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由于企业年金采取的是“自愿建立”方式,虽历经11年,仍曲高和寡。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中,只有约6.7%的职工能享受企业年金。
近日,随着的公布,让此前已实施多年的企业年金制度再次引起公众关注。企业年金推行难的原因是什么?强制推行的职业年金与自愿建立的企业年金,是否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如何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根据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4年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达7.3万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41亿人,当年企业年金参加职工有2292.78万人,基金积累达7688.95亿元。2292.78万人在3.41亿人中,占比只有约6.7%。
事实上,企业年金,指的是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办法同时规定,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障模式,企业职工的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的养老保障模式,乍看似乎差别不大,但是,一个是“强制”,一个是“自愿”,让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差距陡然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这6.7%的人大多集中在央企和国企。如果企业年金不尽快推广开来,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将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形成新的落差。”与央企或者国企相比,很多中小企业员工根本享受不到这种福利。
如果企业职工中途离职,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100%归属于个人。但是,企业缴费部分,职工将按照各自单位的企业年金方案中规定的归属比例来领取。有的企业则根据个人工作年限规定,员工工作时间越长,可领取的企业缴费部分的比例越高。有的企业则规定中途离职无法享受企业缴纳部分。
中小企业推行企业年金难的主要原因就是“钱”。“现在社保五险一金已经占工资的40%左右,这样的负担除了央企和大型的企业之外,其他的中小企业都很难承受。”职业年金强制建立,使得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能享受到职业年金带来的“红利”。最为关键的,职业年金的“钱”,来自财政拨款,有财政兜底。而企业年金的“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要企业自己负担。这就使得实施了11年的企业年金离全覆盖依然很遥远,大部分职工依然无福享受。
由于多数单位每年对于职工工资以及五险一金的缴费,都有预算限制,一般不轻易突破,对此,苏海南建议,要释放企业的缴费能力,激励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尽快降低企业在养老保险方面较高的缴费率,同时减轻企业其他税费负担。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整个社保水平及养老金关系要通盘考虑,如果基本养老保险水平降低一点,在这个基础上,采取税收减免和纳税优惠,让多数企业能够承受,这样就能够引导大多数企业有能力、也有意愿去建立企业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