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浅析如何做好民企的人力资源总监

浅析如何做好民企的人力资源总监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职场人思想意识的变化,企业已过了仅靠老板和家族成员就能搞定一切的阶段。老板和企业需要应付繁多且复杂多变的事情,老板无论多么能干,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十分专业的人士来操作,来应对外部变化的环境和变大的企业。因此,人力资源总监等管理类总监应运而生,就像企业在十多年前需要财务总监一样。

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民企做人力资源总监之难之累之冤,罄竹难书……但练就在民企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经验与能力,却注定将是未来驰骋人力资源管理者市场的“上岗证”。那么,该如何做好民企人力资源总监呢?以下几方面工作要做好。

具备规模的民营企业尽管如此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D,但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D走马上任却干得很吃力、很辛苦、很委屈、效果很差,往往成为效益下降和各种问题的替罪羊。因为企业所有的问题都与人相关,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D难免代人受过,最后悲壮地离开。总结起来,这些失意的人力资源管理者D有以下环节没有处理好:一是专业能力不够精深;二是没有为自己发挥专业能力创造好的环境;三是把自己置于矛盾的纠葛之中,本来自己是判官,结果成了被告;四是没有把职业原则和企业实际环境有效结合起来;五是认为老板请我来,就得完全听我的;六是不能在老板和员工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最终结果是失去老板对自己的信任。

有不少外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D到了民企,认为原来怎么做就怎么做。其实,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企人力资源管理者D是综合性角色,当然就需要更综合的专业能力。仅靠原来的工具型人力资源已经远远不够。如果自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D会六大模块,或者会几个测评工具,就可以去和老板对话,就很有可能碰一鼻子灰。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D要在民营企业要干好,至少要了解资本层面的人力资源,站在资本层面也就是老板层面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者D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就是“专业”,你唯一吸引老板的就是你的专业。没有了专业,就没有价值,就不是人力资源总监,所以应发挥专业优势。而你的专业优势包括上面讲的三个层面,而不是简单的工具层面。

民营企业做大后,招聘就是一项日常工作。尤其高层管理招聘,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老板都要对总监以上人选亲自面试。但老板又确实太忙了,当企业快速发展时,大量的高管招聘往往会占去老板大量的时间,有的老板抱怨面试甚至占去了自己70%的精力。一旦老板这样说,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管理者D)肯定是不合老板的心意,背后不知骂了多少次。结果是人力资源管理者D换了一个又一个,却始终问题依旧。人力资源管理者D也抱怨:老板不信任,不放权,非要亲自看一眼,出国一个月也要等一个月,结果好的人选也都给等没了;老板一旦回国了或有空了,就责问人力资源管理者D为什么缺这么多高管,催促赶快通知人选面试,可人才怎会召之即来?于是老板又气又急,骂人力资源管理者D这点事都搞不好。于是人力资源管理者D一生气辞职了,老板更骂。

企业培训是任何企业都需要的,但培训又是非常虚的东西。很多企业都在培训,效果非常差,企业花了不少钱,就是没有效果,甚至越培训越差,还不知道为什么!老板总见不到培训效果,就会训斥人力资源管理者D。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者D不知道培训是干什么的?不知道老板要的培训目的是什么?

其实,培训只有两个目的:一是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另一是降低员工的期望值。最根本的还是降低员工的期望值。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D必须理解企业培训的根本目的,然后和老板沟通,知道老板所需,透过老板的口头表达看到企业的根本所需,然后针对不同的团队,选择培训讲师。千万不要选择那些针对个人能力提升的培训讲师,那些培训往往提升的只是个人欲望,而技能又提升不了。尤其针对目前浮躁的社会现状,降低员工的期望值实在紧迫而重要,让员工认为自己应该多为组织做贡献。其实,企业很多问题的背后就是员工的个人期望值过高在作祟。每个人的期望值都是持续上升的过程,每一个人的期望值都是欲壑难填的,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人的本性。

从根本上来讲,人力资源管理者D所做的培训应该是降低员工期望值,只要员工的期望值降低了,员工会主动提升职业技能,为企业做贡献。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