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如何打造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评价机制?

如何打造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评价机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任何一家组织也许没有固定的评价机制,但都有过评价人才。归纳起来目前常见的评价机制有两种:由人力资源管理者主导评价或由业务部门评价。人力资源部作为整个组织的人才管理部门,在内部人才评价上与所服务的业务部门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表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常常使内部人才评价看起来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结果导向的管理趋势和功利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对生产要素的衡量是一切高效经济实体能立足于商业战场并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这种衡量过去是土地、资产、技术、信息,而现在人这一要素,正在变成一个经理人不得不考虑的关键。

而其中对人的评价总体可以分为两类:对外部人才的评价和对内部人才的评价。其中外部人才评价的目的仅在于招聘,而内部人才评价 的目的却有选拔、考核以及发展。

内部人才评价难以像外部人才评价一样不用考虑被评价者的情感体验和时间成本,并且评价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不容有失。人力资源部作为整个组织的人才管理部门,在内部人才评价上与所服务的业务部门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表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常常使内部人才评价看起来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业务部门对人才评价的视角往往出于部门业务发展的需求,而人力资源部不仅仅是为部门评价人才,而更要为了组织去评价人才,让人才在组织内流通;人力资源部常常能掌握一些科学的测评工具,但越是准确的工具越是耗时耗力,但业务部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对效率的考虑更加优先;对评估结果人力资源部更加重视公平公正,关心是否真的区分出了有能力的人才,而业务部门更容易从工作观察中形成感知,这对评估结果也有较大影响。

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认为建立人才评价的最佳机制,核心在于把控两点因素一个关键:因素一是由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框架、工具、流程、标准和培训,这是形式;因素二是由业务领导参与具体的评估,并对最终人才评价结果负责,这是内容。当然两者并不是完全区分,实际上在讨论评价人才时,人力资源管理者也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设计框架、工具和流程时,业务部门也需要参与其中。这种关系可以用太极来形容。

其一,后备人才的选拔。既可以通过评价中心,也可以通过主观评价。在详细或全面了解候选人之后,让业务领导及其上级(被评价人的隔级上级)参与过程,对结果进行研讨和整合,这样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后备人才选拔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工具的评价结果、人力资源、业务领导及隔级上级四个方面因素的综合,能减少评价失真的可能性。

其二,制定个人发展计。发展的前提是对现状的觉醒与方向的把握。通过让业务经理人参与实施测评,基于测评结果,结合自己对下级长期观察所形成的综合判断,对下级进行反馈和指导。这种方式一方面提升了上级经理人人才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让下级的发展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

其三,应用于外部人才评价。人才招聘往往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部门的考核指标之一,但人才招聘的影响结果是由业务部门来承担,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部门同业务领导在外部人才评价上也应当建立这种默契。评价工具所提供的指标为业务部门经理人在评价员工时提供了考虑问题的指导,多角度(人力资源管理者、评价工具、业务领导)的评价同样也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