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商战中八大战略原则(下)

商战中八大战略原则(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在上期所述克劳塞维茨战略四原则之外,在这里提出新的四条战略原则。
主动原则
或者说主动权原则。善战的将军都很重视这一点,他可以做出许多牺牲,但是不能丧失战争的主动权。历史上的一书中就提出了这样的原则:“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按我们今天的理解,此一便是主动。孙子则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
主动权意味着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地点、方式与敌人会战,而不是让敌方决定。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说法,主动权体现在一个部队逼迫敌人在自己选择的地方进行决战,而决战的最终目的是毁灭敌人。也就是说:克劳塞维茨的主动体现在进攻上。事实上,克劳塞维茨认为进攻是更具有主动性的作战形式。
毛泽东也十分了解战略决策中主动权的意义。在不同的时期,他领导部队用不同的方式赢得和行使主动权:用运动、转移、游击战、运动战,防御战直至进攻。在所有的战争形态上毛泽东都掌握了主动权原则这个至高点。毛泽东的一个著名的说法是:“打仗没什么,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当自己力量强大时,就打击敌人:当自己弱小时,就拖垮敌人。但无论何时,不能让敌人指挥自己的行动。在二十几年的战斗里,毛泽东创造的打法几乎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
统一指挥原则
一个部队不能同时有两个领导。这似乎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原则,所以我不必做过多的说明。有意思的是,历史上知名的大帅,几乎都是集政治与军事领袖于一身的,历史上的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等几乎无不如此。
作了几十年参谋总长,并三战三胜帮助威廉一世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的老毛奇,对这一原则有极深刻的认识,他的看法是:
1、战争不能通过会议方式领导,必须有人说话作出决策;
2、参谋长以及指挥官的参谋仅仅是指挥官的顾问;
3、即使是蹩脚的计划,如能彻底执行也比综合、犹疑不定的产物要好得多;
4、必须在统一的作战原则下,鼓励指挥官发挥主动精神;
5、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越少,越简单越好。老毛奇甚至说:“只要战术能够获胜,则战略可以让步。”
在如此宽容下级指挥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整体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执行?老毛奇的办法是创立了参谋本部制度。总部及跟随各个战场指挥官的参谋们有责任领导,并把整体的意图贯彻下去,做到这一点,依靠的不是参谋们拥有指挥的权力,而是其拥有更好的理由、信念和上下一致共同的军事信条。
作为企业家,华为的任正非似乎也有类似的看法:“高层重大决策从贤不从众。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计划与计算原则
毛泽东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而要很好准备,就必须计划和计算。
孙子说:“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孙子又说:“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曰:知彼知已,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老毛奇曾打过一个相反的比喻,他认为战争类似商业:兵力是投资,胜利是利润,一切都具有精密合理的计算。实际上,他打的每一场战役都花了许多年时间做计划、做准备,而他的对手都没有(也没有时间)做充分的准备。
计划和计算原则的一个逻辑结果是:军队的资源配置与其战略目标相一致。要想打一场歼灭战,必须集中数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必须为这些兵力配备足够的武器;必须为他们的行动准备足够的后勤支援。所有这些,对军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我们却可以观察到许多的企业家一方面拥有大得不着边际的目标,另一方面却不愿拿出起码的资源来实现其目标。我们要清楚地算出,这样的企业必败无疑。
计划和计算,对企业战略一样重要。同样,我们知道现实中并非一切都可计算,也许最初的兵力动员和集中可以计算,而开战后战事的变化则无法预料。尽管如此,滚动的、根据最新的情况作调整、作重新的计算,是合理分配有限资源唯一的办法。
创新与应变原则
战争学里最后一条原则似乎应该是创新和应变原则。毛泽东说:“秀才用兵,必败无疑。”原因是他说的秀才只知道书本上的道理,却不知道现实中没有一次出现的情况和书本上是完全一致的,你想打胜仗,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根据你的情况去创新,去随机应变。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在战争中就更是如此,我相信: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战法,如:地雷战、地道战、水网战、山地游击战等都不是某一个人想出来的,而是无数军民创新与应变的结果。虽然游击战的原则不变(就像我所讲到的这些战略原则一样),但如何在某一时,某一地应用它,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