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工业4.0”对外贸企业的启示

“工业4.0”对外贸企业的启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我们外贸企业是最艰难的,是在夹缝中生存,一边要拼命争取国外买家的订单,一边要尽力安排供应商保证顺利交货”,上海某外贸企业刘总,说出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心声。

作为外贸场上拼搏了二十多年的企业家,近年来国外买家不但在品质和价格上的要求毫不放松,而且交货期偏紧,定制化程度提高,MOQ(最小订单量)也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已经出现好几次交期延误了,特别是在春节前后,工人很难按时到位,我们都是包专车负责工人的春运接送,结果还是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交期,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跟工厂沟通解决这些问题。”

以刘总为代表的外贸企业的抱怨反映出市场压力已向供应商一侧传递,推动其寻找新方法解决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而引入自动化及智能设备就是出路之一。 

另一个困扰外贸企业的问题是:“订单量是越来越小了,做起来是越来越难了,这个连国外买家自己都承认。但是供应商不想接单,比如接小订单,光换模具又要花去相当长的时间,换上模具后不久就生产完了,实在不合算”,“我到供应商现场去看过,有的用行车吊模具,光安装就要花两三天,我虽然不想放弃订单,但也想不出说服供应商的好办法”。

生产现场管理培训专家周士量老师认为近年来,精益生产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与外企的引入,并逐渐为国人所知。因为不同的理解与侧重点的不同,也有人称之为“JIT生产方式”、“零库存生产方式”、“看板生产方式”等。随之而来追风推行者也不在少数。但目前真正有成功果实的,或者持续进行下去的却很少。

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可以使得生产周期减少60-90%,在制品减少50-80%,生产效率提高10-100%,不合格率降低30%,与工作有关的伤害减少50%。有的企业原材料有质量问题、上下游制程不通畅、设备保养体系不可靠、人员流失率高,即使上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却包含了大量噪音信息,根本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所以在改造升级之前,企业必须先练好内功,而后循序渐进,把基础管理提升到精益生产管理,进而导入信息化管理,最终探索订单评估、销售预测等智能化管理。

利用精益的生产制造方式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比如预先设计一条模具安装轨道,新模具沿着轨道从这边推上去,旧模具从那边推下来,整个切换只需要五分钟左右,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还比如,大件塑料制品的模具,在投产前需要预加热1小时左右,可以在生产线旁边安装一个预加热装置,实现换模后马上生产,同样可以起到节约时间的作用。

要理性地看待“工业4.0”,它对出口制造企业的实际意义,不只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更在于建立外贸企业与代工厂的新型伙伴关系,可以是松散的合作,也可以是紧密的联盟。

贸易公司可以为代工厂提供及时的市场资讯和制造改进建议,而对双方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和代工厂生产线的局部改造,可以本着互利互惠、协商一致的原则探讨类似投资分摊的解决办法,建立良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