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中一名合格的经理人,应当具备多方面的职业素养,不但包含个人基本素质,如高尚的品牌与情操、完善的知识结构、强健的体魄等。还应具备专业的素质,如良好的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决策力和规划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等等能力。这些在管理的教科书上都能找到答案,在这里笔者想结合工作中的实例,谈谈经理人易患的10个问题,供大家分享与交流。
作为一位职场经理人与下级的良好沟通是其基本素质之一,但很多经理人跟下级沟通事项时,对所要执行的项目沟通含糊,目的、用途、方法、注意事项等重要要素交代不清,下级按着他沟通的思路执行,而结果却是错误的。怪下级吗?不是的,应该怪职场经理人没有做到良好的沟通。例如,一位企划部门经理跟设计人员交代设计包装物,用途、规格、材料、设计风格、构思方向、色调等没有非常精准地传达到位,结果设计出来的稿件反复修改,既浪费人力资源成本,又影响进度。再如,对外购买产品时,交代下级执行,更一定得沟通细致,才能保证对方生产出来的是符合本公司所要求的产品。所以清晰表达你的工作指令是极其重要的。
在工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作为职场经理人理应勇于承担责任,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再患。但实现工作中,很多经理人处理危机能力和担当意识不强,推脱责任的能力倒挺强,事情搞砸了,很习惯性地在上司面前说这件事是下级某某做的,他没有按我的意思做,我原本要求他这样的他自作聪明等等。这种经理人已经习惯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或推给下级或推给兄弟部门。这样的经理人至少说明他在心理素质、情操、应变能力以及担当等方面的素质相去甚远。久而久之,下级也会人心涣散,离他而去。而在睿智的上司眼里,你同样是一位不合格的经理人。
工作中,当员工向经理人提意见时,有的经理人漠视下级意见,或是还在做着自己手头的事,“嗯、哼”回答着。这样的经理人缺少基本尊重他人的素质,认为下级的能力和见识不如自己,听不听无所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倾听下级的意见,懂得充分尊重他人,对于下级正常的意见虚心接受、对于不正确的意见或是下级因为见识和能力所限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诚恳地提出来并与之交流,让他从每一次的沟通中得到更大的进步。
笔者见识过这样一位经理人,因为处理事情态度极其认真,下级呈递到他面前的材料,往往因为做其它事情而耽搁或是思前想后,有时数天都不见回复,而有一些项目又有很强的时效性,下级催过一次、两次以后还没有结果就会陷入尴尬境地,不催怕误事,再催又怕有催领导做事的不好印象,所以经理人必须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
常听到有人这样抱怨,说自己的领导经常在快下班的时候临时找自己做事,或者突然宣布今晚要加班。结果下级原先安排好晚上个人的计划全部因为经理人一句话而改变或取消,久而久之下级对经理人的能力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且不说经理人规划力、策划力如何,至少连基本的计划性都很差。
经理人必须为自己下级所执行的事务进行全面把关,比如在执行项目过程中经常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有什么困难,积极参与协调等等。例如,你的下级为活动做了一份策划书,很多经理人拿过来粗粗一看,便递呈更高的领导,结果稿件里有错别字出现,有些地方思路不够缜密,执行方案可行性不强,想法天马行空等。这样的策划书递上去,十有八九会被退回来,所以经理人当好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把关者的角色很重要,要让错误消灭在部门之内。
下级在执行经理人的指令中辛勤工作,付出的精力和汗水经理人应当时刻放在心里,做得好的地方,应不吝多鼓励和表扬。其实作为下级,能得到上司的表扬比物质的奖励更容易满足,更能激发工作动力。
经理人的每一次安排工作其实都是一种沟通,除此之外,间隔一段时间可做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也可聊一些下级个人兴趣之类的事,尤其是下级专长的一些东西也可以做为谈资,让其在谈话中感觉到上司对他的关心以及对他身上优点的肯定。在公司每一次难得的绩效面谈中对其工作进行总结,让基层员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也要对其关心与鼓励。
笔者认识的一位经理人,应该说属于执行力很强的人,适合于做执行型的经理人,但在管理下级方法和魄力上欠缺。他的一位老员工下级是仓库的仓管员,这位老员工因为是裙带关系进的公司,平时工作散漫、仓库杂乱无章,进、出货没有认真进行核实登记,帐务一塌糊涂。结果不是合作者投诉发出的货有误差,就是月盘数量差异很大,公司内部其它部门人员也投诉不断,与其配合的工作人员同样跟着受苦。这样的员工已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运营,使自己的团队执行力屡屡受阻,不想办法摆平,最后反倒是经理人自己先卷被包走人了。至于如何摆平,方法很多,情况不同又有不同的应对策略,那就要看经理人组织能力和公关能力了。
笔者认识一个集团公司一位大部的部长,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因此,年年被集团领导提名并评为优秀个人奖。他的手下有两名得力干将,工作能力也非常突出,正是由于这样的强强联合、相得益彰,让这位经理人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现。但这位职场经理人每年的个人奖照拿,一年两年已经足以证明你的能力,何不将机会让出给下级,让他们在激励中与其共同将今后的工作开展地更好呢。