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员工激励作用的持续性和长久性,在企业内部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因为每个人欲望和决心并不能够保持的太久,很容易受到挫折,懒惰等种种客观因素所动摇和影响,而持续性激励的背后是激励疲劳。
其实目标始终都在前方,而且永无止境,目标过高,组织团队会望洋兴叹,会产生排斥和畏难情绪!而目标过低又会对人的激情大打折扣。激情不等于目标达成!只有高昂的激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效的行动策略才能让目标得以实现。
而把员工激励机制做为行为动力系统的推助器,也始终以企业和个人目标为导向,一个长期目标由若干短期目标组成,一个目标可能需要三步曲来完成,而企业更多的目标体系需要更多的若干步曲才得以实现。
走动式管理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业主管体察民意、了解实情与下级打成一片,共创业绩。这种管理风格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如:
主管动部属也跟着动。投资小,收益大。走动管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就可能提升企业的生产力。看得见的管理。就是说最高主管能够到达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
现场管理。日本为何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生产力呢?有人认为是建立在追根究底的现场管理上。主管每天马不停蹄地到现场走动,部属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得人心者昌”。优秀的企业领导要常到职位比他低几层的员工中去体察民意、了解实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只听“好”的。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员工觉得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的支持和努力,自然就会昌盛。
制度具备双重性:既规定和约束人们行为,且又激励人们行为。制度属“他律”范畴,属于制约与激发人思想与行为的外在因素。
当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要讲求协调性,两者并重,因此,企业要长久有效地激励员工,必须从建立和完善富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现代型企业规章制度做起,从体制上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发展和激励平台。
主要制度如:组织体系运营,权责科学化运营,物质奖酬制度,优胜劣汰奖罚制度,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工作设计制度,职工参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
人的思维各异,且具有多样性,能动性和易变性,且企业制度又是钢性的,讲求规范化和制度化,且管理比较“残酷呆板”,而激励核心是“人本”,讲求温情化,贴近化,所以完全的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适当地对制度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协调”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点。
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向上向下,还是水平式沟通,建立多途径,多角度,互动式的沟通机制,让上级与 下级保持平等协助的关系,经理人要把管理的过程视为沟通和相互间不断交流和提升的过程,将命令和教训转为留心与倾听,进行换位思考,学会使用多种沟通交流 的路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大大提升激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