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把握好激励员工的“三个适度”

把握好激励员工的“三个适度”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员工激励机制的好坏与企业的绩效息息相关,好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业绩目标的实现。而差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则会减弱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绩效停滞不前,甚至降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需要反复设计、不断修正。笔者认为在构建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三个适度”。

一是激励机制与员工个人需求的衔接要适度。每个员工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刚入职的员工期望融入团队,工作上发挥一技之长,以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主要需要,而处于管理技术岗位的员工,更关注工作的效果和别人对他的评价,以及赢得上下级的足够尊重和认可。因此,激励手段的使用要强调针对性。

二是正负激励的使用要适度。给予员工激励要以正激励为主,同时不能忽视负激励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激励机制的作用,体现在对员工工作方向的引导上。通过正负激励的作用,帮助员工回归到团结高效的状态上来。

三是激励机制的目标设定要适度。给员工制定的绩效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的目标不仅使员工丧失信心,还有可能造成资源的重大浪费。过低的目标,将会失去原有的激励效用,达不到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如何才能做到“三个适度”?经理人要深入开展员工需求调查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了解员工不同阶段的最主要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心理期望,使组织效率取得1+1>2的效果。同时,要合理设计员工岗位目标,做到人尽其才。因事设岗,因岗择人,把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避免企业人才的浪费,对员工个人来说,可以获得与其能力匹配的工作岗位,是对个人最大的激励。

在实际工作中,要设计多样化的员工激励方式。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有机结合,针对不同需求层次、不同的群体对象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方式。通过目标激励、示范激励、参与激励、关心激励、荣誉激励和竞争激励等多种方式,使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者得到足够的关心和鼓励。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