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求职可别“包装”过头

求职可别“包装”过头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好端端的一份求职简历,封面却赫然印有“无形资本”四字;为夺人眼球,已婚偏偏写成“待定”……这样做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一位求职者王先生的做法令其哭笑不得。这位王先生不但将厚厚一本简历更名改姓,谓之“无形资本”,甚至连简历上的每个栏目名称都被冠以各类“资本”,生物、地理、物理,统统叫做物理资本、生物资本等等,至于具体的精通程度,“无形资本”吹嘘其为“专家”水准。

无独有偶,为了引起用人单位的关注,已婚的吕女士竟然在简历是否婚配一栏上填上“待定”二字。吕女士表示:找工作,简历自然要“跳”得出。而在另一份简历上,一位求职者甚至把自己的大头照改换门庭,“嫁接”到了一张扑克牌的大怪身上,以显示自己的电脑美工技术确有造诣。

目前除了应届生热衷制造各种“怪味”简历,其他求职者也逐渐开始崇尚一些比较“妖”的简历,认为简历越“弹眼落睛”,求职希望越大。

对此,一些招聘管理的看法不一。目前找工作难度较大,简历应根据专业细分,一方面可以节约用人单位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体现个人特色,只要适度,可以容忍。但是大多人事主管还是喜欢较为简洁的个人履历,三四张纸,只要把个人的信息说清楚就好,太过花里胡哨,效果反而不佳。

[分析]谁“异化”了简历

简历本来的作用是简单介绍自己的经历、特长、要求,仅仅是求职的工具。但是,现在的求职简历却在不断“异化”,“怪味”百出。

是谁“异化”了简历?经济学有一个常理,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个别单位近乎扭曲的揽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简历的变味。前不久本报曾报道过一个35岁女性人才因为独身,用人单位不要。还有的单位竟表示不会抽烟喝酒,不要;不会泡吧,不要。外地一些媒体还曾报道,会不会与上司调情也成了一个选才的标准。

最终受害的是求职者,是真正要人才的用人单位。所以,要还简历一个本来的面貌,它们仅仅是一个手段,一种工具,骏马用其找个赛马场,伯乐用其来寻良材,除此以外,它不应再添加太多附加的功能。

套用大宝护肤品的一句广告词,何必把简单的事儿弄复杂呢?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