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劳动力市场格局悄然改变,青年就业难成烦恼

劳动力市场格局悄然改变,青年就业难成烦恼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去年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表现良好,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不论东部沿海还是中部省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可想而知,我国劳动力供给远超需求的大格局已发生转变,这种改变不是哪一个时点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变化还在持续中。

从供给方面看,劳动力无限供给正向有限供给转变。一方面,我国依然面临巨大的劳动力总量压力,至少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还是如此。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的劳动力供给确实正在逐步告别无限供给的时代,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农民工增速的下降等,都是这种转变的信号。

随着农业劳动力持续大规模转移,农村已不再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蓄水池,虽然尚有潜力,但不再是无限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解释何以工资连年提升仍存在长期性、普遍性的招工难,就不能深刻理解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紧迫性。这一变化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必须的,潜在增长率的降低是带有规律性的。相应地,这对如何把握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如何保持竞争优势,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方面,从就业压力看,正从总量为主向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转变。总量压力没有减,但压力增速趋缓了,目前及未来将要更多面对的是结构性矛盾。如果说,普工、一线操作工招工难反映的是劳动力供给的有限性,即有限的劳动力供给难以充分满足低端岗位就业需求,那么,技能人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反映的则是转型过程中更具复杂性、长期性的一种结构性矛盾。

另一方面,从就业结构看,正从传统“金字塔型”型结构向“准哑铃型”现代就业结构转变。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就业结构主要是第一产业占绝大多数的“金字塔型”,现在已转变为“准哑铃型”,可以预见,未来的变化必将是从“准哑铃型”向“倒金字塔型”转变的过程。

此外,就业是一种派生需求,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增长。这些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在增加的。过去GDP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就业100万人左右,后来逐步提升到130万人,近几年又进一步提升到150万人。所以,现阶段为了保就业,已经不再需要“保8”或者追求更高的速度,情况变了。

但是,为了保就业,仍然需要保持一种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实际上,中央在确定“十二五”以及年度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时,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就业的需要,稳增长就是为了保就业,这是就业优先战略最好的诠释。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既与其他国家青年就业问题有相似之处,又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关联。已经持续十多年的高校扩招,无疑是具有前瞻性之举,已为正在推进的产业转型升级储备了大量人才。

问题是,在转型过程之初,产业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远远低于毕业生数量的增速,而教育结构以及体制机制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扩招的背景下又有所放大,从而导致目前这种现实困境。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有人称之为“转型中的烦恼”。

实现就业更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用人单位提供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岗位,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努力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随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这支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将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