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生命科学“硅谷”何在

培训讲师谈管理:生命科学“硅谷”何在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不久的将来,在地球的某个地方一定会形成一个产业生态系统,把公司、研究机构、企业家和科学家聚集在一起。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快速崛起的基因研究——驱动人体生物机能发展的DNA模板。生命科学的新硅谷注定会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开辟颠覆性的新道路。精熟的管理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这种形态将长期统治基因组学,同时创造工作机会和未来该领域可以依仗的优势。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生态系统将在哪里出现?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都有立标定界的优势。在这一点上,每一方都是基于一种负面预想——别人可能占领先机。我们都很清楚,当其他国家和地区抢占先手之后,机会的窗口就不会向绝对劣势方开放了。美国的起步很好:正在创建退伍军人基因信息的大型数据库。但仍需大量工作方可把数据转化成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和持续创新的源泉。

前期研究突破

政府和私人基金耗资40亿美元支持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历时13年终于制作出人体基因的完整图谱。在实现研究突破九年后,如今,获知个人的基因组图谱只需几个星期的时间以及2000美元,对DNA双螺旋中单个链的排序甚至可以在瞬间完成。花1000美元,一家冰岛的公司就能测出你的基因中47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抵御能力,其中包括糖尿病、男性秃发等。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正在朝着每年对1万条人类基因组进行排序的方向努力,很快医生就可以将基因排序纳入基础诊疗中。

测序技术已然显示出它的价值。2009年的首例DNA诊断是由耶鲁大学基因学家理查德•利夫顿(Richard Lifton)带领的团队完成的,他们发现基因突变是一个5岁严重脱水患儿的病因。基因突变导致了一种特殊的腹泻,但在当时只能采用膳食疗法。此后,通过基因排序发现,一类看似相同的乳腺癌有着不同的基因谱,这样就为针对性治疗带来了可能。

基因排序同样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新的预防手段为患者、保险公司和患者的雇主都节省了费用,基因类药物的研究项目将创造价值350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和数百万个工作岗位。根据非盈利组织巴特尔(Battelle)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美国的基因测试产业已经创造了11.6万个工作岗位,经济产出达165亿美元。

想要充分利用我们染色体中暗含的数据信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人类基因项目已经确定了人类DNA中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但这个图谱也只是个参考性的基因组,不是特定个人的。而且现在测序也只能诊断出单一突变导致的疾病,这只占基因突变类疾病的5%。其余大量的疾病是由多个基因隐含的突变法则,或者遗传基因及环境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的。

促成产业集群

如果想让基因科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就需要“生物信息技术”这一全新领域取得显著的进展。这是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定义的集群概念的价值所在。当产业中的多方参与者寻求从碎片式经营转变到更高层面的专业分工时,由生产者、供应商和培训中心构成的产业集群就应运而生。

基因组的集群将囊括跨国公司、研究机构、科学家、学生、投资人、关联产业和现在无法想象的初创企业在内。尽管生命信息技术中,信息技术的那部分基本只依赖互联网,但是集群的地理位置仍然是个关键因素,毕竟基因组学的产业集群要有一个实体的落脚点。研究显示,将人们集中在一起解决类似的问题会推进解决进度。人们在走廊、咖啡厅和火车站的相遇,就为交流想法创造了可能。无论如何,创新所需的合作和灵感需要实在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依靠想象。

政府十分清楚产业集群对创造工作机会和刺激经济发展的价值,所以也在极力促成此事。但是没有人真正知道如何才能创建一个产业集群。现在还没有关于产业集群发展周期的有效理论。

看起来,有一个因素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十分关键,那就是政府支持。温哥华的电影产业雇用了5万人,每年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经济贡献10亿美元,但这都得益于当地大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其他形式的协助。

但财政刺激只是一部分,政府也可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市场需求、知识储备的措施和手段来施加影响。20世纪90年代,为了资助英国剑桥郡的生物技术产业,英国政府投资建设了各种智能基础设施——一个广为所知的机构网络,被称为“东部地区生物技术倡议”(Eastern Region Biotechnology Initiative)。

很快,这个产业基地聚集了200多家公司、30多间研究机构和4所研究型医院。在麻纺织业经过几个世纪从敦提逐渐消失之后,苏格兰政府支持该地区建立了一个小规模的、分布更松散的生物技术中心。

