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信息愈灵 买家愈精

培训讲师谈管理:信息愈灵 买家愈精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选择引擎”的提出

去年,笔者参与组织了一场以信息披露政策为主题的白宫峰会。我们在会前给来自60多个联邦政府分支机构的300多名登记者发去了会议资料,在资料开头的两句会议提醒之后,我们告知大家:如无特殊要求,所有参会者将被默认为选择了“健康午餐”。

在大约10行字之后,我们对此做出了解释:“健康午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一份三明治——无麸苏打面包夹豆芽、大豆奶酪。”在会议资料的最后还有一句话:只要参会者发一封题为“完整披露”的邮件就可以获得一份“特殊奖品”。

结果,80%的参会者都没有对这份看上去就不怎么样的午餐提出异议,同时仅有1%的人获得了奖品。峰会当天早晨,我们通知参会人员,他们大部分都“选择”了一份大豆奶酪三明治作为午餐,人群中顿时发出阵阵哀怨之声。其实不必担忧,我们只是开了个玩笑,真正的午餐里还有味道不错的火鸡和金枪鱼三明治。这一测试验证了我们的预测:高学历的专家也好,政府官员也罢,多数受众无法完全吸收我们传递的所有信息,并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他们不知不觉地选择了大豆奶酪三明治,不知不觉地错过了奖品,究其原因,并不是人们太过粗心或愚钝,也并非对获得利益毫无兴趣;而是他们是正常人,拥有着人类的通病:理性思维的惯性和局限性。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惯于玩弄文字游戏的美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大量远比我们这个“大豆奶酪”实验复杂得多的资讯。我们总是收到一些非常重要却晦涩难懂的信息。此前已有许多人做了不少改善信息披露的尝试,包括将复杂的合同语言转换为“平实语言”,但收效甚微。但我们不能据此认定这些试图做出改变的人能力不济或不够努力,相反,这只说明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事物是何等之难。不信,你试试拟一份《系鞋带说明》。

虽然艰难,但我们仍然乐观地认为,借助于现代技术和新政策的有效结合,信息披露的形式会改变,并且经济领域中许多行业的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改变。政府拥有的数据和私营企业披露的信息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可机读”格式,而这些转变将推进新型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选择引擎”(Choice Engine),即数据解读技术。

对企业而言,选择引擎的兴起既是威胁,也是巨大的商机。信息公开会使市场变得更加有效,而那些通过欺骗、混淆视听等手段或利用消费者信息搜集惰性占据市场的企业,最终将失败。最大的赢家将是充分利用新的数据资源设计产品和服务的公司,特别是那些能运用选择引擎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决策的公司。

这一判断听起来太过美好抑或是可怕,以至于难以置信,但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的发展史则能证明这种疑虑是多余的。如今GPS无处不在,我们对它已经习焉不察,但其实直到2000年,在美国政府下令取消对国防部的特定卫星数据进行加密后,GPS才快速发展起来。取消选择性加密后,公众可以免费获取卫星数据,于是,一些商业人士才能因材施用。如今消费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获得邻近店铺的优惠券,高尔夫腕表可以测量所在位置与下一个果岭之间的距离。GPS创新对售卖纸质地图的企业来说不啻为一场灾难,但它对于消费者和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却是福音。美国国家首席技术官托德·帕克(Todd Park)不久前透露,仅2011年,GPS就为美国经济贡献了约900亿美元。我们相信,相较于GPS,选择引擎的勃兴将会对国民经济以及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更大、更显著的变化。

开放的政府

数据共享无疑是GPS走向成功的关键,如今它已贯穿于美国政府的所有政策中。2009年,奥巴马在履任美国总统的第一天就发布了《透明与开放的政府》(Transparency and Open Government)备忘录,宣布政府收集和掌握的信息属于国家资产,要求各部门“以易于查阅和便于使用的格式及时披露”。初步举措包括建立data.gov网站(基于网络的清算中心,提供机读格式的政府数据)。之后,政府开始设定政策框架,规范如何公布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交互信息,以及双方的公开产品和服务信息。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已开始进行类似的尝试。

