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小米黎万强:我的设计管理三板斧

培训讲师谈管理:小米黎万强:我的设计管理三板斧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3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作者:黎万强/小米科技

上周五,我参加了今年的IxDC互联网产品大会,也受邀做了上午的开场演讲,跟大家分享了下我自己和小米在设计管理方面的一些心得想法。

我就是设计师出身。我自己就非常关心设计管理的话题。一直以来,我在一线做产品经理、设计师和市场营销的时候,都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简单、直接、有效地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一个产品方案,一个界面,或者是一个市场营销的方案。

面对这个命题,我们必须提到一个词——管理。尤其是在今天,管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个有负面色彩的词。很多企业家、行业精英在包装自己时都避讳说自己在做管理,更喜欢说自己是首席产品体验官、首席架构师,似乎这样很时髦。

接地气、驻一线当然是好事,但我们实在没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况且,在日常管理时,我们会遇到很多陷阱,很多坑。有时候我们看了一些讲管理的书籍,自以为深谙管理之道,然后把很多时间花在面谈、沟通、开会等东西上面。

那么,到底什么能提供给我们”一剑封喉”的瞬杀力?这是我想分享的核心内容。

所以,开场我就开宗明义说,我所理解的设计管理三板斧,有三个关键词:坚持战略,死磕到底,解放团队。

坚持战略

在开场时,我的PPT第一页就是小米吉祥物米兔的图片,这是只满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兔子。

我特别向听众介绍这只兔子,因为它本身就是小米坚持品牌设计战略的产物。

很多人问我,什么才是好的战略,我的答案是:能够坚持的战略就是好战略。

这是所有产品、设计、营销决策的前提,特别是对新的创业企业而言,这是优先级最高的事。

设计一个全新的品牌,第一步肯定要思考整个公司的定义,就是“我是谁”的问题,并且要围绕“我是谁”来展开很多基础的工作。

品牌的发展历程无外乎是识别度、美誉度、忠诚度三步。识别度是让大家知道你是谁,是出现在用户视野内;美誉度是让大家觉得你不错,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是让用户真正爱上你,走到了用户心里。

那么,好的品牌识别度该如何开始呢?从开始就要认真想想,产品名字也好,产品的卖相也好,公司的slogan也好,这些基础工作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反复揣摩。

有了这些,你才能有体系地去思考你面对的市场,你的产品,根据你独特的DNA拿出鲜明独特的设计。

好的品牌自身就会说话。比如无印良品,我是他们家设计理念的粉丝,看到他们,就能直观感知到简约适度的设计感,让人称道的好品味;大家看到苹果是科技和时尚。很多时候我们拿到苹果的产品的时候,我们感觉我们拿到的是未来。

再比如,可口可乐的经典红色设计,大家看到的是年轻,激进,欢畅;而小米是橙色,我们想要的是一种发烧,年轻,热烈的感觉。

小米的品牌宣言是“为发烧而生”。定这句话是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所幸从公司成立第一天我们坚定了这个设计定位,到现在已经是第4年了。公司的第一个产品MIUI,就已经用上了这样的产品slogan了。

做手机之前,我们本身都是发烧友。当初想的就是能不能做一款我们自己喜欢用,适合我们自己用的产品。因此当时整个产品的切入点,为发烧友做设定,其实本身是为我们自己做设定。

是这群人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基因、思维和气质,这确实真是很幸运。

定义战略难,坚定不移地执行不动摇更难。这期间要经历很多考验,做不少抉择,但我认为,一个好的战略至少是能坚持十年不变的。

比如Nike的“Just do it”,沿用十多年历久弥坚;农夫山泉有点甜,也至少在广告语上用了10年。肯德基,we do chicken right .这个有很多有趣的中文解读,你们懂得……也用了超过10年。

小米的情况呢?我说个很细微环节中的例子。

在小米的包装盒方面,从最早1代开始,到2代,3代,包括红米手机,我们都用了环保材料工艺,坚持可回收、可降解、可利用。

红米手机的包装盒我们也尝试过其它选择,包括黑色和红色的方案,但是我们否决掉了。因为我们希望红米能够继承整个小米的整体的品牌感受。

更大的挑战在于,当初我们做红米的时候,不得不更多考量成本。坚持现有品质标准,包装盒的成本将近10块钱。对于799元的手机来讲,10块实在是天价了。当时有同事建议我,能不能用两块、三块的包装啊,便宜一点。别人用两块的,我们用三块的也好。但是雷总后来说,不行,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你看,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会经常面对很多部门会给你压力:“哎呀,这个我们成本很高,能不能不坚持以前的那些东西?”

所以,我们在定义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坚持战略会非常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要妥协、不能动摇,好的战略,要坚持十年,不动摇。

标签: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