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中国在全球制造商眼中是否仍具竞争力?

培训讲师谈管理:中国在全球制造商眼中是否仍具竞争力?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世界工厂。而近年来有一些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成本日益上涨,加之人民币有可能对美元升值,对全球制造商而言,中国是否仍具竞争力?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低附加值的出口业务将可能被迫转移到别处,而面向国内市场、高附加值的复杂性消费类产品则将直面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背景下,一项对于在华运营的制造型企业的最新调查显示出这些企业是如何快速地学习在这个变化的大趋势中继续保持其竞争力的。


 


近期发生在中国的一些不确定和冲突性事件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帮助。拿高科技领域举例,谷歌和中国政府之间令人不快的针锋相对,以及作为自主创新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出台新规,要求高科技产品销售企业必须包含中国知识产权,都令外国企业感到不安。


 


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仍有很多因素让中国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与其他一些低成本国家所能提供的条件相比,中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综合优势:成本低但技术先进、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供应链,基础设施,技术和监管环境有所改善,生产技术和加工流程也更为完善。


 


中国3月份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似乎使得人民币不太可能在近期大幅升值。而这一单月72.4亿美元的逆差也显示出中国国内市场正在迅速扩张。在消费品方面,汽车进口的增幅名列前茅,比2月份时增加了170%


 


中国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的未来前景对很多企业而言都极具诱惑力。根据美国商会和管理咨询顾问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近日公布的《2009-2010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在接受调查的202家企业中,有将近83%表示将业务放到中国的首要动力就是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这一比例相对于2年前调查显示的71%又进一步上升。


 


除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之外,中国还有一些优于周边某些低成本国家的优势,比如政治稳定。几年前,很多企业都试图对冲风险,采取一个中国加另一国的战略,也就是同时在中国和另外一个邻近国家开展业务,它们之中有很多选择将泰国作为业务基地。然而眼下那里发生的政治冲突对当地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稳定的货币一直以来都对提高可预测性帮助甚大,便于进行预算、降低成本。两年前开展的同项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上升是被调查企业最为担忧的问题。但在那以后,中国政府的政策已经证明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另外,美商会的研究还发现,虽然中国工厂普遍仍处在执行创新生产实践的初级阶段,但是在周边一些低成本国家,此类精益技术和工艺更为缺乏。


 


科尔尼咨询公司(ATKearney)合伙人、制造业专家林莲云(Lian Hoon Lim)表示,另外一个诱人的因素则是集群效应。中国的三大集群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从香港至广州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及邻近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在这些地区,企业能够获得技术熟练的劳动力、经验丰富的本地管理人才、原材料和组件供应,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林博士表示:如果考虑以上四个因素,再环顾一下亚洲各国,包括次大陆,你就会发现相当多的国家不是缺少这个要素,就是缺少那个要素。


 


人力问题


 


然而中国仍在继续与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一项挑战做斗争,那就是:吸引和保留员工。经济危机造成的出口需求下降意味着出现冗员、劳动力市场火爆程度有所降温。但是截至2009年底,随着中国经济的向好,劳动力再次出现短缺。摩根大通(JP Morgan全球数据展望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主要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幅超过了供应增幅,这是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的第一次供小于求。结果就是,生产方不得不提高工资,以吸引工人。


 


博斯公司总监李昕晖(Stephen Li)指出,不断提高的成本和不断紧缩的劳动力市场正迫使企业考虑其他选择,以开展其低成本、出口型的业务。


 


美商会的研究发现,和两年前相比,中国2009年的劳动力和物流成本、以及劳动力易得程度的竞争力都有所下降。 2009年,28%的企业称自身有计划于接下来的五年内在中国内部进行迁移或扩张规模,这一数字在两年前为17%。中国的中西部城市,比如重庆、成都、武汉和郑州等都是可能的目的地。而在那些考虑搬到国外的工厂之中,超过半数称自己将会留在亚洲,并明确提到将印度和越南作为首选。拉美和东欧虽被列为第二和第三迁移目的地,但其得分远低于亚洲国家。


 


研究表明,那些留在中国的企业正在重新构造他们的人力资源策略来吸引和保留员工,包括提供更高的工资和提供培训。大部分被调查者——占比79%的企业都表示,目前正在为工人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而不是简单依靠薪酬来留住劳动力。李昕晖说:一些领军企业开始认识到,在经历了2009年的衰退期后,吸引和留住人才意味着要建立包含有如何增长业务和发展机会的更新的价值主张。


 


案例分析


 


尽管中国能够提供一些难能可贵的条件,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时,仍需谨慎从事,并考虑到不同行业所遇到的优势和障碍,个别衡量成本和收益。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林博士曾参与了六家企业对于是否在中国进行生产的决策过程,其中只有两家最终决定在华投资。


 


博士认为对于很多公司而言,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企业在2007年时想要扩张,来中国无疑是件无需犹豫的事情。然而近年来,除了成本的持续上升,他也指出要关注远距离供应链的可行性,因其正在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应该以何种方式审视将中国作为潜在的制造基地。


 


 在这六家企业当中,一家工业制品企业原本希望能够建立一家合资企业,但无法就合同条款与潜在合作伙伴达成一致,因而止步不前。另一家生产航空组件的企业由于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担忧,而决定另谋他处。第三家属于医疗企业,认为在中国投资将得不偿失。第四家同样决定不予投资。然而,一家生产塑料制品的企业则决定进入中国市场,因为这一产品的主要需求就来自于中国市场。而另一家生产工业设备的企业行事也很果断,因为它期待中国市场在未来将成为其业务的重心。


 


博士表示,中国在纺织品方面总体上颇具竞争力,但在附加值和复合程度低的纺织品领域则不然。他举例说,中国在床单方面竞争力并不强,但男式衬衫则是另一种状况这项工作很复杂。你需要剪出很多不同的布块,缝纫很复杂,你还需要做袖口、纽扣和衣领,还有不同尺寸。然后还有更加复杂的套装。中国在复杂成衣制作方面颇具竞争力。


 


中国在家电和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竞争力也很强。林表示。这方面的竞争力是劳动力成本足够低、技术水平足够高的综合体现。你可以在其他地方建立公司,比如柬埔寨。这些地方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但是,那些地方的生产力和对于该行业的熟悉程度并不高,而且大部分原材料需要进口。


 


面向中国市场


 


企业的担忧源于石油价格从每桶40美元飙升至150美元。就在突然之间,将货物从中国运到欧美所花费的运输成本变得异常重要。虽然如今石油价格已然稳定了下来,但人们对于石油价格再创新高的风险变得日趋敏感,林博士表示。


 


博斯公司的李昕晖表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计和实施长期战略,更多地关注产品竞争力和供应链的塑造。


 


然而不论是哪个行业或是供应链,另一个持续变化的挑战则是如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消费者是尚待开发的资源,同时也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的、口味各不相同的资源。博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Edward Tse)在该研究的分析中写道:虽然中国的市场向全球产品敞开了大门,但中国消费者也是异常本土化、坚持传统习俗与审美的,而且一个地区和另一个地区之间会有极大差异……在市场和口味不断变化的同时,很难预测中国消费者会走哪条路。


 


而结论则是,谢博士建议说,那些试图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的企业绝对不能自鸣得意,而必须注重生产流程的升级换代、留住人才、严格控制成本,还要了解他们的客户。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