奥巴马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可能会加速推进上述举措,当然这一行动还需要得到共和党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支持。史无前例的数据开放与先进技术的结合,为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他们可以借此创造出鲜见的良性循环——消费者、企业及创业者们都将从中获益。面对如此巨大的价值诱惑,任何一个现代经济体都不愿错失良机。

成功的创业案例表明,政府的信息公开政策将会迅速获得经济回报。2008年,圣地亚哥的两兄弟麦克·阿尔弗雷德(Mike Alfred)和赖安·阿尔弗雷德(Ryan Alfred)创立了一家名为BrightScope的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对美国雇主定期缴款的养老保险计划401(k)做评估(该计划是一种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基金式养老保险制度,雇员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取决于缴纳金额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状况。——译者注)。负责该计划的美国劳工部要求雇主每年填一份表格,提供详尽的计划。这样的做法带来一个问题:填好的表格都保存在华盛顿的某幢大楼里,而BrightScope若想取得这些信息,就必须按照《信息自由法案》提出检索申请,分别索要每个企业的表格,然后等待纸质文件邮递到办公室;但按照这种模式建立企业的数据库,进展将会非常缓慢。然而,“开放政府”备忘录下达之后六个月,BrightScope就收到了一张包含所有表格的CD光盘。阿尔弗雷德兄弟旋即新招了15名员工,开始评估雇员数超过100 人的所有企业的401(k)计划,而BrightScope自己也很快就会成为被研究的对象,因为他们的雇员人数急剧扩张。

当独立第三方开始评估某企业的养老保险计划时,一些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比如,BrightScope因某个公司的养老计划费用过高而给出较低评分时,该公司的资产经理和计划主管就仔细审核该计划,各自提出费用更低、评分更高的替代方案。还有一次,某位公司董事会成员查看所在企业的BrightScope评分后大失所望,于是就把公司养老保险计划直接拿到董事会上讨论。这些说明,企业按政府要求披露数据后,往往可以因此发现自身问题并加以改进。

截至2010年年终,美国已有近30个政府机构和部门提交或完善了各自的“开放政府”计划,公开“高价值的数据组”,比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召回信息、国务院发布的旅游警告以及机场的准点报告。

在我们的白宫峰会中,某场午餐会(非此前大豆奶酪那场)安排了很多类似BrightScope的初创企业演示公司创意。每段展示之后我们都会问创业者:“你想获取什么样的数据?你将用这些数据做什么?”他们的回答揭示出无数潜藏的商机,涉及医疗、金融、能源、教育和很多其他领域。我们很期待,到智能披露和选择引擎开始迈入高速发展阶段之时,一大批新创公司能崭露头角。

神奇的智能披露

当政策制定者将目光转向商业领域时,他们推动信息披露的思路与在公共领域的方法大同小异,惟一可能的区别在于,商业领域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产品和服务日渐复杂,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愈发困难,而商家和消费者的潜在收益恰恰源于此处。好消息是,我们有智能手机,它能够让我们做到在十年前所无法想象的事;坏消息是,我们已经看不懂每月的智能手机账单。但如果运用选择引擎处理数据,不论要应对的是复杂的房贷还是简单的电费账单,我们都可以在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中把握关键。如同亚马逊和Netflix(在线影片租赁服务)能够帮助你决定读哪本书、看哪部电影一样,选择引擎还可以帮助你做更重要的决策。

什么是智能披露

什么是智能披露

美国联邦法律法规要求,企业须披露产品、服务等多种信息。某些情况下,信息披露是指产品上必须标注的文字声明(例如,“警告:吸烟可导致中风和心脏病”);有时,信息披露是以数据的形式出现,包括价格(房贷的利率)、基本产品特征(如食品的热量值)或官方评分(汽车碰撞测试的安全性得分);还有些情况,信息披露是企业或机构采取特殊行动时的提醒通知(收取透支罚金或上市企业进行股东选举)。

