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汉铭集团:IT公司的“儒文化”

企业培训案例:汉铭集团:IT公司的“儒文化”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尽管汉铭集团的主营业务是通讯技术与设备,但它却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做基石,支撑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2004年11月,汉铭集团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赴海外上市的代表之一。
“巍巍大汉,铭誉寰宇”——这是“汉铭”的来历,象征吉祥如意的红色飞白巨龙瓦当形LOGO,凝聚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尽管汉铭集团的主营业务是通讯技术与设备,但它却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做基石,支撑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司歌PK赛
司歌,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曾几何时,国内各知名企业纷纷创作了自己的司歌,然而每一名员工是否都熟知自己企业的司歌呢?当司歌流于形式不被接纳,它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脑海。
就在司歌淡出记忆的时候,汉铭集团重新点燃了它。
汉铭同事利用业余时间发挥各自专长,作词的作词,谱曲的谱曲,相继有6首歌进入了候选名单。2006年7月6日下午,以“龙舞天下,唱响汉铭”为主题的汉铭司歌发布会隆重举行,“汉铭之歌”、“汉铭颂”、“让爱引领未来”最终胜出,分别作为公司司歌、汉铭管理学院和汉铭阳光俱乐部的主题曲。
聆听这3首司歌,旋律十分动听,洗去了流行歌曲的铅华,又较昔日的军歌多了几分悠扬。然而无论从歌词的创作到旋律的谱写乃至歌曲的录制,全部来自汉铭集团的员工。
在汉铭集团看来,创作司歌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艺术创作PK,更重要的是让汉铭的每一名同事都会唱自己的司歌,切身感受公司理念。
“盛事佳节展新姿、金秋喜庆唱汉铭!”2006年9月30日,汉铭集团司歌大奖赛在北京太平洋洲际酒店隆重举行。汉铭大家庭200余名成员欢聚一堂,共贺双节!“也许我们唱的音不够准,也许我们还没熟记歌词,但汉铭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坚定‘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全员志向,创造更高的价值,同时也让汉铭精神引领大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产品部部门助理张帅的一番话道出了汉铭基层同事的心声。
“企业文化融汇在激扬的旋律当中,的确给人以震撼力。那一刻,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汉铭集团人力资源总监陈云青说,“唱歌还可以振奋士气,就像在军队中,你总能听到那嘹亮的军歌。”
说起创作司歌,在汉铭人看来,就如同从小就背下来的文学诗词,或许不能诠释其意义,然而当某个时候,会发自内心地感叹出来。当员工下意识地哼唱着司歌,汉铭的文化才深深地铭刻于员工的内心。
“巍巍东方,龙的故乡,汉铭在唱;厚德做脊,服务为梁,积蓄着能量。蓄历史之华,我们健行不息;聚时代之英,我们共济远航……”这首乐曲时常回荡在汉铭集团,致电汉铭公司你会发现,也是这首乐曲作为电话的铃声。汉铭的司歌,音乐的主旋律回荡在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凝聚着每一位汉铭人。
司歌作为公司品牌和标识的有机整体,其创作、导入和传唱标志着汉铭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打造“安居工程”
“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个小故事堆砌而成的。”从事了5年多人力资源管理的陈云青娓娓道出他的企业文化观。每季度公司都会分配各部门部分费用用于团队建设,而每次部门领用活动经费时,人力资源部都要求本部门提供一个部门内部能够阐释公司文化的一个小故事,然后将这些点点滴滴积累起来汇成公司企业文化案例库。
为打造汉铭价值共同体,保障全员与公司共同发展,公司考虑通过提供长期无息贷款的形式,资助汉铭同事的购房、购车和教育计划。汉铭阳光基金就此诞生了——凡在汉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用于购房、购车、教育,都可以从公司申请“汉铭阳光基金”无息贷款。汉铭阳光基金贷款额度为3万元至15万元人民币不等。对此汉铭集团有专门的评审小组,只要员工申请且评审小组通过马上就可以从财务部办理贷款手续,这无疑对员工是“雪中送炭”。正如汉铭阳光俱乐部的主题歌中所唱,“让爱引领未来”,汉铭对每个员工无私的关爱感召着每一位汉铭人。
中国有句古话,“安居才能乐业”。的确,当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员工们为买房买车大费心思,汉铭阳光基金的出现,让很多员工缓解了一大笔开销。陈云青看来,公司为员工排解些后顾之忧,大家才能更加安心地为企业工作,企业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年汉铭持续增长的业绩证明了陈云青的话。
今天当我们总在高谈阔论如何建设自己企业的文化时,更多地企业是在要求和规范员工的行为,而像汉铭这样,企业能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无息贷款帮员工解决买房、买车及至教育经费问题确实为数不多。也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更多地会去考虑如何生存与发展,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汉铭考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同时,还关注企业的人文建设,确实值得深思。
在汉铭的文化墙上,也和众多企业一样,印有自己企业文化的精髓。但在陈云青看来,真正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印在墙上的标语口号,而是发自员工内心的感受和体会。文字跟文化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IT企业跟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同事需要尊重,过多的刚性约束和控制会打击人的积极性。”陈云青总结了他的工作经验。下班晚归时,环绕办公区走上一圈,不忘对尚在加班的同事说,“工作别太晚,注意身体。”“不失一切时机地捕捉‘动情点’,除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外,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公司而言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凝聚人心。”陈云青说。
培训的“文化渗透”
汉铭管理学院是专门针对汉铭管理层而成立的商学院,帮助企业管理层提升领导力,管理学院同样信守了“厚德做脊,服务为梁”的宗旨,服务内部客户,追求更高的员工满意度。
汉铭集团每年的培训经费预算并不高,而成效却颇为显著,经验只有两个字——“用心”。“学习型组织”在汉铭不是夸夸其谈,真正形成了一种自觉,而这种自觉正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并落地生根成为汉铭的文化。
每周四汉铭雷打不动都有两个小时的分享交流会,分享最近的工作成果。若是某位同事参与了外部培训公开课,回来后必须把课堂的知识做成PPT,至少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时。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在培训上花费了较少的经费,却让更多的员工受益。不仅如此,汉铭更是给了那些参与外部公开课的同事组织、演讲、活动控制能力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汉铭每周的分享交流会,不仅是外部公开课的成果分享,更多时候是内部同事的研论。最近一次经验分享,是全体同事对姜汝祥的阅读分享会。当时汉铭同事看书之后,却有了抱怨——书中更多的是要求和约束员工的行为,却很少提及公司该给员工提供哪些帮助与服务。然而正是在观点的碰撞中,汉铭人给“请给我结果”的“我”做出了新的诠释——这个“我”不是公司、主管,而是自己。无论做什么工作,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
或许,正是这些耳“濡”目染,以及无所不在的“儒”文化熏陶,才让汉铭这家“刚硬”的IT企业得以变得“柔软”,真正聚拢了员工的心。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