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雄心vs. 现实:中国企业高调国际并购案的共同之处

培训讲师谈管理:雄心vs. 现实:中国企业高调国际并购案的共同之处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雄心日益显现。最新的一起声明是124日,百度宣布将进军日本搜索市场,与谷歌及雅虎等巨头在海外展开竞争。在过去几年内,更有一系列国际并购案备受瞩目——其中包括2004年底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2004TCL集团收购著名企业法国汤姆逊公司的电视机业务,以及20058月阿里巴巴兼并雅虎中国。显然,全球化已经成为众多中国龙头企业进军国际舞台的一个关键词。


 


“他们这样做是正确的,随着世界市场的日益开放和持续的服务全球化,如果他们不具备全球化的企业规模,(这些企业)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全球的未来——亚洲经济的下一个挑战》的作者弗兰克·里克特(Frank-Jürgen Richter)如是说:“强大的变革力量正在重塑竞争环境,对众多中国企业而言,全球化将是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然而近来,这些海外并购交易却开始向中国企业敲响警钟,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换来的大多是今天的举步艰难。1128日,雅虎中国宣布由曾鸣担任代理总裁一职,接替刚刚上任40天的谢文。三十多岁的曾鸣曾经是一名商业战略学教授,现已成为雅虎中国在两个月内的第三任总裁。
 


然而,对于曾经主导了阿里巴巴兼并雅虎中国交易的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来说,所面临的挑战远甚于挑选总裁人选。20067月,美国技术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中,百度以超过半壁江山的55%位居第一,谷歌占24%,而雅虎仅占7%


 


在今年9月底接受中国本地媒体《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独家专访时,马云表示他会“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让雅虎中国获得成功”,尽管他原本计划只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对雅虎中国的整合。文中称,据内部人士消息,雅虎中国从合并前的赢利状态转为目前月亏损约1千万人民币(125万美元)。


 


与此同时,与马云相比,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TCL集团的董事会主席李东生眼下的困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年8月,李东生对媒体承认自己低估了扭转汤姆逊电视业务困境所面临的挑战。


 


20061031日,在一份面对公众投资者的正式公告中,TCK宣布,由于欧洲业务自收购以来累计亏损高达2.03亿欧元(约合20亿人民币),TCL将终止欧洲大部分电视机业务的运营。此外,公司将开始实施新的重组方案,并针对欧洲业务引入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TCL与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建立的手机合资企业也因亏损加剧,在短短9个月之后于去年解散。


 


壮志凌云


 


正如马云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所说,他为公司取名字叫“阿里巴巴”,因为他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全球。我做淘宝,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注:淘宝网是中国最大的C2C交易服务商)……我注意到,由于Google的崛起,eBay的营业额在下滑,连雅虎的船都在摇。我们必须寻找全球的战略联盟,最好是一个搜索引擎,以避免被可能的竞争格局排除在外……收购雅虎中国可以满足所有这些梦想。”


 


马云押的赌注是“雅虎的搜索引擎,未来的国际化平台和品牌”。他还说,这是阿里巴巴全球化过程中的必修之课,“即使今年不做,明年也还是要做”。当然,他表示如果以后再收购公司,“得提前一两年做准备工作,得把账算得清清楚楚,里里外外翻个透”。


 


至少在一件事上李东生和马云的观点如出一辙:“全球化这条路一定要走。今天不走,明天也要走。”他曾在去年的一个中日论坛上发表演讲说:“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积极走向海外’,因为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将有赖于中国企业成长为国际级企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TCL带头向一个真正意义的全球化企业迈出了第一步。”


 


TCL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时,李东生还说过:“(海外收购带给我们的)优势就是获取核心技术和国外的销售网络,再加上TCL成熟的管理团队、低廉的人力成本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这将是一个双赢的收购。”


 


相比之下较为低调的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在911日于北京举行的“2006中国企业高峰会”上,曾就联想海外收购的动机解释说:“联想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30%,在现有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都将是异常困难的。”他将提高利润率比做“从毛巾里拧水”,同时,他坚信“全球化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并补充说:“当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机会到来时,我们紧紧抓住了它。”


 


杨元庆列出联想已经做好“全球化准备”的几个优势:首先,继续保持国内市场的营业额;其次,是联想高效率、低成本以及重研发的核心竞争优势;第三,已具备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双业务模式。他说,“联想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对手竞争”。


 


研究人员也在探讨着这些海外收购案背后的原因。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两位学者陆学平和金润圭在近期发表的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研究论文中得出结论说,中国企业进行跨境兼并与收购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包括核心技术、资源和品牌在内的战略资本。此外企业还可借此开拓海外市场,抬高股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等。而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充足的外汇储备,又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两位学者还补充说,由于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现在正是收购西方那些苦苦挣扎的制造型企业的好时机。


 


困境中的远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康荣平指出,鉴于国内市场和资源的有限性,中国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走全球化道路。但他同时表示,“通过兼并和收购实现企业全球化将是最难走的一条路。原因之一是,现代商业语言和游戏规则都是由西方制定的,而中国企业在历史上,又极其缺乏海外并购的经验。”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旅注定充满艰辛。其中的一个原因,用前任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区主任、中国观察家詹姆士·金奇先生(James Kynge)的观点也许能得到最好的阐释。他说:“中国制造企业(能源企业另属单独一类)进行海外收购,并非强者出征,而是弱势所逼。”


 


据康荣平说:“现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远远多于那些已经声名显赫的跨国公司。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国内市场充满了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步伐又在不断加快。中国的企业本来就诞生于一个艰难的环境中。因此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道路将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康荣平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与金融时报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居伊·德·容凯尔(Guy de Jonquieres)不谋而合。后者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写道:“亚洲企业不应急于进行全球化。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经营者,要顺利完成本土企业的整合也已经够难了,更何况跨境收购,难上加难。而中国的历史还没有教会中国企业从容应对海外收购这一任务。”他援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杨国安教授的话说,“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政治动荡形成了一种极其短期导向的企业文化,公司结构通常基于由上至下的指挥模式,严格控制在一位集所有权力于一身的领导手中。”


 


对海外市场的错误判断


 


康荣平表示,用失败对TCL在国际市场的表现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TCL在泰国的工厂目前运转良好,其北美业务也在上季度实现收支平衡。然而,TCL在欧洲的失败确实为后来者留下意味深长的经验和教训,对此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华东师范大学的两位学者在他们的文章中得出这样的结论:TCL收购的海外资产存在管理和债务问题,而这些问题肯定会在短期内让TCL陷入财务困境。另一方面,TCL在谈判过程中过于急切的态度使得公司的真正目的未能得以实现。“TCL进行收购的真正动机是要获取对方彩电业务的核心技术,但实际上,他们得到的却是即将淘汰的CRT技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两位学者指出:“他们的全球化步伐实属局势所迫,并不是一个最佳战略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理管理学院管理学教授张德成在接受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采访时,从以下四点分析了TCL的失败:


 


1.              CRT彩管电视是一个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应该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生产,而不是欧洲。


2.              欧洲彩电市场的需求已经从CRT彩管电视转向平板电视。<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COLOR: bla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