对于基因组学来说,政府能够扶持的最重要部分是提供完整的、易于获取的数据资源。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和DNA分析的普及,基因数据将会迅速累积。如果这些信息是以便于利用的形式存在,那么研究者可以利用数据库里的有效信息为复杂的遗传类疾病找到病因。但是,搜集合并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用以建立数据银行,对科学家个人或研究机构来说,是没什么吸引力的。他们大都专注于发表文章或为新的方法(或新的生命体)申请专利。因此,各国政府将在这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聚拢基因组数据库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基因组数据库应不仅包括关于DNA的研究与发现,也应该涵盖病症发作方面的信息、患者的家族病史和患者所处的环境状况,理想状态下,甚至还应该搜集饮食、生活方式方面的资料,例如,患者的日常采购清单。这样的数据库将成为无价的创新源动力——催化出看待疾病和治疗的全新视角。

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近期开始召集退伍军人提供血液样本、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信息。之所以这个项目被称作“百万老兵项目”(Million Veteran Program),是因为政府希望能够在五到七年间征召100万名退伍军人参与其中——他们中大概20%的人确实会使用退伍军人事务部的医疗服务。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如何影响了健康状况。

退伍军人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办公室主任罗纳德•普日戈兹基(Ronald M. Przygodzki)认为,如此大型的数据库将为研究罕见疾病带来复制和验证的可能——这是个壮举。但如果美国希望建立一个数据库来培育基因组学的产业集群,那么它的数据搜集必须是全体人民的而不单纯来自退伍军人。而且,必须找到收集、编目和核实信息的最快方式。我们估计一个百万人的基因组数据库可能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入。

有几个国家和一些组织已经开始逐步促成重要基因组数据库的建立。冰岛政府已经促成了一个利用大家族病史的国家基因组信息银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通过它的官网向公众提供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数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癌症机构(British Columbia Cancer Agency)、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英国剑桥研究所(UK’s Cambridge Research Institute)和其他很多研究机构正就一个450万美元资助的乳腺癌项目通力协作,也是为了搜集基因组数据并能研发药物。

当然,基因组学的产业集群需要的不止是一个数据库。它需要政府支持研发、创建科技园和其他设施。过去,美国拥有多个拉动经济的产业集群,但近些年,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悄然逝去:目睹着计算机芯片制造业移师海外到中国台湾和大陆。如果美国有此远见,为建立基因组学的产业集群奠定基础,可能会带来引人注目、一箭双雕的结果——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从此改变制药行业的发展路径,同时,促进美国经济健康发展。

克雷格•文特:基因组学的产业集群在哪里落户

克雷格•文特,作为最早给人类基因排序的科学家之一,他创立了塞莱拉基因组公司(Celera Genomics)、文特研究中心(Venter Institute),并与其他人合伙建立了合成基因组公司(Synthetic Genomics)。近期,他与《哈佛商业评论》的安德鲁•奥康奈尔(Andrew O’Connell)进行了对话。

问:技术是不是使得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答:尽管互联网意味着研究者不需要局限在某个地理位置,但基因组学产业仍将在某个地方成形。因为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雇主所在地。就像文特研究所坐落于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其中一个原因是那里有高技术人才市场。

问:拉荷亚(La Jalla)是否有机会成为生命科学的硅谷?

答:要看怎么讲,你也可以说现在那里就已经有一个产业集群了。它包括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索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文特研究中心、合成基因组公司和其他30或40家公司。这些组织机构和公司都在几英里的范围内,而且它们都应用基因组学。

问:其他哪些地区也有成为产业集群的希望?

答:波士顿地区正在发展出一个产业集群。英国的基因组学集中于剑桥郡,但是规模相对较小。不能将印度排除之外,因为那里有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优势。中国有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而且中国政府也希望能够推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经济产业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一个更综合的产业集群。(译者/李钊)

弗里博兹·嘉德尔(Fariborz Ghadar)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斯密尔商学院(Smeal College of Business)国际商业管理专业“威廉·施莱尔”教授。约翰·史维奥克拉(John Sviokla)普华永道咨询公司“战略和创新实践”委托人。迪特里希·斯蒂芬(Dietrich A. Stephan)个性化药物联盟(Personalized Medicine Coalition)董事。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