有时,只是披露不好的产品特点就足以改变企业和个人的行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曾做出规定,产品必须在营养成分标签上标明反式脂肪酸含量。到2006年,一份对229位美国人的研究显示,检验对象血液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下降了58%。不仅如此,企业生产和宣传产品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改变。

即使是信息呈现方式的细微改变,也会对人们处理信息和相应的行为带来重大且可预测的影响。某种食品的标签上表明了“90%的非脂肪”和“10%的脂肪”的效果大不相同。有证据表明,退休计划里如果将储蓄表述为退休后的可用月收入,而不是当前账户结余,员工选择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就会上升。研究还显示,在两份数据相同但外观差距较大的年报之间,金融专家会给外观更精美的那份年报更高的评级。事实上,对金融专家来说,一份赏心悦目的报告在效果上相当于企业年收入增加20%。

“人们并不总是能按自己所希望的那样理性决策”,诺贝尔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先驱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告诉我们,“人们受纷繁复杂的表象影响,行事拖拉且不会注意小字条款。你必须创造条件让人们为自己做更好的决策。”

不幸的是,披露和监管政策在制定之初就隐含了一个假设:只关注获取信息的成本,信息披露的结构和格式并不重要。破译和理解公开信息的苦差事就丢给了消费者。

消费者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复杂也太多,因此他们难以找出最契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谁都说不清自己使用手机的通话和数据流量的平均值和峰值(虽然我们的电信公司肯定可以),更不用说搞清楚其他电信公司开出的价格是否更划算或服务更好(即便我们的怀疑是真的)。即使涉及的金额更高,我们也一样难以做出理性选择。比如在选择抵押房贷时,哪怕货比三家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大多数人会选择他们拿到的第一份报价。也正因如此,企业才竞相投入时间、精力和人才去混淆消费者的视听——比如,将产品特性以小字条款夹在精心雕琢的文字中蒙混过关。一旦企业用这样的手段夺取市场份额,市场效率、其他企业以及消费者都将受害不浅。

良好的电子信息披露机制,应该保证消费者了解自己到底能得到什么,且可以比较。消费者对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价格理解得越透彻,监管者介入的就越少。在2009年出版的《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一书中,本文作者之一理查德·泰勒·和法学学者卡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共同提出了RECAP框架(RECAP指记录、评价及可选价格比较)。

奥巴马政府和卡梅伦内阁都以不同的方式采用了RECAP,并且为其加上了更为朗朗上口的名字。在美国,它被称作“智能披露”,意指“及时地以可机读的标准格式发布复杂的信息和数据,以俾消费者明智决策。”而在英国,它则被命名为“自数据”(midata),目前主要关注零售银行、能源和手机通讯数据。

2011年颁布的《消费者隐私权法案》(Consumer Privacy Bill of Rights)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存取自己个人数据,如今这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近期,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题为《反思个人数据》(Rethinking Personal Data)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个人信息代表着新的资产类别——而这一新的资产类别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将会比4.1万亿美元的互联网经济更大。美国的“智能披露”和英国的“自数据”计划把个人数据所有权、查询权与现行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相结合,它们或许会成为全世界制定数据政策的模板。

选择引擎时代降临

无论被冠以什么名称,智能的信息披露都可以被归为以下四个大类:(1)官方收集和发布的产品和服务数据;(2)政府发布的个人数据(比如社会保险缴付和纳税申报单);(3)政府督促私营企业以电子化方式披露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及特性;(4)政府督促下,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向消费者公开的消费者个人数据。

截至目前,以上四类智能披露中的前两类已初见成效。有时,政府机构需要做的仅是找到信息传递的更好方式。比如,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的“蓝色按钮计划”(Blue Button Initiative),按照该计划,只需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上一个简单的App,退伍军人就可以从管理局官网上下载他们的医疗记录。

