现,我国有关海外投资的统计数据存在不准确、不全面、海外市场信息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建议尽快成立海外市场信息服务中心,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使企业能方便、准确地获得任一国家的投资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克服企业境外投资的盲目性。

  第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形成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制度性保证。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使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境外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甚至出现内部人员失控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大公司的核心层可发行为控股公司,把各个分公司作为由公司控股的独立经营实体来对待。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孙公司将按照商业原则参与国际竞争。

  此外,还应给各类企业以平等的海外经营权,切实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给企业更多的海外发展空间。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