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已影响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

企业培训师观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已影响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在“王致和”、“狗不理”等中华老字号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背后,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已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虽然在逐渐增强,但仍远远不够,境外申请专利及商标注册数量还很低,包括中华老字号在内的知名企业的著名品牌在境外注册商标比率不高。

“地域性是商标权的特征之一,商标权利要在各个国家以及有独立法律体系的地区分别进行调整,企业商标要想在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得到法律保护,就要在那里进行申请和注册。”米阿前告诉记者。

据世界品牌实验室调查显示,在“中国500个最具价值的品牌”中,有近50%未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注册,在欧盟的未注册比率高达70%以上。

由于企业对海外商标注册的忽视,中国知名商标海外遭抢注问题接踵而至:五粮液在韩国被抢注;桂发祥、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抢注;同仁堂、杜康、一得阁在日本被抢注;阿诗玛、海信、红塔山、康佳、竹叶青等也都没有幸免。

抢注方中有一部分是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代理商,值得警惕的是,还包括一部分国际商标炒家。近年来,境外产生了大批商标注册公司,这些职业炒家利用法律的漏洞,蓄意抢先注册中国的部分惯用商标,然后进行商标倒卖,或发起“侵权”诉讼以获取赔偿。除一些知名商标以外,一些目前还未驰名的商标也逐渐成为这些国际职业炒家的抢注对象。

  在厦门召开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监管处处长程萌指出,近几年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大量商标在海外被抢注,是需要频繁进行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最直接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5%的内地企业商标已被境外恶意抢注,这已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一旦商标被海外企业抢先注册成功,就会给被抢注商标企业的产品在当地设置障碍,使中国产品不能以原有的商标进入当地市场,从而达到阻止中国企业进入该国市场的目的,保护了自己的原有市场。有些海外企业甚至直接通过向被抢注商标的中国企业索取高额商标转让费获取暴利。

  商标保护须未雨绸缪

在应对商标被国外公司抢注的问题时,我国企业显然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企业基于诉讼成本和证据收集等因素的考虑,都不愿将诉讼作为首选策略,实际上,许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以协商、和解的方式追讨被抢注的商标。

而且,像“桂发祥”、“王致和”、“狗不理”一样通过诉讼或协商来维护其海外商标权益的也并不多,有一部分企业选择了沉默以对,有些甚至为此放弃了部分海外市场。

“当发现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情况时,中国企业总体上比较被动,既缺乏维权经验,又不熟悉国外的知识产权法律,一些中小企业更要顾虑海外维权成本问题。”北京鼎鑫鸿业商标事务所律师王洪青指出。

此外,也有一些企业是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它们对一些暂时销量不大甚至还没有销售计划的市场没有维权的兴趣。“未必所有被抢注的商标都必须一一讨回,这要视企业具体经营情况而定。”王洪青说。

在天金商标事务所所长米阿前看来,有的企业看重品牌价值,有的更看重技术、工艺或销售,其品牌经营理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待商标维权的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专家李明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普遍情况是,缺乏前瞻意识和长远规划,生意拓展到哪里才去哪里申请注册商标。所以,企业不该一味抱怨海外商标被抢先注册,而是其‘现用现申请’的商标意识给对方提供了可乘之机。”

中国企业加强商标的国际注册显然是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重中之重。王洪青认为,就企业而言,对知识产权进行预警和防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具体防范到什么程度,对企业来说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经营策略问题,要适时根据长远的发展规划来落实商标的海外注册。

据悉,商务部目前正在筹备建立中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为中国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全面的服务。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在研究建立企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纠纷应诉预备资金,以帮助国内企业应对诉讼风险,减轻其对外知识产权诉讼的压力。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来追讨企业在海外被抢注的商标,都要付出人力、物力、财力的代价,而且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与其这样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在跨出国门之前,一定要有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意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