然而更普遍的情况则如同GPS的发展历程——创业者只有最终找到应用政府数据的新途径,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例如,当很多城市公开地铁和巴士的实时位置讯息时,开发者们便迅速发布了为上班族设计的App。接下来,创业者们利用私营企业提供的数据(比如,药瓶上的标签,审批过程缓慢的信用卡或是谷物包装盒上的成分列表)开发App,将发动一场消费决策和企业决策方式的革命。

毋庸置疑,大部分美国消费者已经改在线上研究产品和购物了。以旅游行业为例,Expedia和Travelocity等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替代了旅行社,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搜索、选购机票及预订酒店。而Kayak等聚合不同旅行网站信息的平台则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旅行网站的服务,从而保证了旅行网站市场的充分竞争。

选择引擎呈现出不同的商业模式:票务类网站是依靠抽取手续费获利的典型;而聚合平台虽然并不直接销售,却能获得广告收入。当然,这些服务还不完善。比如,你很难通过这些网站了解到超重行李如何收费,或酒店的停车费。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消费者在线上旅游市场中选购产品更加简便。全面推行智能披露,将会使所有的费用如同机票或酒店房间的价格一样透明,从而进一步推动线上旅游市场发展。

旅游网站仅是开始。你是否在犹豫该当机立断买台新电脑还是坐等降价?快去点开Decide.com;担心你退订的服务自动续约?登录BillGuard,它能监控你的储蓄账户和信用卡的状况,并在出现自动扣款消费时,它会向你发送提醒;想要确保你购买的产品达到某种环保和社会道德标准?

GoodGuide能够帮助你找到符合标准的防晒霜和花生酱等林林总总的产品。诸如此类的第三方中介竞相以人性化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如果它们能成功,未来消费者就可以轻松地找到适合的信用卡、查看账单或是选择房贷,就像搜索机票一样便捷高效。

技术并非阻碍选择引擎从测试阶段跨越到颠覆市场阶段的拦路虎。(80%的美国人使用互联网,50%的美国人使用智能手机;全世界智能手机使用量超过十亿台,并且这一数字预计将在三年内翻番)。当然也不是因为信息需求不足、缺乏创新理念,更不是缺少奋发有为的企业家,同样也不是因为信息存储的价格和信息处理能力匮乏;相反,硬盘价格正在走低,电脑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网络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惟一的障碍是,获取数据的便捷性。

许多情况下,选择引擎需要两类数据。一类是销售条款:价格、罚款、支付时限等;另一类是使用数据:以选择话费套餐为例,如果你不仔细斟酌手机升级后数据消费带来的变化,就根本没法选择合适的套餐。毫无疑问,创业者们已经设计出BillShrink这样的选择引擎,它可以分析你手机数据的使用情况,然后为下一份话费合约提出建议。但现在,你需要向BillShrink提供你在移动运营商网站上的用户名和密码,许多消费者对此仍有顾虑。即使解决了这个问题,BillShrink还得从那些相互竞争的运营商网站上“抓取”价格数据。如果各家价格变动频繁,或者像信用卡那样根据积分而制定不同的收费,选择引擎就很难生成个性化的建议。在这类领域中,现代市场的调节手段可以为选择引擎行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从逻辑上来讲,下一步应该是用可机读的标准格式文件替代连篇累牍的小字条款,应以选择引擎可以输入、转译和分析的形式公布其价格及合同条款的细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从2009年开始朝这一方向努力,它要求企业、共同基金和信用评级机构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公布信息。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披露信息的成本,还降低了分析师、审计师、投资人和监管者分析数据的成本。标准格式的数据还可以优化投资决策。话费套餐、信用卡和房贷等领域的监管者也应当效仿这一做法,要求被监管者按标准格式披露数据。

