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成功管理与有效激励

成功管理与有效激励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永恒的话题。人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需要,如稳定的收入、希望别人重视自己,渴望成功等,要达到受“激”而“励”的功效,经理人就必须做到针对目标的需求,“有的放矢”。
根据西方学者的看法,个人动机因素、组织动机因素、组织与个人相互作用因素决定了人的动机表现。所以在以往的人事管理中,认为追求生活的需要是人的本能。基于这个原因,激励的目标大都定位在员工的物质、薪金、精神、股份等大框架上。这种激励的目标,不能说是错的,但有一定的时间性、区域性和局限性。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赋予了新的含意,那就是激励在于平常的一点一滴,成功的经理人应该是最优秀的激励者。
个案一:小张被总经理叫到办公室,老总让他尽快搞一份详细的市场计划书,在交谈过程中,小张忍不住咳了几声,老总问:“怎么,身体不舒服 ”小张点点头。“那么你先去医院看看,吃点药,再搞计划书。”临走时,老总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你啦。”两天之后,小张拿着做好的计划书走进老总办公室。“怎么,你咳嗽好像越来越严重了,没去看医生 ”“计划书时间紧,我……”“行了,行了,身体比计划书更重要好了,搁在这儿,你先去医院看病,回头咱们再谈。”如果这个小张是你和我,也肯定会真心感动一阵子。老总能够如此关心部下,还有什么理由不为公司尽心尽责呢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普通的人、平凡的人、最一般的人,甚至是“不够好的人”,也会对公司忠心耿耿的。
个案二:小王是一公司的区域业务经理,翻看他的业务单,下半年远不如上半年。问其原因,他说:“干得好与坏有什么区别 ”问者不解:“业绩好,你不是可以拿到提成吗 ”“提成是拿了,但我总觉得心里还是缺少什么,却又说不出。”这个说不清的、缺少的东西,就是领导对他工作的肯定和赞扬。行为科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大部分人不单单是为了经济报酬而产生动机行为,虽然钱对人来说很重要,但钱不是万能的。小王如果在拿到提成的同时,又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我想他下半年业绩决不会滑坡。
个案三:小黄接到老总的一个特别任务,要他在一周内搞一份公司求发展、管理上台阶的包装设计方案。经过几昼夜的鏖战,小黄拿着方案到老总办公室。老总不屑一顾地说:“放在这里。”几天过去了,没有一点音讯,小黄忍不住去找老总:“老总,我的那份设计方案怎么样 ”“你那个方案是什么东西,不行,不行。”“那给我吧,我重新设计。”“不用了。”就在小黄纳闷不解之中,公司开始陆续出台一些政策及实施方案。小黄觉得这些东西都很面熟,不久,小黄炒了老板。对现代员工而言,工作的主要目的已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小黄的那份方案真的没有实用价值,作为领导人来说,也应该先肯定他的热情与辛苦,为了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可以与他进行交流。事实上小黄的这份方案在经过“修改、完善”之后出台了,说明了它有价值,而他的老总却一口否定,这种领导实在是小人,被炒也是情理之中的。
个案四:金色世纪网络公司老总景素奇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业绩第一的员工,违反工作流程,主管发现批评了她,而她不但不接受,反而与主管吵翻了,并退出了工作岗位。部门经理找她谈话,她置若罔闻,拒不接受调处。问题报告送到了景素奇手里,他没有批评她,让她叙述事情的经过,并交换了意见,景发现这位员工确实很有思路,经过平等地交流,真诚地听了她的意见,她感受到了重视和尊重,平息了抵触情绪,认为自己的行为应该受到处罚。
没有人愿意接受不明不白的批评。在批评之前,经理人最好能够对事件的过程进行认真而仔细的调查,应该让下级有陈述的机会,有时会因此而发现一些你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景素奇说,他认同“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的道理,员工违反了规章制度,简单照章办事,罚款了事,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人才流失。批评人、处罚人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要让他明白错在哪里,如何改进。艺术的批评就是一种激励的方法。
由此可见,对员工的激励应该注重平时的一点一滴。也许有经理人会认为:“我已经为你的劳动付出了工资,没有必要去做这些琐碎的事情了。”那么员工就会说:“我为公司付出了与工资相等的劳动,我没有必要再去关心公司的前途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工作热情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激励可以让员工恢复到过去的种种辉煌中。激励就是刺激人的潜在能力,大到工作环境、加薪,小到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拍肩,经理人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措施。

标签:企业管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