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平原则。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知识型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人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激励公平要求组织要遵循社会的公平规范,或者是知识型员工普遍接受的公平规范实施激励措施。激励公平原则具体包括:第一,机会均等,即所有知识型员工在获得或争取奖酬资源方面机会要均等;让所有知识型员工处在同一起跑线,具备同样的工作条件,使用同一考核标准。第二,奖惩的程度要与知识型员工的功过相一致,奖惩的原因必须是相关事件的结果,并不能以功掩过。第三,激励措施的实施过程要公正,即要做到过程的公开化和民主化。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通过严格考核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评估、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和表现,按照知识型员工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作为奖励惩罚和职务升降的依据,体现了任人唯能和奖优罚劣的思想,实现了担任企业职位、机会均等的原则。
(三)人才为本原则。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人才已成为第一资源,是企业生产力第一要素。出人才、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应是研究政策、制度的出发点、落脚点。抓人才制度建设不能盲目照搬照套国外企业的经验做法,而要结合企业实际和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研究制定政策,在坚持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则下,稳中求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制度建设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应循序渐进,既有利于鼓励竞争、增强活力,又保持知识型员工队伍的稳定;既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把握好用人基本条件,又要从整体上突出高层次人才和科研骨干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中青年人才吸引、稳定和培养提升工作;既按照贡献给予相应的物质待遇,又注重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
(四)及时和适度原则。对知识型员工及时进行激励很重要,这一原则以强化理论为基础。适时、及时才能达到其最佳效果。职位晋升,奖惩都有其最佳时机,错过最佳时机,其激励效果就会逐次降低,直至不满情绪的产生。因此,各级经理人不应在适时而及时的激励方式而表现出满不在乎,更应关注有效激励资源的投入产出效应。由于知识型员工个性差异的客观性,各人对受奖励和惩罚的时间、方式和环境要求都不一样。并且,由于受奖励和惩罚的原因各不一样,个人对同一情境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组织在实施激励措施时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制宜,选择适当的机会和环境。
具体来说,情境由五个方面的因素组成:一是来自知识型员工方面的,如他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所要求的奖惩方式等;二是来自经理人方面的,包括实施奖惩时所持的态度、艺术和技巧等;三是实施奖惩的时机,其时机要选在最能对激励对象起作用的那一时刻;四是实施奖惩的地点,即要选在对激励对象起有效作用的地点;五是事件本身的性质,即针对性质不同的事件受到奖惩也不同。只有五个方面的因素达到有机结合才能起到最佳的激励作用。
三、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
需要是人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行为动机的源泉和实现行为目标的最根本动力。在同一时期内,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总有一种或几种需要要占据优势地位,起着支配作用。这些需要就是主导需要。唯有主导需要才是人们行为的中心推动力。所以,根据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满足知识型员工个人需要。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外在性的奖酬形式和具有激励特性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诱导因素集合,以满足知识型员工个人的内在性、外在性需要。激励机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谋求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激励机制运行的最佳效果是在较低成本的条件下达到激励相容,即同时实现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使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达到高度一致。因此,设计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时,其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包括:
(一)应建立合理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体系。知识型员工受教育水平较高,在自己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发生和沉淀的成本较大,自然要求更多的补偿。通过学习,知识型员工增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提升和扩大了自己的需求,因此对自己需要的满足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这一切,都使知识型员工要求更高的工资收入。因此,为了全面满足知识型员工的生存、生理和安全需要,本着覆盖面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原则,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企业应首先建立与人力资本投资规模相对应的薪酬管理体系。
(二)针对知识型员工劳动的复杂性,激励机制的设计应从传统理论中的努力程度因素,转移到激励系统中的“绩效”因素上来。围绕“如何帮助知识型员工提升工作绩效”,最终使知识型员工获得满意,从而使知识型员工能够维持较高的工作水平,并将这样的努力水平带到下一轮的系统反馈中,形成良好的系统反馈。导致“努力”的因素有:期望与效价,理性程度的选择,偏好,压力以及习惯力量。而直接导致“绩效”的因素是:能力,努力,环境制约等。另外,激励系统中的公平因素,对“绩效”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在设计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时,不仅要围绕“努力程度”因索,还应当围绕产生“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设计。
(三)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到企业工作,虽然强调物质利益的重要性,但更加有着对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成就自己事业的追求,他们较多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在很大程度上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发展需求和从工作中获得内部满足感,他们希望在工作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工作弹性和决定权,同时也特别看重支持;他们期望通过一种创造性或者挑战性的工作实绩来获得精神、物质及地位上的满足。由此可见,以前传统的以针对个体唯一的以物质激励方式为主的激励机制,己无法满足知识型员工的内在需要,难以产生强有力的激励效果,因此在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合理公正的工作报酬的前提下,应将激励重点从物质激励转向工作内在激励,以满足知识型员工的发展、成就和成长等方面的需要。
标签:员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