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巨头松下集团在2014年春季劳资交涉中宣布,将向外派往中国的员工发放污染津贴。这一津贴以中国部分城市高水平的PM2.5值作为依据,补偿严重的空气污染对他们的身体危害。
事实上,对于国外大型公司将员工外派海外(特别是外派往发展中国家)时,为员工发放困难津贴是常见的做法,同时在空气污染问题上,许多企业都在悄悄提升驻华外籍员工的福利,或者粉饰成“发展中国家津贴”。
而如此大张旗鼓地因为空气污染问题而正式宣布进行补助的国际公司,松下集团是第一家。而在公开场合松下的发言人拒绝透露详细的补贴金额,也不愿意透露在中国到底雇佣了多少名外籍职员,不过其明确表示中国籍员工不在补贴范围内。
有相关舆论认为,对于在同样空气质量的环境中劳动,松下此举区别对待,有对中国员工歧视之嫌。雾霾对身体健康与寿命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过程。日本率先宣布补偿派往中国的日本员工,然而日本员工面临的污染问题和健康问题,松下的中国员工同样在承受这一危害,相同的劳动环境中,企业却无法在此福利上做到一视同仁。
对于很多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市场在他们的全球战略中位置日益重要,需要企业中最资深的管理、技术人才坐镇于此,但是屡屡爆表的空气污染水平让许多外籍人员开始因为健康问题而拒绝前往中国或者选择离开中国。
当然,中国市场机遇之大令企业和投资者难以轻言放弃。即使是频频有大动作的日本,经过记者调查发现,也并没有日本外交官因为雾霾原因而离开中国。但是空气质量确实导致在华投资成本增加。
英国猎头公司曾负责招聘资讯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四五个月以来,一些外国人在和雇主商议续签合同时,会要求公司支付额外的“危险津贴”作为继续留在北京工作的前提。“这个津贴通常是公司派遣员工到例如安哥拉、尼日利亚等政治不稳定、可能会有人身安全威胁的地区才有的。”一般危险津贴是整个薪资待遇的1/10。据他了解,某外企支付雇员在北京工作的危险津贴高达15万元。
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美国一个NGO组织在调查了365家外企之后指出:2014年,高达48%的企业正经历过由于中国空气质量问题在招聘高管人才时遇到困难。而这一数据在2008年时还只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