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民营企业生存发展之道:做好股权激励

民营企业生存发展之道:做好股权激励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发现最近咨询股权激励的人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民营企业老板们对这个员工激励形式,普遍是又爱又怕。爱的是股权激励这一机制,可以使公司骨干员工、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一致化、个人短期利益和公司长期利益有机协调,有其他激励措施无法替代的作用。怕的是怕驾驭不了这种激励模式,造成股权分散和股权的反激励。

现如今股权激励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企业管理实践。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认为,民营企业引入和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形成“着眼未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将极大的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

传统上,认为民营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是民营企业竞争优势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近三十年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凭借体制和机制的优势,顽强面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的双重压力,迅速成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外部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大型国企体制的完善、外资公司的本土化经营能力的提升,民营企业传统的所谓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在相对弱化。

在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和民营企业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看到传统的“工资+奖金”激励模式在吸引和凝聚人才、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民营企业的所有者有必要尝试引入股权激励机制。张雪奎教授认为从所有权层面强化人才激励,是民营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措施。

民营企业在其创业初期,主要靠其个人或家族人员的努力,但发展到一定阶段,靠原来的几个核心创业者已经无法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能否凝聚一个人才团队,就成了经营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大都为中小型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其企业经营历史短、个人创业成长发展的历史背景、规模相对小、未来前景不确定性强等因素,没有解决骨干员工的终极归属,因此在人才吸引和凝聚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

所以,引入股权激励机制,企业的创业者能释放部分股权给予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骨干和核心人才,这一方面有助于优秀人才将公司作为自己的事业平台。优秀人才其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他们需要事业的平台,以追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就感。如果企业不能提供给优秀人才一个事业的平台,那么优秀人才将寻求其他途径。

如果员工将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平台,自然就提升了凝聚力。阿里巴巴开始创业时,十多个人,此时如果核心员工觉得阿里巴巴只是马云个人的事业,就不会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这个传奇。阿里巴巴崛起的背后,股权激励提升经营团队的凝聚力、激发了创业活力。

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使被激励者拥有企业的股份,股权这个纽带将被激励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使其能够积极、自觉地按照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要求,为了实现企业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工作。

股权激励机制的施行,在理念和实际上使员工感觉为自己工作自然有助于其提升工作效率,自觉降低各种成本,使公司效益最大化。但是,股权激励并不是万能的。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认为,核心人才的激励首先应适时长短激励结合,物质激励与短期激励结合。过多的金钱激励并不利于核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非物质关怀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核心人才激励体系的设计目的是让核心人才感到企业对他的重视,感到有大的发展空间,有值得信赖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不努力的严重后果和压力感。因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系统性地建构核心人才激励体系来实现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