在个人信息披露方面,有一条基本原则——如果企业收集了个人的使用数据,那么个人就有权获取这些数据。这条原则与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地的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努力相一致。在英国,消费者有权以“简单易懂的格式获得数据”。不过现实让人失望,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所给出的“简单易懂”格式,其实是“一大堆毫无用处的印刷品”。英国议会目前正在考虑起草一部法律,把要求信息披露“明白易懂”改为“可机读且可以上传”。这一改变不仅会显著地提升监管效力,还将创造出新的商机。

有一个例子值得探讨——百货店的消费者俱乐部。许多商店会为会员提供特定货品的优惠,以鼓励消费者加入俱乐部。商店在逐渐了解消费者购买习惯中获益良多,比如,商店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设计优惠券。对消费者而言,这些数据也可以有很多用途。如果家人对麸质过敏,不妨使用选择引擎分析购买的食品,找出可能引起过敏的成分;如果想要减肥,选择引擎会建议你放弃什么食物、替代品有哪些。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特易购(Tesco)最近宣布了一项计划,允许会员使用自己的数据。

我们认为,诸如此类的数据获取方式代表着未来的潮流,前途不可限量。消费者一旦能够接触并掌控他们的个人数据,商家就能针对性地满足个体而非整体市场的需求。这一判断与多克·西尔斯(Doc Searls)撰写的《意向经济》(The Intention Economy)不谋而合。西尔斯在书中认为,消费者需求将日渐主导供给。

诚然,用户数据披露都会涉及隐私和安全两个重要事项。向消费者提供数据的企业已经被要求必须以安全的方式提供数据,因此,企业使用消费者个人数据、向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应该不会威胁到个人隐私。在很多案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获得个人数据,核实数据的准确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和政府就不必强调安全。例如,几位家庭成员可能会共用一张购物卡,卖方应该允许购物者由于特定原因放弃数据追踪,且全家人都应有权选择集体退出。

将个人数据纳入选择引擎的尝试已经开始。在美国,绿色按钮计划(Green Button Initiative)是业界主导的项目,其背景是白宫要求消费者能够上网获得个人的能源使用数据。根据最新统计,服务着3600万家庭和企业的35家公共事业单位已承诺或已启动绿色按钮,目前有超过30家企业正在开发相关工具来利用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会成为智能电网,帮助资产规模超过1.2万亿美元的供电行业预测和应对能源需求峰值的技术服务。这一计划将在第三方开发者那里创造就业机会,还将帮助企业和家庭减少能源支出。

早做准备并加入上述计划的企业将占据有利位势,因为他们将有机会设立数据行业的标准。绿色按钮计划中的公共事业企业和特易购等百货商店,已经建立了保护数据的互通性、安全性和隐私的防护措施。这些措施为检验这类数据披露的效果提供了机会。

推进监管变革

在改善智能披露方式的过程中,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避免给企业增加沉重的成本负担。合理的路径是从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开始试点。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企业遵守政府新规的直接成本非常低。

对公司来说也有有利的一面,更简洁明晰、功能更强的信息披露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一轮又一轮的监管,还有助于建立更平等的竞争环境。一般来说,经常被消费者投诉且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往往隐藏在小字条款中,很难被察觉。如果将所有的费用透明化,监管者就不用花那么大精力告诉企业哪些收费合规、哪些收费不合规,从而将精力集中在促进市场开放、鼓励竞争和刺激就业等更宏大的问题上。

同样需要监管者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如何监管选择引擎,推进智能披露。若我们只是简单地将混淆视听的始作俑者从卖家转换成选择引擎,那结果将令人失望。监管的首要原则应是确保选择引擎的商业模式公开透明。举例而言,消费者有权知晓选择引擎是否从服务提供商那里分成。监管者还应当保留对选择引擎的推荐进行监督、审察的权力。理想状态是,消费者和信息聚合平台协力保持选择引擎透明真实,市场能够自我调节。

