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但不少企业却苦于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员工培训效果不佳。怎样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呢 先从影响员工培训积极性的因素分析入手。概括起来主要有组织因素、体系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 接下来,我们从这些因素入手一一探讨提高员工培训积极性的措施:
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决定其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因此,要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首先应从树立其正确的培训理念开始。通过由组织到个人、由领导到员工的层层引导,使全体员工实现“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转变。
1.塑造企业文化培训。应在企业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培训理念,在企业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2.提高领导重视程度。企业领导应积极倡导培训,对培训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组织机构、培训经费、培训软硬件等培训资源上提供保证的同时,做培训实践的积极参与者。
3.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培训、终身培训的意识。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转变、激励手段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员工转变培训观念,使其意识到面对竞争,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是赢得竞争,保持竞争优势的唯一选择,从而实现变被动参与培训为主动要求培训的根本转变。
培训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是引发培训效果不佳、导致员工培训积极性受挫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即通过工作分析、需求分析开发合理的内部培训体系(包括:制度体系、师资及教材体系、方法体系等)——科学地制定培训计划——多样的培训方式及有效的效果评价制度使培训制度本身得以完善——结合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将培训与考核、职务任用、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结合,建立“培训与薪酬挂钩,与职级、岗位调整挂钩,与岗位授权挂钩”等一系列制度,通过整体机制的联动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培训成果的顺利转化。
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激励”引导“行为” 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受到某种启发和引导而产生的有目的的行为,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过程的周而复始。因此,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除了引发其培训需求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其自觉地将培训动机转化为参与培训的具体行动。建立贯穿培训过程始终的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将培训课程分为基础性培训、技能性培训和拓展性培训三类,在培训参加者的选拔阶段使全体员工意识到培训既是对优秀者的奖励也是对平庸者的鞭策。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应对各位学员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通过精神或物质激励手段使员工认真接受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及时组织对培训效果检验,对优秀者适当奖励,而对于不合格者批评或惩罚。通过贯穿培训过程始终的正向和负向激励措施,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意识,促使其认真接受培训。 传递岗位竞争压力,促使员工自发参加培训提升自身水平。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引入岗位竞争机制。一方面,对岗位任职资格限定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良性竞争环境。
开辟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培训后的发展提供后续支持。针对不同类别的员工,设计适宜的职业生涯通道,激励员工通过参加培训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进而获得物质待遇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综上所述,提高员工培训积极性应从多方面入手,通过思想引导、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的相互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自觉性,从而实现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要我培训”须向“我要培训”转型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