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力编制有限的情况下,交通协管员作为协警队伍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作用日益显著,成为参与交通管理的重要力量。不知道各位所在的城市情况如何,我所在的城市,交通协管员数量非常之多,基本上每个路口都有1~2人,大一点的有3~4人。
在我看来,他们的上班环境可谓相当艰苦,每天风吹日晒,早出晚归,口中吹着哨子,手中摇着红旗,协助交警疏导交通,纠正违规行为。在他们在岗的几个小时里面,协管员几乎都是站着,虽然不时地受人冷嘲热讽,但仍然不停地吹哨摇旗,不断地走动疏导,很难歇息一下,每次看到他们,我都会想到两个字:敬业!
我了解过一些情况,他们的收入并不算高,一千多到两千左右。将心比心,换了是你,你会考虑这份工作么?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工资并不高,条件也不好,为什么这些协管员还这么敬业?我甚至想过,如果企业里面的员工都有这样的劲头,老板肯定做梦也会笑醒啊!
试着从几个因素来分析一下吧:
第一,大部分协管员是50后60后的人,很多是国企改制后的下岗职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面失去了以前的工作,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很大。
第二,这部分人因为历史原因,文化程度不高,但基本上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长期在爱岗爱厂的教育下成长,所以对于本职工作,有着天然的热情和珍惜。
第三,工作,对于这部分而言,除了养家糊口之外,还有特殊的意义,那就是,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让家里人、让亲戚朋友看到,虽然我年纪的确偏大了,但我对于社会还是有用的,我还能再干十年!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经理,我们面对的很多都是80,90后的员工。显然,空谈爱国主义,爱岗敬业这些套话,除了收到白眼之外,绝对得不到任何响应的。那怎么样才能让员工保持这样的干劲和敬业度呢?这是一个很严肃很宏观的一个管理话题了,抛砖引玉,简单说说自己的思路吧:
首先,目前国内的生存压力相对较大,买房买车娶妻生子,都是80,90后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可以合理引导和教育他们,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收入水平与贡献程度的正面关系,以及个人绩效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
其次,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解决了基本温饱需求之后,希望得到尊重,得到自我实现的要求就会特别强烈,所以,管理层应该想方设法,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打造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
第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定期表彰、人文关怀等活动,让员工产生荣誉感、归属感,进而提升敬业程度。以上几个方面,算是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双管齐下,相互促进。
暂时想到这么多,朋友你有什么建议呢?欢迎讨论~~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