在市场中,由于消费者有着对所购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直接体验,选择引擎有足够的动力去阻止商家“刷好评”。事实上很多选择引擎已经投入大量资源来做这件事(比如Yelp的反水军行动)。然而诸如话费套餐或房贷等,消费者很难确定选择引擎提供的是不是最优选项。针对这个问题,包括营利的聚合选择引擎以及非营利的《消费者报告》在内,很多商业机构可以用卧底购物者等方法来审察选择引擎所给出的建议;其次,消费者协会还应有权审核选择引擎所给出的建议,查看其是否受到某些可疑因素的影响;最后,选择引擎的监管者绝对不能阻碍创新。电子披露本质上是灵活可变的,能够适应任何新产品和新服务。

另外一件事可能需要监管者介入。你是否曾注意到,床垫通常会被冠以冗长复杂的品名,这不只是营销噱头,床垫厂商的如意算盘是,通过给不同零售商售卖的相同床垫冠以独特的名字和识别码,购物者就无法进行比较。你几乎无法辨别在梅西百货看到一款床垫,和在街边小店试过的床垫,是不是同一款。这也同样保障小型零售商的销售,因为不存在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同一款”床垫的竞争者。

房贷则与上述行业不同,价格是消费者关心的惟一属性(谁会想要舒适豪华的房贷?)。因此,上述混淆视听的伎俩在该领域无法得逞。然而在零售领域,这种策略无疑会降低市场效率。原则上,若要求生产商必须标明等值产品,智能披露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政策总是可以被规避,生产商只要假借技术上的独特性之名,在供货模式上动些手脚,就能够继续混淆视听。我们认为这一问题亟待关注,并且希望大胆创新的选择引擎创业者以及技术能够解决它。

赋予消费者权力

比起我们的祖辈,今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曾几何时,所有电话都是黑色的拨号盘,所有房贷(至少在美国)都是30年固定利息,所有人都用现金购物。即便如此,他们面临抉择时仍然非常纠结。如今,智能手机、浮动利率贷款以及信用卡让我们拥有了更多选择,但同时也让我们更难挑出最好的选项。

技术为社会带来了新机遇,可以帮助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找到最优选项。关键在于用智能披露的数据武装消费者。单靠智能披露并不能保证消费者成为更精明的决策者,但就像大数据帮助企业改进商业战略那样,智能披露可以让机器和复杂的选择方案为消费者服务。这项政策创新有望带来“三赢”局面:消费者能够获得最适合自身偏好的产品和价格方案,最终降低生活成本;企业可以靠物美价廉来赢得竞争,不用担心被使用欺诈手段的无良企业夺去市场份额;创业者和创新者可以因发明服务消费者的新方式而获得成功。

此外,智能披露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更好的信息披露和选择引擎的涌现,将革命性地改变政府和企业、公民之间的互动方式。按照美国行政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的估算,每年,个人和企业约有90亿小时浪费在美国政府要求填写的各种表格文书上(每人约合38小时)。迄今,这些信息仍大量留在纸上,或以无法机读的语言存储。技术的改进以及相关政策的细微变化都能够大幅减少文书工作的麻烦,同时,政府可收集的有用信息量也会大幅增加。例如,美国的学生现在能够通过数据记忆工具预填联邦助学申请,同时提交一份由国内收入署(Internal Revenue Service)提供的电子版纳税申报单,这极大地简化了这项非常繁琐的申请程序,为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节省了几小时的麻烦,并铲除了希图继续深造的低收入者的申请门槛。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此类创新。

选择引擎的兴起不仅能造就超级购物狂,它还将使市场更高效,创造新的商机,改进政府服务公民的方式。选择引擎绝对不容小觑!(译/熊静如 校/李钊 戴险峰)(陈公正对译文亦有贡献)

理查德·泰勒(Richard H. Thaler)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拉尔夫和多萝西·凯勒杰出服务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与卡斯·桑斯坦合著《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企鹅出版社2009年出版)。

威尔·塔克(Will Tucker)哈佛大学智囊机构ideas42副总裁。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