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727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在这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中,普遍表现出对金融行业职位的向往。不仅经管类毕业生渴望投身金融行业,不少计算机、机械等理工科毕业生,社会学、法学等文科毕业生也在期望在金融行业谋得一职。甚至有的不惜中途转至金融类专业,以期在求职时更有针对性。
在多个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网站中,金融相关板块是最热门的板块,简历投递量爆棚。金融机构的招聘现场更是十分“火爆”。金融行业竞争激烈,各金融行业录用人才的标准水涨船高。据悉,某知名的券商和金公司直接开出了只要北大、清华、人大和复旦“四大校”的隐性条件。
“现在想在金融行业找到一份工作太难了。我们学校虽然是985学校,但是肯定没法跟清华和北大那些学校比啊。那些学理工科的也来和我们竞争,一些券商的行业研究部门还特别青睐理工科背景的人。”一位应届毕业生如是说道。
金融业作为“高端服务业”,具有地位高和薪资高等特征。据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公布的各行业平均工资数据,金融业以平均年薪99659元居首。在许多平均收入较低的二、三、四线城市中,国有银行提供的薪资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朝阳行业的高薪、高职和创业神话吸引了很多学生选择相关专业。而“人才热”现象导致这些行业人才局部饱和。从毕业生简历投递情况来看,多扎堆在金融和IT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遇冷。
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认为行业的行业形象和工作环境都是大学生考量的因素。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制造业其实很缺人,却找不到合适的大学生。这反映了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等因素导致培养的大学生可能根本就不适合制造业。
但即使在人才饱和的金融行业内部,也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我们现在有些岗位招不到人,比如像在网点客户经理这样的岗位很缺人。可能是由于底薪不高,工作也很辛苦,毕业生都不愿意选择这些岗位。而投行部门和研究部门 这样的岗位每年会收到上千份简历,最终只会录用不到二十人,甚至更少。”某证券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一名管理人员这样说道。
其实,从某招聘网站统计的2010年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逐渐丧失,而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大学生对冷热门的判断可能并不清晰。金融行业表现上看起来比较光鲜。其实金融行业已经出现供需失衡的状况了,许多学金融专业的学生就业相当难。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也必须适当转变就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