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外资药企业绩承压陷业绩困局,裁员潮陆续到来

外资药企业绩承压陷业绩困局,裁员潮陆续到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随着不少药企实施成本缩减计划,新一轮外资药企裁员潮或许正在到来。日前,据媒体报道,制药商葛兰素史克本周将通知美国的员工,随着公司开始实施大规模成本削减计划,将裁员数百人。

据悉,北美市场呼吸类药物销售额的下滑是导致葛兰素史克此次裁员的重要原因。呼吸类药物一贯是葛兰素史克的主要盈利业务,而随着美国市场销售额的下降及新药物研发进度缓慢,葛兰素史克的压力陡增。

“在药企业绩有压力的时候,通过缩减成本而提升利润是外资企业普遍的做法,也是保证利润一个最直接的做法,而缩减成本的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减少人员开支,也就是裁员。”一位外资药企人士表示。

根据调查显示,葛兰素史克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了3%至56亿英镑,低于分析师此前预期的57亿英镑。公司表示,主要是因为旗下哮喘治疗药物舒利迭的销售额继续下滑。因此,公司曾宣布了一项成本削减计划,目标是在3年内每年削减10亿英镑。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近期风波,葛兰素史克目前的业绩并不如意,这也引起了股东的不满,因此公司采取这项措施也为了安抚股东。

此外,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中国大幅裁减医药代表,涉及人数达上千人,其中包括总监级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回应证实了这个传闻并坦言其正在“转型”。近期,礼来、拜耳等公司也传出裁员传闻,但目前尚没有官方回应。去年以来,包括阿斯利康、默沙东在内的外资药企都曾宣布裁员计划。

可见,跨国药企近期业绩不尽理想,例如礼来三季度净利同比大降58%,雅培三季度盈利同比下跌44%;默沙东三季度营收、净利低于预期。众多外资药企“节衣缩食”的背后,是其面临专利药集中到期的困境。一边是重磅产品纷纷过专利保护期;另一边是重金投入的新药研发收效甚微。

而也有专家表示,未来5年内,全球跨国药企的形势基本上是全球性裁员,非核心加工部分逐步向亚洲或者中国迁徙,裁撤本国的销售人员、生产人员、行政人员和研发人员,以期在新药无法持续支撑企业发展的情况下降低运营成本。

在外资药企面临新药研发压力和业绩压力的情况下,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企业间的合作研发或者共同将产品研发上市。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10年来复合增长都在18%以上,全球没有哪个国家的医药市场达到这样的市场容量和增长速度。所以,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基本都是增加投资,并采用多种合作手段强化对这个市场的管理和销售。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政府大力打击医药贿赂的背景下,药企裁减医药代表更多的是为了进行业务转型。“由于中国反商业贿赂导致(外资)药企开始转变在华销售策略,降低了代金形式的学术推广费用,因此在成本和人员方面都有所减少。”前述外资药企人士表示,此外,外资药企人员的变动也与企业业务变动有关系。目前,不少外资药企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开始剥离或者收购加码新的业务,随着业务的变动而引发的人事变动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