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从敬畏数据开始

培训讲师谈管理:从敬畏数据开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大数据在管理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全球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热点。 《哈佛商业评论》本期有关大数据的系列文章,以其深刻的洞察和见解,为关注这一前沿话题的企业家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发。


  从中国企业的角度出发,应该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呢?我认为,第一步要从敬畏数据开始。


  为什么要提“敬畏”二字?首先,正如文章所揭示的,大数据以其大、快、广(即3V: Volume, Velocity and Variety) 让人望而生畏;同时,又以其强大的用途和价值让人心生敬意。因而敬畏二字恰如其分。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抱持对数据的敬畏之心,对于我们(中国企业)克服大数据应用的两大障碍,即文化的和现实的障碍,非常有必要。


  从文化的角度,中国文化传统上有重谋略、轻技术的倾向。逛一下书店的畅销书柜,关于成功企业的读物,汗牛充栋多是聚焦于战略与定位,鲜有讲数据,或讲营销科学的。其实,营销科学,即基于数据分析的营销科学,早已占了全球顶级商学院的大半江山。


  诚然,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好的战略与定位,但是即使诸葛亮生在今天,他能掐会算的本领也不得不让位于诸如全球鹰之类的技术侦查手段了。


  所以,强调对数据的敬畏之心,可让我们克服重谋略轻技术的文化DNA,尽量做到战略与数据技术并重。这也是《哈佛商业评论》本期相关作者在文中努力传达的信息。


  从现实的角度,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和由此带来的机会,可能会让大数据带来的6%的利润优势(详见安德鲁·麦卡菲和埃里克·布林约尔松文章《大数据:一场管理革命》 )显得微不足道。企业家如果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和回报,又何必把钱花在大数据上呢?这种想法当然无可厚非。


  时过境迁,如今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正在转向精细型的增长。


  大数据应用的吸引力必将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数据有敬畏之心的、率先进行投入的企业,将更有机会在未来竞争中取得先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敬畏”数据呢?《哈佛商业评论》本期的有关大数据的系列文章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三个层面。首先,“敬畏”数据体现在,把决策建立在数据上,而不是仅凭直觉和经验。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里,即便是以往屡试不爽的经验也有可能翻船,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其次, “敬畏”数据体现在注重对数据的收集,而且是有创新的收集。数据不仅对那些身处数字化产业的企业,如电商、社交网站有用,也可以为传统行业带来裨益。


  最后, 我想强调一点,“敬畏”数据还体现在对数据人才的尊重和重用。达文波特和帕蒂尔文中对数据人才用了一个非常好的称呼:数据科学家。


  科学家不同于IT工程师,也不同于市场调研员。科学家的核心在于探索与创新。也就是说,企业要给数据科学家以动力和一定的自由,通过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把大数据带来的挑战转化为企业向上的机遇。


  记得几年前笔者曾给某金融机构介绍数据库营销。该企业对数据不可谓不重视,仅从新近招募的海归博士的数量上就可见一斑。然而,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却惊奇地发现,这些海归博士们都被要求每天穿着和柜面营业员一样的统一制服。一件小事,却可看出这些数据人才显然未被当成数据科学家来看待。


  之后的进一步交流,果然印证了我的猜测。如果数据人才不能被视作科学家,那么对大数据的应用也就会相应地大打折扣了。


  达文波特和帕蒂尔文中说得好,今天的数据科学家就好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华尔街的数量分析师。由此类推,如果不能把握当下这个正在兴起的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那么未来的成功企业与落后企业在大数据应用上的差距,就好比是一家倚靠数量分析的精英对冲基金相对于一个靠三寸不烂之舌吃饭的股评家一样。


  因此,在此真心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能从敬畏数据、尊重数据科学家开始做起,以迎接大数据时代及中国经济转型的双重机遇与挑战。


  相关系列文章:大数据:一场管理革命 | 大数据实用指南 | 中国更应推进“数据公开” | 数据科学家: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 | 百分点:大数据+个性化营销


  作者陈宇新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坤集团市场营销学访问教席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Polk Brothers零售学教席教授、市场营销学终身教授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